李夢花 馬早明 陳鵬燕
摘 ? ?要 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先后出臺多項法規(guī),為學校教育懲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法理依據(jù),同時,層出不窮的紀律問題也成為學校實施教育懲戒政策的直接動因?,F(xiàn)以蔡培爾恩樂中學《行為管理守則》為例,通過分析其核心理念、運行邏輯、現(xiàn)實特色,探究其實踐運作,希冀能為我國教育懲戒細則的制定與實施提供有益借鑒。
關(guān) 鍵 詞 英國;教育懲戒;教育政策;行為管理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編碼 A
文章編號 2095-1183(2020)07-00-04
英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教育懲戒政策的實施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蔡培爾恩樂中學(Chapel-en-le-Firth high school)中學是德比郡縣(Derbyshire)的一所綜合類示范性學校,該校成立于1952年,悠久的歷史使其見證了英國教育懲戒政策的動態(tài)演變過程;同時,該校于2016年被英國教育標準局評為優(yōu)秀學校,[1]優(yōu)異的成績側(cè)面彰顯出教師在課堂管理、學生行為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效果。因此,本文試以蔡培爾恩樂中學的《行為管理守則》為例,分析其實施背景、政策內(nèi)容等,希冀為我國當前教育懲戒的實施提供參考。
一、英國教育懲戒政策的實施背景
長期以來,英國一直致力于妥善處理學校的紀律問題,為此,英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法規(guī),為教育懲戒政策的實施提供了法理依據(jù);同時,學校層出不窮的紀律問題也成為學校實施教育懲戒政策的直接動因。
(一)響應(yīng)政策要求:落實教師懲戒權(quán)利
英國1989年通過法規(guī)明文禁止公立學校繼續(xù)體罰學生。體罰教學得到抑制后,學生的不良行為成為學校和家長最關(guān)心的問題之一。學校紀律調(diào)查委員會(The Committee of Enquiry into Discipline in Schools)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每周有97%的學生肆意大聲喧嘩,86%的學生妨礙他人學習,另外,制造噪音、破壞學校規(guī)則,不守時等失范行為的發(fā)生頻率也高達75%以上,平均每天就有超過一半的學生破壞學校秩序。[2]隨著學校紀律問題的持續(xù)惡化,英國最終于2006年通過《教育與督學法》(Education and Inspections Act 2006),明確賦予教師懲戒權(quán),而學校作為教師懲戒權(quán)實施的第一場所,必然以積極的姿態(tài)作出回應(yīng),即以學校為單位制定教育懲戒政策,蔡培爾恩樂中學也不例外。
(二)回應(yīng)現(xiàn)實問題:改善學生失范行為
2006年以后,英國教師戒尺失而復(fù)得,學校紀律理應(yīng)有所好轉(zhuǎn),現(xiàn)實卻不盡如人意,仍有36%的學生存在口頭威脅、攜帶煙酒、盜竊等失范行為,[3]2%的教師表示曾受到學生的人身攻擊。[4] 對此,教師往往因缺乏得當?shù)膽徒涫侄味鴮W生聽之任之。長此以往,學校教育將受到極大的挑戰(zhàn)。
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社會規(guī)范,塑造人生價值觀的重要場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和未來的發(fā)展。聯(lián)合王國統(tǒng)計局2019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與十年前相比,學校的紀律問題仍是一個難題,例如英國總體上各類學校所產(chǎn)生的永久排除率基本固定為0.1%。[5]基于對現(xiàn)狀的回應(yīng),學校必須積極貫徹執(zhí)行教育懲戒政策,改善學生的失范行為,構(gòu)建良好的學校秩序。
二、英國教育懲戒政策的實施內(nèi)容
教育懲戒政策的實施是一個復(fù)雜的問題,蔡培爾恩樂中學《行為管理守則》,不論是內(nèi)容的設(shè)定還是具體的實踐,都不乏可借鑒之處。
(一)《行為管理守則》的具體內(nèi)容
蔡培爾恩樂中學的《行為管理守則》主要包括核心理念、運行內(nèi)涵邏輯和現(xiàn)實特色,各項內(nèi)容明確具體,成為教師行使懲戒權(quán)的重要依據(jù)。
