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野 李智
摘要:鋼琴演奏的姿勢和生活中的站立、坐姿有相似之處。站立、坐姿只有正確、規(guī)范、自然,才能呈現出最自然、舒適的姿態(tài)。那么,彈奏鋼琴也是一樣,只有彈奏姿勢正確,才能以輕松的狀態(tài)坐在琴凳上,自然、放松地演奏。
關鍵詞:鋼琴;啟蒙教育;彈奏姿勢;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16-0-04
兒童鋼琴啟蒙教學應從學習正確的彈奏姿勢開始,這是鋼琴啟蒙教學的第一步。良好的演奏姿勢是兒童彈好鋼琴的基礎:一個正確的演奏姿勢,是彈奏的第一步?!颁撉偈且婚T表演的藝術,從演奏的外觀、演奏的實際效果等方面來看,具備良好的手型及坐姿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盵1]兒童在鋼琴學習的初級階段,經常會出現一些不良姿勢,一旦養(yǎng)成習慣,很難改變。不僅外觀不美,更重要的是不良姿勢所導致的緊張和僵硬會嚴重影響到正常的演奏。
1 兒童鋼琴彈奏中的不良姿勢
兒童鋼琴學習中往往會出現以下幾種不良姿勢:第一,初學鋼琴的孩子在彈奏時因過于緊張容易聳起肩膀或是夾緊手臂造成僵硬,此時,由于肩部的高聳使力量不能順利地流向指尖,手臂無法自如地運動,手指、手腕的靈活性也將大打折扣。在兒童學琴伊始,教師應該首先讓孩子學會放松,體會什么是自然狀態(tài)下的彈奏,并且確立只有在手臂、手腕放松狀態(tài)下才能獲得重量彈奏的觀念。第二,有些年齡稍大的兒童在練琴時有蹺二郎腿的毛病,本應兩條腿承受的重量一下子集中在了一條腿上,將會使身體的重心不穩(wěn),失去平衡,特別是在彈奏離身體較遠的音區(qū)時會使整個軀干失去支點,嚴重影響彈奏。第三,有些孩子在彈奏鋼琴時會出現彎腰駝背的現象,造成這種錯誤坐姿的原因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琴凳過高,還有一種就是彈奏狀態(tài)過于松懈。教師應該先客觀分析造成這種錯誤坐姿的原因,再有針對性地予以糾正和解決。
2 兒童彈奏坐姿問題
兒童演奏鋼琴坐姿問題包含坐的位置與坐的姿勢兩個方面,而坐的位置在很多時候又決定和影響了坐的姿勢。因此,要解決兒童鋼琴演奏的坐姿問題,首先要確定坐的位置。位置正確是指座位與鋼琴距離遠近合適,面對鋼琴鍵盤正好居中,座位本身高低適度,簡單地說就是座位的前后、左右、高低都要有助于鋼琴演奏者在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下順利彈奏。坐的位置正確是形成良好坐姿的前提,將為兒童面對鋼琴鍵盤演奏時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這也是各種演奏技術得以正確發(fā)揮的前提之一。
對于初學鋼琴的兒童來說,更是如此。那么兒童鋼琴彈奏的坐姿問題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我們將從彈奏鋼琴的正確姿勢、琴凳高度、踏腳凳的重要性、如何確定座位與鋼琴的最佳距離、坐凳的深淺、糾正彈奏中幾種不良姿勢這6個方面來講述兒童鋼琴演奏的坐姿問題。
2.1 正確姿勢
對于初學者來說,什么是彈奏鋼琴的正確姿勢呢?鋼琴彈奏的正確姿勢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內容:首先,彈奏鋼琴的正確姿勢建立在自然、放松的基礎上,座位與鋼琴的距離、手和腳的正確放置等都應該適應演奏需要;其次,琴凳高度至關重要,由于兒童年齡不一,個頭高矮各異,軀干和手臂比例不同,只有依靠坐凳的不同高度來加以調整,才可適應一架固定高度的鋼琴。
2.2 琴凳高度
