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成?武濤?問望強?孫丹
摘要:精準扶貧工作中,村內黨組織是精準扶貧工作有效開展的精神旗幟,是連接村委、駐村工作組和村民之間的橋梁,更是精準扶貧各項工作的指揮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幫扶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傅杖子村期間,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溝通交流,經(jīng)過深入交流、調研,幫助村委逐步更新黨組織建設各項制度,學校逐步形成了以村內紅色故事、扶貧感人故事為主的精準扶貧“思政”建設。
關鍵詞:精準扶貧;村黨支部;思政
一、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扶貧傅杖子村背景
(一)村內基本情況
傅杖子村位于青龍縣域東北部,與遼寧省建昌縣接壤,居住分散,全村473戶1700口人分布在10個自然片15個村民小組,2014年有識別十二五建檔立卡貧困戶252戶,1046口人?,F(xiàn)有十二五建檔立卡貧困戶187戶,788口人,已全部脫貧。耕地面積2199畝,山場面積10832畝。村里沒有集體企業(yè)、支柱產業(yè),主要經(jīng)濟收入以種植業(yè)、外出勞務收入為主。
(二)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采取措施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以下簡稱學校),自2016年起,作為青龍縣傅杖子村的對口幫扶單位,學校選派優(yōu)秀干部駐村開展工作。在4年多的工作中,學校黨委、黨支部通過不斷深入精準扶貧工作、深入村黨支部、深入村民生活,為村黨支部補齊黨建制度,而精準扶貧和村內的感人故事,同樣碰撞出了學校精準扶貧的“思政”故事。
黨建是促進脫貧的重要基石,也是脫貧以來積累的重要和豐富的經(jīng)驗,被扶對象對此也深表認同,錢和物的支持,都不如將黨支部建設好。一個健全健康的黨基層組織對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發(fā)展、部署等是強有力的基礎。農村的黨員干部大多來自基層,深入農村扎根下來,是落實扶貧工作的主要實踐者[1]。然而在推動扶貧的總體緊張中,如何充分發(fā)揮及保障黨組織作為戰(zhàn)斗堡壘的角色及作用,是我們扶貧工作黨員干部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2]。
二、村黨支部在精準扶貧中的現(xiàn)狀及問題
(一)現(xiàn)狀:打造基層黨組織攻堅堡壘的意義
1.村黨支部在脫貧攻堅中起到了領導、組織、指揮核心作用。傅杖子村現(xiàn)有黨員40人,黨小組6個,其中黨員占村委會、黨員占村委會委員的比例為80%。黨員中,農村致富帶頭人更是占到了60%??梢哉f,村黨支部集結了村內的技術骨干、商業(yè)骨干和政策骨干。村內開展“三會一課”、 宣講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土地流轉、組織建設各類合作社等各項工作,想要高質量開展都離不開村黨支部和黨員干部。
2.村黨支部是脫貧攻堅的橋梁紐帶[3]。2016年來,黨支部積極發(fā)展入黨積極分子;協(xié)調學校黨員同貧困戶建立黨員與貧困戶結對幫扶機制;組織學校學生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協(xié)調各級政府,為村內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合計資金342萬元(涵蓋道路硬化、亮化,建設橋梁,擴建小學等民生工程);開展各類農副技術培訓;為合作聯(lián)系產品銷售渠道;甚至連村民摩擦也多半會讓黨員干部來為其解決,可以說,村內黨支部,是一個村各項事業(yè)精準施策、跟蹤服務、協(xié)調聯(lián)絡的核心紐帶。
三、存在問題的分析
(一)凝聚合力不強,新鮮血液不夠
村黨支部的設置,多半按照村民小組及黨員居住地設置黨小組,而作為典型的山區(qū)村,這種方式不利于黨員心得交流和提高工作積極性。村內雖然能夠按照要求開展各類黨內活動,但形式主義較為嚴重,活動多以讀報紙,看新聞等為主,沒有真正的提高思想認識、提升工作業(yè)務水平上;村內黨支部黨員多為老黨員,平均年齡都在50歲以上,缺乏吸納村內有文化、有能力、有膽識的年輕人加入黨支部培育黨員和后備干部力度。
(二)干部的“民兵”模式問題
對于村內的黨員干部,絕大多數(shù)還停留在“民兵”階段[4]。也就是雖然要做村內的各項工作,但是還是要以個人家庭的務農、養(yǎng)殖等業(yè)務為主。這種模式的根本原因在于當前村委報酬太低,村支書、村主任每個月工資不到1200元,其他黨員干部收入更是微薄。
四、對策建議
學校黨委始終將精準扶貧工作,當做學校的首要政治任務來大力推動。自2019年起,學校組織個人、黨支部、校領導入村入戶對接80余次,700余人次。從駐村工作組成員、到學校結對幫扶貧困戶黨員、到學校黨支部、校領導、校黨委各級精準對接,精準施策,對癥下藥,對于黨支部凝聚力不強的,需要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對于黨員干部的不紅不專問題,為黨員干部積極爭取合理資金提高待遇。通過不斷整合扶貧、扶智舉措,學校并逐步完善并形成學校特色的扶貧——思政模式。
(一)精準對接,互相學習
1、協(xié)助完成體系建設。在學校黨委、各黨支部不斷同村黨支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先后將學校的黨組織結構框架、黨員發(fā)展流程、黨組織學習材料等向村支部交流,有效完善村黨組織結構、黨員管理機制;2、協(xié)助解決卡脖子問題。在黨支部苦于沒有自己的黨員活動室開展活動時,學校為村內黨支部捐獻黨員活動室,有效強化黨員溝通問題。當新冠疫情爆發(fā)的3月份,學校黨支部聯(lián)系校友為村內帶來口罩若干。真真切切為村內解決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村內黨組織發(fā)展提供后勤保障工作,同時,對于黨員干部收入較低,無法專心完成工作的情況,學校同村黨支部積極為黨員干部爭取護林防火工作,切實為黨員干部爭取權益。
結語
扶貧先扶智,高校扶貧同其他政府部門相比,扶貧渠道相對較少,直接支持產業(yè)扶貧難度較大,但同時高??萍嘉幕滋N深厚,對于教育、文化扶貧應該著重加強。通過高校不同黨支部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進行扶貧,將為高校扶貧開拓新的扶貧和高校發(fā)展思路。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王文軒,丁國茂。“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人才——駐村工作干部隊伍建設培養(yǎng)[J].農技服務,2016,33(1):163.
[3]朱明剛.在精準扶貧工作實踐中提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分析[J].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20,37(6):11-13.
[4]駱啟順.黨建引領縣域精準扶貧工作—以瀏陽市精準脫貧工作實踐為例[J].黨政干部論壇,2020(0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