1.核心理念:以學生為中心
《行為管理守則》將宗旨定為“維持一個有利于學習的環(huán)境,保障學生受教育的權(quán)利”[6],并細化為七條目標。一是促進自律和尊重他人;二是促進良好行為的產(chǎn)生;三是促進自律習慣的養(yǎng)成;四是確保所有人享有同等的待遇與福利;五是確保懲戒執(zhí)行公平公正;六是提供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不受干擾、欺凌、暴力、歧視和任何形式的騷擾;七是鼓勵與父母建立積極的關(guān)系。前三條關(guān)注學生人格的發(fā)展與習慣的養(yǎng)成,后四條側(cè)重于維護學生的基本權(quán)益,保障學生的受教育權(quán)、人身安全權(quán)等,確保學生受到公平公正對待等。不難看出,《行為管理守則》始終把學生的切身利益與全面發(fā)展置于核心地位,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2.運行邏輯:三級職責分明
明確不同層級的職責是英國學校實施教育懲戒的基本前提?!缎袨楣芾硎貏t》嚴格區(qū)分了政府、校長及教職員工的角色,規(guī)定政府作為制定教育懲戒政策的最高機構(gòu),需與校長、家長以及其他相關(guān)人員共同協(xié)商制定,界定學生行為應(yīng)達到的標準并加以審查與監(jiān)測;[7]校長則對政策的執(zhí)行負責,并將日常管理的責任下放給校務(wù)部門和其他機構(gòu);[8]而教職員工作為懲戒實施的直接主體,負責確保政策執(zhí)行公平公正,程序得當,并履行向校長提供咨詢和建議的職責。[9]政府、校長和學校教職員工的三級治理體系,互不越界卻又相互協(xié)同,為教育懲戒政策的順利執(zhí)行保駕護航。
3.現(xiàn)實特色:多方主體聯(lián)動
學生合范行為的產(chǎn)生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涉及家庭、社區(qū)、社會相關(guān)機構(gòu)等多方主體。《行為管理守則》明確指出,學校、家庭、社區(qū)等多方主體應(yīng)相互配合治理,共同解決學生行為問題。首先,在家校合作方面,蔡培爾恩樂中學建立相對完善的家校溝通制度。在溝通主體上,設(shè)立專職人員與家長進行對話交流,如家庭聯(lián)絡(luò)員、校長顧問等,及時反映學生的在校行為表現(xiàn);在溝通形式方面,“家校協(xié)議”(Home school Agreement)成為家校聯(lián)系的重要載體,通過明確家長和學校各自的義務(wù)與責任,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其次,警察的介入在學校管理中也是常態(tài),當學生攜帶武器、酒精等違禁物品時,學??芍苯訉⑵浣挥删教幹?如果學生的失范行為頻繁發(fā)生或者涉嫌嚴重違法,學校也會與警方共同商討對策。
(二)《行為管理守則》的具體實踐
蔡培爾恩樂中學從三個方面踐行了《行為管理守則》的要求。
1.明確懲戒的條件和邊界
蔡培爾恩樂中學將明確懲戒的條件和邊界置于首位,倘若教師對此缺乏清晰的認知,易導致“懲戒不嚴”或“過度懲戒”,二者皆不利于學校與學生的發(fā)展。對于實施懲戒的合法條件而言,蔡培爾恩樂中學嚴格遵循法律要求,將其概括為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第一,懲罰學生的決定必須由學校教職員工或校長授權(quán)的教職員工作出;第二,懲罰學生的決定必須在校舍作出或在學生由教職員工負責的期間作出;第三,不得違反任何其他法律,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是合理的。[10]
對于實施懲戒的合法邊界而言,英國1997年《教育法》指出,教育懲戒的合法情境由三部分組成:第一,當學生對學校秩序造成破壞時;第二,當學生對學校聲譽產(chǎn)生不良影響時;第三,當學生對其他學生或公眾造成威脅時。[11]蔡培爾恩樂中學以此為依據(jù),更加強調(diào)對破壞學校聲譽時的制裁。無論是在校內(nèi)、校外抑或是往返學校途中,教師都有對其進行管制的權(quán)利,甚至可以延伸到學生的所有活動中。
2.爭取家長配合
蔡培爾恩樂中學通過提供《行為管理守則》副本、簽署家校協(xié)議、建立學生行為跟蹤系統(tǒng)等方式獲得家長的配合。
首先,在學生注冊之前,學校便為家長提供《行為管理守則》副本,確保家長知曉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作為學生的入學條件,校長甚至可以要求家長以書面形式確認《行為管理守則》的可接受性;另外,學校通過“家校協(xié)議”明確家長對學生的責任和義務(wù),以更好地配合學校的管理;最后,專門建立學生在校表現(xiàn)的跟蹤系統(tǒng),面向家長開放,每個家長都有一個賬號,可隨時登陸系統(tǒng)掌握孩子的在校表現(xiàn),并與教師及時溝通,此舉有效抑制了學生的嚴重不良行為。
