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秋使
摘 要?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習課程,小學教學的基礎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廣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目標要求,強調應當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學生的語文水平、思維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都得到全面提升。本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對深入語文教學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策略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文素養(yǎng);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0-0194-02
基于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語文教學比其它學科要求更高,更具有挑戰(zhàn)性。像英語和數(shù)學等學科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從不懂到懂、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而語文老師面對的不是困惑不解的未知者,而是自以為是的已知者。教師不僅要找準學生似懂非懂之處,指出他們感覺和理解的盲點,將已知化為未知,還要引導學生雄辯地揭示深刻的奧秘,讓他們恍然大悟。這樣的語文課才對得起語文教師的稱號,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
的確,很多語文課教學未能做到這一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懂的東西還在教,經(jīng)常在學生已知的內容上滑行。這樣他們還有耐心學習嗎?除了浪費他們的時間外,沒有任何意義,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而要想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需要語文教師做出努力,加強對教學內容、學生特點、能力水平、學科特點、教學目標等的剖析、明確,使語文教學能夠更加深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在此基礎上得到更大限度的發(fā)展。結合語文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深入語文教學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強調主動體驗
欲把語文教學引向深入,就是把分析、評鑒、創(chuàng)新設定為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反思、提問、批判、決策等能力為教學目的,重視教學過程的課堂教學,強調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體驗。
過去的語文教學常常是以記憶、理解和應用為主,即是低階思維的“記憶”為主的教學。教師是主角,學生往往被牽著鼻子走,課堂學習中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課堂參與率很低,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xiàn)。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很難迸發(fā)出火花,這樣的課堂教學老師教得累,學生還會感到乏味,對語文學習難以提起興趣。如果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這也是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即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如教學《西門豹治鄴》(編入部編版改為這個課題)。品讀文段中描寫西門豹言行的句子,從中感受懲治方法好在哪里。這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更是訓練學生思維技能的關鍵。教師教學時可圍繞著如下三個層面進行:寫了什么、怎么寫、為什么這么寫。以往的教學,教師大多停留在前兩個層面,而要使學生能夠深層學習,盡量把教學提升到后一個層面。筆者讓學生想想除了西門豹使用的方法以外,他們自己還會想到什么方法,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有個學生說,可以直接把巫婆和官紳的頭子抓起來治死,這樣既省事又快速。筆者聽了后不急著做判斷,而是讓學生想想哪種效果好,好的理由和依據(jù)是什么。筆者一步步去追問、捕捉、摸清學生思維背后的信息,營造出一種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的氣勢。孩子們在這種情勢下不開動腦筋都不行,思考中腦細胞不知死了多少個,但筆者認為這是很值得的。學生能自行解決的問題筆者決不插手,哪怕學生有時候說的內容只沾一點邊,筆者也決不急于修正。即使到了非要修正不可之時,也要把這種機會讓給其他學生,等到大家真真切切欲說卻不能時才稍稍點撥。筆者就是這樣把語文教學引向深入,通過引導學生來分析、評鑒、批判、決策,讓學生經(jīng)歷真實的體驗。當學生的思維碰撞出濃艷的火花時,自然而然也弄懂了西門豹為什么要如此這般懲治巫婆和官紳的頭子,這種方法妙在哪,課文為什么這么寫。無需老師多說,一切水落石出。只是為師者要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不要追求所謂完整的答案,要相信學生,學習之花自然而然會適時開放。
二、生成真問題
所謂深度課堂,就是教師要改變提問方式,拋棄僵化的思維定勢,允許學生生成真問題,真探討問題。如學習《西門豹治鄴》時,有學生提出這樣的疑問,西門豹明明是要把巫婆投進漳河,卻對她說話十分客氣,“麻煩你去跟河神說一聲”,在這里為什么要用“麻煩”一詞呢?筆者竊喜學生在學習中有自己的思考,筆者以此為契機讓大家都對它進行思考,尋找其中的妙密。筆者靜靜地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有的學生聯(lián)系前后文來想;有的反反復復地讀西門豹對巫婆說的話,琢磨語氣語調,試圖從中找到答案的關鍵點;有的從文中的內容拓展想開去……等大家都有一些眉目時,筆者一一讓學生來匯報,分享各自思考的產物。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對西門豹懲治巫婆和官紳頭子方法的巧妙之處又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悟。當其中一個孩子說道:“西門豹要用巫婆、官紳想出來的方法用回到他們身上”時,筆者發(fā)現(xiàn)另一位學生眼睛亮亮的,筆者示意這一位學生來說,“以牙還牙”從他口中流出,還有一位緊接著說“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些都是來自學生思考的收獲。如果這些換成是從老師口里流露出來,兩者有著天壤之別。
三、發(fā)展思維技能
語文教師應當把語文教學引向深入,經(jīng)常讓學生參與課堂思維實踐,參與思維過程建模,從而發(fā)展思維技能。如學習《西門豹治鄴》的二課時,當學生品讀了故事的情節(jié)和人物的形象后,筆者安排學生來復述課文。先讓學生充分醞釀,然后說給同桌聽,同桌聽后必須加以點評。這樣一來,聽的學生更認真,復述課文的學生更慎重。這期間筆者巡視了解學生復述的情況,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情況歸納如下:有的同學對西門豹調查民情這個情節(jié)說得更詳細,有的同學對懲治巫婆和官紳這個情節(jié)講得更詳細。讓大家來斟酌何去何從,并說出這樣做的理由是什么。最終大家達成一致:西門豹調查民情這個情節(jié)不是主要內容,可以復述得簡單一些,而懲治巫婆和官紳是主要內容,要講得詳細一些。然后筆者分別請了好、中、差不同程度的學生到講臺上來復述(提醒他們要遵循大家剛才一致達成的建議),不論是上來復述的學生,還是坐在底下傾聽的學生都顯得十分亢奮,精神高度集中。因為整堂課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他們便用精彩來回報筆者這個為師者。
當然,強調“高階思維”教學,并不是否定“低階思維”教學,不要“低階思維”教學。“低階思維”實際是學生“高階思維”發(fā)展的基礎,學生具備了“低階思維”,“高階思維”才有了發(fā)展的可能。也可以很現(xiàn)實的講,也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實行“高階思維”教學,有些學生能把“低階思維”的問題弄清楚就不錯了。現(xiàn)在探討“把語文教學引向深入”教學,目的是希望教師的教學不更多地停留在“低階思維”教學階段,而是把教學更多地提升到“高階思維”層面。為師者何時將低階思維引向高階思維要心中有數(shù)、量力而行。只有“因學生、因課例、因學情”靈活運用才能使深層解讀結出累累碩果,使學生的素養(yǎng)普遍得以提升,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更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雅翡.巧用統(tǒng)編教材,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