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法蘭克福匯報》8月10日文章,原題:歐洲,不要被挾持全球化被逆轉了,美國和中國的關系急轉直下。特別是最近美國對中國應用TikTok和微信的攻擊,在美國被公開稱為“冷戰(zhàn)”。人們越來越擔心世界將兩極分化,歐洲將不得不決定自己站在哪一邊。
當前的局勢對歐洲非常不利,尤其是德國。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像德國這樣受益于全球經濟開放。德國汽車和機械制造企業(yè)在中國市場如魚得水。反過來,中國制造的智能手機使歐洲市場受益。蘋果和華為的存在為消費者提供了選擇。“舊大陸”歐洲無法在社交媒體領域與美國形成競爭,但中國人卻做到了。中國在一些領域也已成為國際領導者,例如5G技術、電動車電池、語音識別軟件、太空探索等領域。
另一方面,美國尤其受到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影響。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很多美國產品被“中國制造”取代。崛起中的中國正在挑戰(zhàn)美國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最近的例子是Tik?Tok挑戰(zhàn)美國的文化強權。中美兩國的權力之爭,幾乎是按照國際關系學的標準教科書進行的。
兩極分化將給世界帶來高昂的代價,且絕不僅僅限于經濟損失。歐洲絕不能屈服于這樣的幻想:如果特朗普不再擔任美國總統(tǒng),世界就會恢復往日的平靜。因為造成中美關系緊張的深層原因,并不會因此消失。美國的對華長期戰(zhàn)略并不會改變,而中國也有自己龐大的“朋友圈”。
有鑒于此,歐洲必須竭力與中美雙方保持聯(lián)系。歐洲也絕非一無是處,在數字技術領域,歐洲確實急需奮起直追。但是,歐洲的工業(yè)產品對中國和美國都至關重要。歐洲還擁有對中美兩國都具強大吸引力的龐大市場。因此,歐洲沒有理由被任何一方牽著鼻子走。▲(作者帕特里克·貝爾瑙,青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