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傳霞,嚴寧藝
(廣西外國語學院 歐美語言文化學院,南寧 530222)
意象是飲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所謂“意象”,即寓“意”之“象”,是“用具體形象或畫面來表現(xiàn)人們在理智和情感方面的體會和經(jīng)驗”[1]。中西方由于地理環(huán)境、人文歷史和思維模式的差異,對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情感認知,因而產(chǎn)生了各自獨特的文化意象。簡言之,文化意象承載著特定文化內(nèi)涵,不同的飲食意象則有不同的飲食文化內(nèi)涵。
地方飲食文化是廣西多民族文化特色之一。廣西地處亞熱帶和沿海,禽類豐富,瓜果飄香,漁業(yè)成熟,海鮮資源富饒,水系發(fā)達,淡水養(yǎng)殖業(yè)欣欣向榮。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富饒的物產(chǎn)、多彩的民族文化為廣西地方飲食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廣西的日益國際化,廣西文化外宣越發(fā)重要,而地方飲食文化外宣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推動文化外宣,翻譯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意象的使用,把廣西當?shù)厝说娘嬍承睦砗惋嬍澄幕w現(xiàn)得淋漓盡致。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廣西飲食文化外宣,但涉及廣西飲食文化意象的較少。他們往往從某一理論視角探討廣西飲食的翻譯,或是專注于廣西地區(qū)某一少數(shù)民族飲食的研究,這些研究主要有:呂蘭從歸化和異化看廣西菜名與主食的英譯[2];蔣招鳳、朱鮮琦在功能理論指導下,英譯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廣西地方菜名,并根據(jù)菜名的類型,提出了五種具體的翻譯方法,即直譯法、地名加直譯、巧用介詞法、去虛顯實法以及拼音加釋義法[3];郭艾青探討了廣西壯族傳統(tǒng)飲食文化外宣的翻譯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提出“外宣三貼近原則”,即“貼近中國發(fā)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4]。由此可見,整理并規(guī)范廣西飲食文化意象英譯對廣西文化外宣尤為重要。
地方飲食文化意象具有地方特色。在翻譯過程中,大體存在兩種情況:能在譯入語文化中找到約等的意象(意象約等);在譯入語文化中找不到相應的意象或同一意象在原語與譯入語文化中的寓意和民族情感寄托大相徑庭(意象缺省或意象寓意不一)。下文將針對這兩種情況,結合具體的翻譯實踐譯例,提出相應的翻譯方法和策略。
文化交流勢必存在雙方文化皆認同的共性,這也是文化交流的前提。中西方文化中不乏承載著相同或相似寓意或寄托著相同或相似情感的意象,如“walk like a dog(像狗一樣辛勤工作)”“as gentle as a lamp(像小羊一樣溫順)”等。因此,英譯廣西地方飲食文化意象時可采取“意象譯意象”(直譯、直譯加注法)的方法。
1.直譯
例1原文:像擠沙丁魚一樣
譯文:packed likesardines[5]
例2原文:清蒸豆腐圓
譯文:Steamed TofuBall
例3原文:蜜汁紅薯
譯文:Sweet Potato inHoney
例4原文:橫縣魚生
譯文:Heng CountySashimi
例5原文:五色糯米飯
譯文:Five-Color Glutinous Rice
(嚴寧藝、梁敏娜譯,其他例子見下文廣西地方飲食文化意象英譯直譯表)
由上述譯例可見,“沙丁魚”“蜜汁”“魚生”等意象都能直接在英語語言背景下找到相同的意象,而“清蒸豆腐圓”的“圓”,是豆腐的形狀,與英文的“ball”意象相近,因而上述例子都可采用直譯的翻譯方法來處理。值得一提的是,“五色糯米飯”另一個現(xiàn)有譯文是“five-colored glutinous rice”,與例5譯文對“五色”這一意象的英譯有細微差別。誠然,壯鄉(xiāng)的“五色糯米飯”是天然植物染色而成,因而“five-colored”從某種程度來上說是忠實原文的,但它可能會給讀者“非綠色、不健康”的聯(lián)想,因而并不貼近讀者的思維習慣。故譯為“five-color”,既忠實于原文,又貼合英語讀者的思維和情感體驗。
廣西地方飲食文化意象英譯直譯表
續(xù)表
2.直譯加注
例6原文:水晶餃
譯文:Crystal Dumpling (with translucent wrappers that make the dumplings look “crystal”)
例7原文:酸湯粉
譯文:Rice Noodles in Sour Soup (so named because the soup is pickled)
