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
摘 要: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從“情感體驗、走進生活、聯(lián)系語境、構字規(guī)律、角色表演”五個方面,結合具體實例闡述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策略
語文學習,沒有對詞語的理解就沒有對句子的理解,也就沒有對文本的體會和感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習言語,一定要讓詞深入到兒童的精神生活中去,使詞在兒童的頭腦和心靈里成為一種積極的力量,成為他們意識中帶有深刻內涵的東西。那么,如何進行詞語教學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的策略,與大家分享交流。
一、情感體驗教詞語
詞語不是無情物。在一篇文章里,每個詞語都是有感情、有溫度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老師要經(jīng)常帶領學生在詞語的感性世界里“出生入死”,用情感去體驗詞語的深度和厚度。
《狼牙山五壯士》一文中,為了不讓敵人發(fā)現(xiàn)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句子中“斬釘截鐵”的意思是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但是,僅僅理解到這里還不行,還要讓學生體會一下這個詞語所包含的情感。把這個詞語去掉有什么不同?馬寶玉為什么要“斬釘截鐵”地說?讓學生反復品味這個詞語,就會體會到這個詞語里還包含著馬寶玉為了保護群眾和連隊主力,堅定不移的決心和不畏犧牲的精神,還包含著馬寶玉對祖國、人民深切的愛和對敵人徹骨的恨。在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體會這個詞語的情感過程中,學生的愛國之心也得到了熏陶。
“人們有的擎著紅旗,有的提著紅燈”是《開國大典》中的句子。句中的“擎著”學生很容易理解,是“舉著”之意。可作者為什么用“擎著”?把它和別的詞語(如舉、提、扛等)換一換行不行?這樣引導,就是讓學生品味這個詞語的情感?!扒嬷庇幸环N敬畏之心,有一種愛戴之情。從“擎”字的結構就可以知道,是用“手”“恭恭敬敬”地往上舉。紅旗是新中國的象征,人們對祖國的愛就是通過這個“擎著”表現(xiàn)出來的。如果換成別的詞語是沒有這種愛國之情的。
再如《詹天佑》一文中,“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本渲械摹耙闳弧笔鞘裁匆馑??從這個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由這個詞語想開去,就會體會到當時清政府內憂外患的時代背景,就會對詹天佑為國爭光的決心、不怕困難的勇氣以及完成任務的信心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二、走進生活教詞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的意思?!边@里的“生活實際”就是指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經(jīng)驗。有些詞語僅靠語言描述還是很抽象的,這時不妨把詞語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把詞語和它所代表的客觀事物或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詞語的意思就會在學生的腦海里形象而具體。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他聽見腳步聲,抬起頭來,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現(xiàn)出難以忍受的痛苦?!本渥又小帮柦?jīng)風霜”的臉是什么樣子的?不妨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理解。一位老師這樣處理就很好。
師:誰能說說“飽經(jīng)風霜”的意思?
生:形容經(jīng)歷過很多艱難困苦。
師:“飽”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生:“飽”是充分的意思。
師:“風霜”呢?
生:形容生活中的各種磨難。
師: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飽經(jīng)風霜”的臉呢?