3.借助行政支持
教育懲戒政策的實施具有涉及面廣、靈活性強、工程量大的特點,為保證其順利執(zhí)行,配套的行政支持不可或缺。蔡培爾恩樂中學借助行政力量為教師實施懲戒和學生矯正行為提供支持,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引入“教育官員”(Education officer);第二,設(shè)立情緒和行為困難支持隊(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difficulties,以下簡稱EBD )。
教育官員由英國地方教育局專門派出,負責聯(lián)絡(luò)懲戒實施的相關(guān)主體,包括家長、學生、教師等,扮演著“聯(lián)絡(luò)員”的角色。一方面,教育官員須與教育局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保持聯(lián)絡(luò),以便隨時為學生開放政府部門的溝通渠道;另一方面,教育官員必須與州長和學校校長保持密切聯(lián)系,從而明晰不同主體的訴求,共同治理學生的失范行為。
蔡培爾恩樂中學借助情緒和行為困難支持隊的力量,為學校行為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并促使他們完成國家課程。EBD專門聘請情緒和行為管理專家,為學生的個人成長予以無條件的尊重,從而幫助其重返學校。EBD小組的支持一般持續(xù)兩個學期,采用課堂觀察、午休時間觀察、一對一咨詢等方式,通過對學生行為的細微變化來判定個人需求的滿足程度,每周進行約40分鐘的交流。
三、英國教育懲戒政策對我國的啟示
基于對蔡培爾恩樂中學《行為管理守則》的分析,筆者提出以下三點思考,希冀為我國教育懲戒政策出臺與有效實施提供參考。
(一)明確懲戒“量度”,細化懲戒條例
教育懲戒問題并非近年才出現(xiàn)的新問題,我國學界對教育懲戒的研究可追溯到二十年前,但其內(nèi)容更多是對懲戒意義的探討,存在教育懲戒概念和邊界模糊不清等問題,導致教師對學生的違規(guī)行為或“變相體罰”,或“聽之任之”。因此,明晰懲戒“量度”,細化懲戒條例勢在必行。
首先,懲戒的“量度”須在學生可接受的范圍之內(nèi),倘若懲戒程度超出了學生的身心承受范圍,則違背了懲戒教育性的本質(zhì);其次,針對懲戒的邊界而言,細化懲戒條例顯得至關(guān)重要,邊界不明容易造成教師對“教育懲戒”的誤解。我國在懲戒細則中也應(yīng)細化懲戒實施的具體情境、方式、范圍等,為教師行使懲戒權(quán)提供實質(zhì)性幫助。
(二)加強家校溝通,形成家校合力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發(fā)《關(guān)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強調(diào)充分發(fā)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2]與英國相比,盡管我國意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在學校的具體實踐中,以家長委員會、家長開放日等形式為主的活動仍以教師為主體,且由于教師面對的學生數(shù)量多,有限的精力難以支撐其與家長逐一進行深入溝通,不可避免地使溝通停留于表面,難以形成家校合力。
基于此,我國可從兩個方面著手改善此問題,第一,利用已有的家校溝通平臺,定期將班級規(guī)章制度、班級學生行為表現(xiàn)、班風學風現(xiàn)狀等事務(wù)向家長集中匯報,包括對學生獲獎的告知以及對學生批評處分的通告,警醒家長對潛在的行為問題進行預(yù)防,發(fā)揮家長的主觀能動性,防微杜漸;第二,要求學校釋放權(quán)力,由學?!邦I(lǐng)導+管理”的模式走向家校“主體間合作”,賦予家長參與學校治理的權(quán)力,提升家長在學校事務(wù)中的話語權(quán),充分調(diào)動家長的積極性,以獲得家長支持,減少家校矛盾,形成家校合力。
(三)吸納外部力量,形成支持體系
在英國,教育懲戒政策的實施受到政府、社會、學校等多方力量的支持。反觀我國教育懲戒的實施,存在明顯的支持缺失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教師作為懲戒主體,很大程度上承擔著學生的行為管理問題,缺乏政府、學校層面行之有效的支持策略;第二,學生作為被管理者,缺乏支持行為矯正的平臺和措施。