例8原文:瓜皮醋
譯文:Stewed Cucumber and Pork in Vinegar and Sugar (traditional postpartum meal for women)
(嚴寧藝、梁敏娜、莫傳霞譯)
譯6例中,“水晶餃”得名于其外皮晶瑩似水晶。水晶餃的外皮是由粘米磨成漿蒸成粉皮。例7中的“酸湯”除了其味酸,更重要的是代表了廣西地方飲食文化中的一項特別的技藝——腌酸。例8中的“瓜皮醋”,是廣西沿海地區(qū)特色美食,具有產(chǎn)后調(diào)理的功效,一般不會在市場銷售,因而其食材和做法都不是該菜品翻譯的重點,適用人群才是。綜上,單純的直譯有時并不能清晰傳達原文意象的內(nèi)涵,進而無法傳達菜品所蘊含的飲食文化,而加注的方法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如上文所言,中西方思維方式、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的差異使得對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認知和體驗;某一文化意象在其他文化中找不到對照,即文化意象缺省。針對以上情況,在英譯飲食文化意象時,可采用意譯、釋譯和音譯加注的方法,既滿足廣西地方飲食文化外宣的需要,亦能滿足英文讀者對廣西飲食特有文化意象的認知需要。
1.意譯
例9 原文:酸肉
譯文:Sour PickledPork
例10 原文:麻鴨
譯文:Domestic Duck
例11 原文:芙蓉酥
譯文:FurongPie
(嚴寧藝、梁敏娜譯,其他例子見下文廣西地方飲食文化意象英譯意譯表)
上述譯例中,原文下劃線部分的意象屬廣西地方特色飲食,蘊含了廣西飲食文化的精髓,比如“酸肉”和“酸嘢”的“酸”,如果簡單地處理為“sour”,只譯出了味道,卻將該食物的特色“腌制而得之酸”遺漏,因而“pickled”才應是譯文的點睛之處。例10的“麻鴨”意象,只需將“家養(yǎng)”這一特性譯出即可。例11的“芙蓉酥”中的“酥”,將之處理為西方人喜聞樂見的“pie”即可。以上譯例都將原文的意象進行了意譯,既傳播了廣西地方飲食,又迎合了英文讀者的閱讀需求。
廣西地方飲食文化意象英譯意譯表
2.釋譯
例12 原文:扣肉糯米飯
譯文:Glutinous Rice with Steamed Fried Pork
例13 原文:蓮蓉層層酥
譯文:Layer Cake Filled with Lotus Paste
例14 原文:壯鄉(xiāng)簸箕宴
譯文:Zhuang Delicacies on a Winnowing Fan
(嚴寧藝、梁敏娜譯,其他例子見下文廣西地方飲食文化意象英譯釋譯表)
從以上譯例可見,一些廣西地方飲食中包含的意象在英語文化背景下找不到可對照的意象,如,“扣肉”“層層酥”“簸箕宴”等飲食文化意象在西方飲食文化中不存在,為了譯文的可讀性,英譯該類飲食文化意象時可采用釋譯的方法,既闡釋得清晰易懂,也將飲食文化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壯鄉(xiāng)簸箕宴”的英譯文使人不禁聯(lián)想到人們圍繞簸箕而席盡享美食的景象。
廣西地方飲食文化意象英譯釋譯表
3.音譯加注
例15 原文:龍虎鳳燴
譯文:Long Hu Feng Hui (stewed Chicken, fish Belly and snake, etc.)
例16 原文:粉利
譯文:Fenli (steamed ground rice, usually in cylindrical shapes)
例 17原文:尼姑面
譯文:Nigu Noodles(Vegetarian Noodles)
例18 原文:風吹餅
譯文:Fengchui Pancake (Pancake thin enough to be blown away)
(嚴寧藝、梁敏娜譯)
英譯廣西地方飲食文化意象時,遇到意象缺省還可采用音譯加注的方法,以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例15,在中華文化中,“龍”是吉祥的象征,而對應的西方的“dragon”則是兇惡的形象,而“鳳”這一意象以及例16的“粉利”(廣西南寧地區(qū)的特色飲食)在西方文化中都無法找到,此時直譯或意譯效果都不理想,而音譯加注的方法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原飲食文化意象的原汁原味的形象,又能兼顧譯文的可讀性。
廣西地方飲食文化英譯是廣西文化外宣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意象豐富。針對不同的情況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譯方法,以追求宣傳廣西地方飲食文化的同時,又保證譯文的可讀性。由于研究時間、研究能力等方面的限制,本研究還有進一步深化的空間,提出研究展望如下:(1)廣西地方飲食文化意象豐富,有待進一步挖掘和整理;(2)研究視角有待進一步開闊;(3)目前還未形成系統(tǒng)的翻譯理論框架,有待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