生1:我在街上看到過一個乞丐,他年紀很老,滿臉皺紋,渾身臟兮兮的,一看就知道他飽經(jīng)風霜。
生2:我曾經(jīng)在鄉(xiāng)下見過一個老奶奶,她佝僂著腰,頭發(fā)花白,臉上的皺紋就像樹皮一樣,她的臉也可以用飽經(jīng)風霜來形容。
……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老師就把詞語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詞語和生活中的現(xiàn)象建立聯(lián)系,不僅理解了詞語,而且知道如何應用詞語。
我在教學《少年閏土》一文時,文中有個詞語——秕谷。我們這里的孩子很少見過谷子的樣子,對于“秕谷”更不知何物,僅靠老師的語言描述“干癟的谷子”還是很抽象的。我便拿出兩個谷穗,一穗是飽滿的個頭大的谷子,一穗是干癟的個頭小的谷子。讓學生比較,學生很快明白了“秕谷”的意思。
三、聯(lián)系語境教詞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各個學段均指出:“結合(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笨梢姡敖Y合(聯(lián)系)上下文”是詞語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
著名語文教師于永正教學《馬背上的小紅軍》時,有“深情”一詞。原句是這樣的“陳賡同志回顧自己的革命經(jīng)歷時,曾深情地談起這樣一件往事?!庇袑W生問于老師“深情”是什么意思。于老師沒有立即告訴學生“深情”就是深厚的感情的意思,而是讓學生去讀課文,在全文中尋找答案。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對小紅軍寧肯犧牲自己也不拖累別人的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對陳賡思想情感的變化也有了比較深入的體會。當于老師問這個學生是否明白“深情”的意思時,這個學生說:
“讀完課文,我覺得‘深情就是陳賡一想起這件事就很敬佩這位小紅軍,很激動,也很后悔,覺得對不起他?!?/p>
學生雖然沒有說出“深情”就是深厚的感情,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位學生已經(jīng)理解了“深情”的意思。這就叫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教詞語。
“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笔钦n文《詹天佑》中的句子?!敖艹觥币辉~的意思是什么?從哪里可以看出詹天佑的杰出?我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去理解。學生從課文中發(fā)現(xiàn),詹天佑開鑿八達嶺隧道和開鑿居庸關隧道所用的不同方法,火車過青龍橋所設計“人”字形線路就是“杰出”的具體體現(xiàn)。
聯(lián)系語境教詞語,會讓詞語的含義更豐滿、更豐富。
四、構字規(guī)律教詞語
中國漢字可以分為象形、會意、指事、形聲、假借、轉注等類型。每一個漢字都有其獨特的形成原因。在語文教學中,有些詞語我們可以從字詞的構造特點切入,也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窮人》中有這么一段話: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俊麜嵛业?!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學生剛見到“忐忑不安”這個詞語時,不知做何解釋。我就讓學生觀察“忐忑”這個詞語,看看“忐”和“忑”在構造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忐”是心向上跳動,“忑”是心向下跳動。再結合課文內容,學生馬上明白這個詞語就是心神不寧、惴惴不安之意。
再如《開國大典》中,“人們有的擎著紅旗,有的提著紅燈”一句?!扒嬷庇泄ЧЬ淳磁e著的意思。如何體現(xiàn)恭敬之意呢?
我讓學生觀察“擎”字的結構。下面是“手”,上面是“敬”,“手”高舉著“敬”就是“擎”。通過字形結構,學生不僅理解了詞語的意思,而且體會到這個詞語的情感,體會到人們對紅旗、對祖國的熱愛。
五、角色表演教詞語
語文教學中,好些動詞類的詞語適合在表演中增進理解。
《景陽岡》一文中,“武松走了一程,酒力發(fā)作,熱起來了,一只手提著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開,踉踉蹌蹌,奔過亂樹林來?!本渥又械摹磅怎咱勠劇笔窃鯓拥刈撸坎环磷寣W生到前面來演一演?!磅怎咱勠劇笔亲呗凡环€(wěn)的意思。但還沒有在學生頭腦中留下形象。我讓一個學生模仿武松醉酒的樣子,到講臺上來“踉踉蹌蹌”走一走、演一演。這里的“踉踉蹌蹌”有左右搖擺、時快時慢、時進時退、似倒非倒之意。學生在表演中,對這個詞語有了更形象的認識,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橋》一文中有一個詞語“跌跌撞撞”。原句是這樣的:人們跌跌撞撞向那木橋擁去。句中的“跌跌撞撞”也是走路不穩(wěn)的意思。這個詞語和剛剛學的“踉踉蹌蹌”有什么區(qū)別呢?我再請學生到講臺上演一演“跌跌撞撞”。這里的“跌跌撞撞”在速度上要快一些,在方向上要直一些,它沒有倒退之意,它含有摔倒再爬起再朝前奔走的含義。在表演中區(qū)別,在表演中理解,在表演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教學中,至于哪些詞語可以情感體驗去教學,哪些詞語可以聯(lián)系語境去理解,哪些詞語可以表演去理解,這些都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而定。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選擇合適的方法去進行詞語教學。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