因此,我國在教育懲戒的實施過程中,應(yīng)建立以政府、社會、學校為核心的橫向支持體系,三方協(xié)同合作。具體來說,政府層面,教育行政部門應(yīng)定期組織學校教師、各層級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對如何處理校園失范行為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社會層面,致力于青少年發(fā)展的相關(guān)機構(gòu),通過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行為矯正培訓等形式,幫助學生克服不良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學校層面,可借鑒英國學校中的陪審團制度,由與事件不相關(guān)的家長、教師代表、教育主管部門組成判定委員會,共同處理學生失范行為,最終起到維護正常教學秩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Ofsted. Chapel-en-le-Frith High School[EB/OL].[2019-11-25]. https://reports. ofsted. gov.uk/provider/23/ 112932.
[2]Education in England.Discipline in schools.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f Enquiry chaired by Lord Elton[EB/OL].(2006-12-29)[2019-11-23].http:// www. Education England. org.uk/documents /elton/elton1989.html.
[3]Whetten D A, Clark S C. An integrated model for teaching management skill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1996, 20(2):152-181.
[4]Department for Education.Permanent and fixed period exclusions in England 2017 to2018[EB/OL].(2019-08-29)[2019-12-10].https://assets.publishing.
[5]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 Behaviour and discipline in schools: guide for governing bodies[EB/OL].(2013-07-17)[2019-10-10].https://www.gov.uk/ government/publications/behaviour-and-discipline-in-schools-guidance-for-governing-bodies.
[6][8][9]Chapel-en-le-Firth High School.Behaviour Management Policy[EB/OL].(2019-09-01)[2019-10-04].http://www.chapelhigh.org.uk/school_ policies.html.
[7]Chapel-en-le-Firth High School[EB/OL].[2019-10-07].https://vle.chapelhigh. org.uk/.
[10]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Education and Inspections Act 2006[EB/OL]. (2006-11-08)[2019-12-04].http://www.legislation.gov.uk/ukpga/2006/40/pdfs/ukpga_2006 0040_en.pdf.
[11]Legislation.EducationAct1997[EB/OL].[2019-12-07].http://www.legislation.gov.uk/ukpga/1997/44/contents.
[12]教育部關(guān)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EB/OL]. (2015-10-16)[2019-11-29].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8732336/0baeEuik4RpBddq9YbHB5XbSnuabgJdNG3gqsPHfVhheiQYPu6joUhw0MssgyIZD4UoguIXeu4oa_tWWUmR33UrDB34aXsZ-E3c9dYi6QB5TMe1zoK_cY9pLawF04WsNwg.
責任編輯 ? 王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