琴凳高度決定了鋼琴演奏中手臂力量的傳送方式,對于兒童彈琴至關重要。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在個頭高矮、軀干比例等方面都會存在較大的差異,而鋼琴的高度是固定不變的,兒童只能通過調整坐凳的高度來與之適應。由于坐凳高度是影響彈奏姿勢正確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選擇可調節(jié)式的鋼琴椅,它會讓坐在鋼琴鍵盤前的初學者感到舒適。
琴凳應該有一定的高度,高度不夠,不利于孩子觸鍵時力量的貫通。一般鋼琴琴凳髙度在47厘米,由于我們是以變化的人(正在發(fā)育成長的孩子)去適應不能變化高度的琴,因此,兒童學琴需適當調整琴凳高度,不可能要求坐凳高度采用統(tǒng)一標準。“琴凳高度調整的原則就是,坐凳的高度應以兒童坐上琴凳,雙手置于琴鍵時,肘部與鍵面基本處在相同的水平面上,上臂自然下垂于身體兩側,上臂與肘部可形成略大于90度的鈍角為宜。這種狀態(tài)將有助于演奏中臂、肘、腕、指的協同合作與力量的貫通,完成各種彈奏技巧?!盵2]
琴凳不僅要高度適當,還需要有一定的硬度,若硬度不夠,松軟下陷的坐墊又易造成孩子脊骨彎曲和身體重心不穩(wěn)。琴凳高度的適宜對于初學者的學習十分重要,不要忽略這個重要細節(jié),因為演奏中需要更加舒適、靈活和穩(wěn)定的彈奏環(huán)境。
2.3 踏腳凳問題
兒童由于個子小,在彈琴的過程中如果腳夠不到地,容易缺少穩(wěn)定的支撐點,失去平衡,引起緊張。此時必須使用踏腳凳,以防止彈琴時身體失去支撐點,從而使身體重心后移,影響彈奏時力量的運用。踏腳凳高度也有講究,尤其不可過高,踏腳凳的置放要適當,以膝彎處的角度不小于直角,雙腳略微自然前伸狀為宜。
2.4 座位與鋼琴的距離
兒童在彈奏鋼琴時,除了需要正確的姿勢和適宜的琴凳高度外,座位與鋼琴的最佳距離也是保證彈奏者正確發(fā)揮彈奏技術的重要前提之一。琴凳置放距離因人而異,主要根據各人的臂長來定。理論上,座位與鋼琴的最佳距離以既保證手臂能靈活運動,又確保身體可做前、后、左、右自由活動為宜。從學琴初期,教師就要讓學生明確,座的前后和高低都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來調節(jié)。如坐得太遠,就需要伸直胳膊彈琴,既不自然又不方便,影響對鍵盤的控制,不利于力量的集中。
因為兒童正處于發(fā)育成長的階段,身高體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fā)展變化,座位遠近距離的確定需要老師針對兒童的實際情況作出判斷,并引導孩子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作出準確的調整。
2.5 坐凳的深淺
彈奏鋼琴時,坐凳深淺也有一定的講究,座位是身體重力的主要承受點,在鋼琴演奏中它還是移動重心的立足點。當彈奏力度較強的和弦或氣勢磅礴的樂段時,我們可以以座位為支點將身體的重力通過軀干向指尖傳送,當力度、情緒趨于平緩時,我們同樣可以利用座位的支點將重力靈活地撤回來。彈奏者座位的支點有效保證了在鋼琴演奏中肢體的靈活性,而座位支點的平衡需要坐凳的深淺來把握。鋼琴演奏時坐凳宜稍淺一些,也不能坐得過淺,會導致彈奏中肢體無法靈活協調運動,阻礙力量的傳送,使整個彈奏失去平衡:適宜的坐凳深淺度有助于背部及軀干的自由前后移動,讓整個肢體在快速演奏和大跨度演奏中為手指的演奏提供更多的能量和幫助。
3 正確的手型姿勢
在彈奏每個新音樂作品時都會遇見新的任務,所以對彈奏姿勢也會有不同的要求。鋼琴家不同,演奏同一首樂曲時所使用的手型也不會千篇一律,因此,不存在絕對的統(tǒng)一的手型模式。所以,只要是適合音樂表演需要的任何手型模式,我們都認為是正確的。這才是關于正確手型最具現實意義的概念。不過,對于那些初學鋼琴的孩子來說,由于他們處于學習鋼琴的基礎階段,所以就需要強調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基本手型。之所以強調這種培養(yǎng)觀念,是因為把孩子的基礎打扎實才會對以后學習鋼琴起到幫助作用。鋼琴的琴鍵制作結構最適合人手的天然的長勢,也符合手指的生理運動結構。
