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96”成為近期網絡“紅人”,不只在民眾間反響熱烈,也成為法學家、人力資源專家及企業(yè)家的關注焦點。筆者以本人及親朋好友的工作經歷,結合自己有限的認識,并借助“996”這一網紅話題,淺析“隱形996工作模式”的社會現(xiàn)象、產生原因、維權方式以及解決建議。
關鍵詞:工作模式;休息權;維權
由于高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的方式更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這就造成一個“隱形996的工作模式”的出現(xiàn)。這種勞動模式通常表現(xiàn)為:勞動者依然是早八晚五或者早九晚六且周末雙休的工作模式,但是在休息時間仍然能夠通過電子郵件、微信、QQ接收到領導或者同事關于工作上的信息。甚至這些信息中有些是“急活或者要緊事”,勞動者就此開始“網上辦公”。這就造成寶貴的休息時間“支離破碎”。這樣既不符合現(xiàn)行勞動法律規(guī)范所規(guī)定的加班情形,也不能使勞動稽查部門精準地進行執(zhí)法監(jiān)督。這無形中讓用人單位獲得更多勞動者額外的無償付出。
一、“隱形996工作模式”產生的原因
根據(jù)上述現(xiàn)象,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勞動者之間的競爭
由于我國勞動力充足,就業(yè)壓力巨大,為解決生存問題,那些非核心、有人可替代崗位上的勞動者只能“逆來順受”的去完成休息時間“突如其來”的工作。即便在某一工作單位工作多年的老員工,但因其能力學識有限,僅通曉某一崗位工作,同時又面臨合同年的到來,這樣就造成他們必須接受在休息時間被隨時打破的可能,以保證和用人單位續(xù)簽勞動合同。
(二)勞動者的未來挑戰(zhàn)——“夾縫求生存”
高科技的發(fā)展,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領域。這使許多工作崗位已經不需要勞動者的參與了,并且這樣的崗位也會越來越多。這就迫使勞動者接受在休息時間被“工作雷陣雨所侵擾”,以保住越來越少的飯碗機會。
(三)領導、客戶心中的“小算盤”
這樣的加班模式變形體,可能是用工單位領導的智慧(經濟)用人的集中體現(xiàn),也可能是其迫于客戶突發(fā)奇想而額外增加的工作量。究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實在難以把握。
(四)勞動法律規(guī)范“僵化”且“滯后”
立法者在制定和數(shù)次修改勞動法律規(guī)范時,未能預想到未來的經濟發(fā)展速度、科技進步程度、職業(yè)變化需求等情況,使得現(xiàn)有的勞動法律規(guī)范在應對眼下問題顯得“捉襟見肘”,呈現(xiàn)出一種“僵化”的狀況。同時在應對勞動爭議的案件時,仲裁員和法官未能真正理解勞動法律規(guī)范的立法宗旨和精神,在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則可適用時,不敢或者不想用相應的法律原則解決具體糾紛和問題,致使本已“僵化”的勞動法律規(guī)范未能“復活”。
二、“隱形996工作模式”的維權
如果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就“隱形996”產生的相關糾紛,作為弱勢方——勞動者該如何維權哪?勞動者可以通過公眾媒體、勞動稽查部門、勞動仲裁機構、人民法院等途徑進行維權。維權之前的一個準備工作,并且是最重要的準備工作——收集證據(jù)。
“隱形996工作模式”與最近談論火熱的“996工作模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加班的空間不同。前者的加班空間可能在家里客廳、聚會餐桌、購物商場等人們休息時經常出現(xiàn)的區(qū)域,而后者的加班空間較為集中在用人單位的工作場所。這種加班空間的不同,致使“隱形996”的勞動者就收集證明其在休息時間從事加班工作的證據(jù)難度增加。
筆者就這一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應對建議:
就休息時安排的具體工作任務成果,例如完成的演講稿件、設計圖紙、企劃方案等,應當妥善保存;
就休息時間的具體工作任務與用人單位領導和主管多次往復的電子郵件、通話錄音、微信記錄的工作交流記錄應當妥善保存。
三、“隱形996工作模式”的解決建議
“隱形996工作模式”不僅影響勞動者本人的身心健康,同時還會引起其他家庭、社會問題,更甚至影響經濟發(fā)展問題。例如,勞動者在休息時間進行臨時工作安排,影響同家人的交流和溝通,長期這樣會產生諸多家庭問題。再例如,如果勞動者長期存在休息時間臨時安排工作的情形,這將會減少勞動者在休息時間進行的購物、休閑、娛樂等活動的可能,這將影響經濟發(fā)展特別是第三產業(yè)的發(fā)展。
改變“隱形996工作模式”現(xiàn)狀,筆者提出以下觀點:
(一)完善勞動法律立法、及時出臺司法解釋和實施細則以及提升法官、仲裁員的解決勞動爭議的業(yè)務能力,解決新形態(tài)的勞動爭議案件。
(二)勞動主管部門可以組織管轄區(qū)內的企業(yè)領導或主管參加交流會議,讓他們熟知相關用工的法律規(guī)范和典型案例。用工單位的領導或主管應積極主動學習現(xiàn)代人力資源方面的知識,改變用工理念,提升經濟效益。
(三)通過現(xiàn)代媒體,向全社會宣傳我國勞動法律規(guī)范的內容,提升勞動者維權意識。同時,加大勞動爭議案件的法律援助力度,讓經濟困難的勞動者通過法定程序維護自身權益。
參考文獻
[1]楊河清,王欣.新常態(tài)下我國過度勞動法律規(guī)制問題研究[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7,54(05):71-77.
[2]朱曉峰.數(shù)字時代勞動者權利保護論[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50(01):37-55.
[3]黃鎮(zhèn).我國勞動領域中的休息權研究——歷史、現(xiàn)狀與展望[J].理論與改革,2016(01):135-139.
[4]黃鎮(zhèn).休息權實現(xiàn)機制的形式特征與內在動因——兼論我國休息休假制度的理論重構[J].學習與實踐,2015(12):60-65.
作者簡介:鞠岫峰(1986.8-),男,漢族,籍貫:遼寧沈陽,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20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經濟法學,研究方向:經濟法,郵箱:1389880062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