彈奏鋼琴的時候手勢很重要,彈奏時對手勢也有一定的要求。
3.1 手勢的基本要求
在雙手彈奏鋼琴的過程中,上下手臂以及兩手所有的關節(jié)都要做到完全放松,特別是第5關節(jié)和所有指關節(jié)必須完全放松、自然彎曲;手背在這里是制高點,手腕的高度要低于手背;腕關節(jié)的主要作用是調節(jié)手指,手指和手掌之間保持拱形狀態(tài),看起來手掌的整個狀態(tài)仿佛是握了一個小皮球或蘋果,所有的手指也要自然彎曲落在對應的琴鍵上。
3.2 觸鍵的基本要點
學習了正確的手型以后,在彈奏的時候就要注意使用,養(yǎng)成一種正確的使用習慣。緊接著就會學習彈琴(即觸鍵)了。彈琴也有一定的規(guī)范,在這個規(guī)范下彈琴更能提升演奏水平。彈奏時所使用的是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觸鍵,彈奏它們的正確部位應是指尖,禁止使用指甲觸鍵,這就要求鋼琴學習者要時刻注意修剪指甲;而大拇指的用法則是利用指頭的外側靠前部位觸鍵。觸鍵時候的動作由手指的中關節(jié)上下帶動,所要注意的是手指不必抬得過高,力點要集中在指尖上,這樣的觸鍵才能獲得絢麗的音色。慢速觸鍵可以分為髙抬手指的慢速觸鍵和貼鍵彈奏的慢速觸鍵??焖儆|鍵可分為手指快速觸鍵、手腕快速觸鍵、前臂快速觸鍵和大臂快速觸鍵的方式??焖儆|鍵可分為手指快速觸鍵、手腕快速觸鍵、前臂快速觸鍵和大臂快速觸鍵的方式。手指觸鍵面積大,音頭就不會那么突兀和明顯,聲音也就越柔和;用指尖觸鍵,音頭會得到強調,聲音尖銳而明亮。在大角度觸鍵時延緩放松的時間就可以獲得剛勁有力的音色效果。在鋼琴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觸鍵速度與觸鍵力度相結合的方式來啟發(fā)學生進行音色的多種嘗試。值得提醒學習者的是,手指輪流觸鍵時,轉換力點要自然,關節(jié)一定要放松自然與彎曲自然,不得出現任何指關節(jié)凸起或凹下,手指更不能僵硬,真正做到“深觸鍵慢練琴”。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兒童的創(chuàng)造激情和學習熱情。當然在快速觸鍵中的力度變化上有很多的層次,演奏者在演奏中可根據作品的要求和合理的想象來自由組合,盡情發(fā)揮,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鋼琴的優(yōu)越性。
在鋼琴演奏中,旋律與伴奏的力度層次的區(qū)分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絕非易事,他們經常會出現雙手不是一起強就是一起弱的問題,如若沒有長期的有效訓練,很難達到在適當突出旋律聲部的同時,伴奏的演奏平穩(wěn)且和諧的效果。因此,“教師應該首先培養(yǎng)學生具備明確劃分旋律與伴奏的能力,再進行單手練習。在訓練中可采用分聲部練習、心中哼唱旋律聲部等多種多樣的訓練方法獲得左右手收放自如的力度控制能力。”[3]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伴奏聲部的音樂表現,始終將音量控制在一成不變的狀態(tài),而需要根據旋律的發(fā)展,發(fā)揮其應有的烘托、渲染作用。比如在《綠袖子》中,左手的低音線條級進下行,彈奏時可多放一些重量下去,以發(fā)揮低音區(qū)渾厚的聲音特點,使之與右手優(yōu)美、靈動的旋律線條遙相呼應,共同奏出層次鮮明、音響飽滿的最美和聲。
按照通常情況來說,在培養(yǎng)優(yōu)美韻觸鍵方面,手指粗而長的練習者比較有天質,手指短而細的人則會有些困難。“實踐證明,多數初學琴的學生最常犯的錯誤是不能夠彎曲手指的第一關節(jié),彈奏時呈平伸狀,有的是手指關節(jié)僵直,不能夠放松地去觸鍵,久而久之,這種毛病就會形成習慣,慢慢地就不易改正了。”[4]
如果在學琴伊始接觸的就是不正確的觸鍵方法,那么對日后的學習將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糾正起來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有可能耽誤最佳鋼琴學習期,甚至提前結束自己的鋼琴演奏生涯。
3.3 兒童手型的常見問題與對策
下面主要從兒童常出現的手型具體問題及解決對策、如何形成良好的彈奏手型這兩個方面來具體分析。
科學合理的手型是鋼琴演奏中解決音色問題和發(fā)展手指技術的基礎,而兒童常出現的手型問題有折指、拇指僵直夾指、無名指不獨立、手腕僵硬與擺放過高過低、小指掌關節(jié)塌陷與僵立等。這些毛病在學琴初期如得不到及時糾正,將會對孩子日后的鋼琴學習產生巨大的影響。如在學琴初期,由于手指力量薄弱,關節(jié)柔軟,很多琴童會出現手指第一關節(jié)折指的問題,暫且不論這種多余的動作是否美觀,但這必將影響力量順暢地到達指尖,從而喪失了彈奏者對音色的精準控制和手指的快速跑動能力。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要想讓孩子指尖在琴鍵上站立,在彈奏之前要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先想好“站立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要意念在先,這樣再慢慢認真練習,持之以恒,就會收到好的效果。再如拇指僵直夾指會導致彈奏中聲音發(fā)緊、節(jié)奏不均勻、力度不通暢的現象發(fā)生,從而需要調整兒童栂指彈奏的角度和觸鍵點,用拇指尖的外側點觸鍵彈奏,改變原來用栂指關節(jié)甚至整個拇指側面大面積地躺倒并彈奏的錯誤方法。我們也可以改變練習環(huán)境,暫時讓孩子離開鋼琴,坐在桌子旁邊,讓孩子的心理、情緒處于放松狀態(tài)。讓孩子想象5個手指輕輕地握住一個小小的氣球,把它扣在桌面上,手腕和手臂平放在桌子上,有意識地訓練拇指如同撫摸氣球表面一般上下自如地抬起。經過這樣反復體會、訓練,孩子的拇指僵直、夾指問題能得到較好的解決。
4 結語
從孩子入門學琴起,老師和家長對于孩子在彈奏中出現的不良姿勢和不良動作習慣要及時制止和糾正,培養(yǎng)他們形成正確的彈奏姿勢??傊?,正確的彈奏姿勢是鋼琴初學者學琴的過程更加順利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 林華.學琴日記[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21.
[2] 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33-34.
[3] 但昭義.少兒鋼琴的教學與輔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72.
[4] 李斐嵐.幼兒鋼琴教學問答[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6:132-133.
作者簡介:張野(1996—),女,遼寧新民人,佳木斯大學2019級音樂與舞蹈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鋼琴演奏。
李智(1978—),男,黑龍江佳木斯人,本科,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