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孟子人性論思想研究

      2020-08-25 01:58張思桐
      青年時代 2020年16期
      關(guān)鍵詞:性善論本性孟子

      張思桐

      摘 要:在中國哲學史中,人性問題是許多哲學家們爭論的焦點,儒家的人性論問題更是對后人影響深遠。本文主要介紹了孟子的性善論以及保養(yǎng)天賦的“善”的修養(yǎng)方法。

      關(guān)鍵詞:孟子;性善論;本性

      從古至今,對于人性的思考無數(shù)。中國對于人性的思考開啟于孔子,孔子提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這句話出自于《論語·陽貨》,意思是說人(或生命)的傳真本性是先天具有的,這種純真本性是相互接近的,而后天沾染的習性,互相之間相差甚異。由于孔子沒有明確提出人性善惡,后人由此開始爭辯。孟子是中國思想史上第一個系統(tǒng)闡述了人性問題的思想家,提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論。

      一、性善論提出的時代背景

      孟子,戰(zhàn)國時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亞圣”之稱,他自稱學習孔丘是他畢生所愿,并以孔丘思想繼承人自居,他的言論思想皆保存于《孟子》一書。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關(guān)于人性的思考各家各派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以楊朱學派和墨家學派這兩派為代表的學說影響最為廣泛,他們都反對儒家的親親、仁愛的思想學說。因此,繼承了儒家思想的孟子提出了性善論,作為對抗一切與儒家思想相悖的學說,尤其是楊、墨兩派的學說,并以此來捍衛(wèi)儒家思想的地位。

      二、仁政思想的基礎(chǔ)——性善論

      性善論是孟子哲學體系的核心思想,也是他論證仁政思想的基礎(chǔ)。孟子認為,人生來就有一種天賦的善良本性,即“不忍人之心”,也可以說是一種對他人的“同情心”。這種“不忍人之心”是人生來就具有的,而不是后天得到的。孟子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諸掌。”(《公孫丑上》)這句話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憐憫同情他人的心。先王憐憫同情百姓,所以才會實行仁政,有了憐憫同情之心又實行仁政,那么治理天下自然就會易于反掌。

      三、性善論的主要內(nèi)容

      孟子的性善論主要是在與告子的辯論中形成的,《孟子》一書中告子與孟子關(guān)于人性問題的辯論是中國哲學史上的經(jīng)典對白。學者們對于他們的爭辯看法不一。馮友蘭認為:“當時與孟子辯論此問題,與孟子持不同意見者,以告子為最顯?!毙鞆陀^認為:“孟子論性,較之告子……總是從現(xiàn)象上更推進一層。”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于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于東西也?!备孀右粤魉畞肀扔魅诵?,也就是說,人性猶如流水,并沒有善與不善的區(qū)別,是后天引導的結(jié)果。但告子的這一論證并不嚴謹。

      孟子反對告子的這一觀點,孟子曰:“水信無分于東西。無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顛;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雹倜献咏韪孀油乃谋扔魈岢隽怂姆瘩g,孟子說流水雖沒有東西之分,難道也沒有上下之分嗎?在孟子看來,告子用東西流動的湍水來比喻人性是不恰當?shù)?,他認為,流水在垂直方向的流動有始終向下流動的內(nèi)在本質(zhì)。因此,人性在善與不善的方面也有其固有的本質(zhì),即向善。當然,水是可以向上流動的,但這不是由水的本性決定的,而是由于外力的作用,因此,人性的不善也不是人的本性,而是受到了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

      告子曰:“生之謂性?!?/p>

      孟子曰:“生之謂性,猶白之謂白與?”

      告子曰:“然?!?/p>

      孟子曰:“白羽之白也,猶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與?”

      曰:“然?!?/p>

      “然則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與?”①

      孟子反對告子對人性所提出的觀點,認為告子“生之謂性”的觀點最大的錯誤就是把人性等同于“牛之性”“犬之性”,人異于禽獸的特殊性是孟子所提出的人性,告子的錯誤在于沒有看到人之所以異于禽獸就在于人特有的社會屬性,也就是仁、義、禮、智,孟子也將這稱為“四端”。

      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恭敬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恭敬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保ā豆珜O丑上》)不忍人之心,孟子也稱為惻隱之心,孟子認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或“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四種心是人們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后天強加給我們的,只是沒有思考罷了,仁、義、禮、智也是人最基本的與生俱來的道德品質(zhì)。如果不具有這四種心,就不可以稱作人。

      根據(jù)孟子的言論,人的本性就是善的,如果為人而不善,那絕對不是這個人本性的問題,而是他自己舍棄了善的本性,孟子認為人與禽獸的區(qū)別就在于人有人性,圣人之所以為圣人,關(guān)鍵就在于圣人保留了本性,而普通人多少舍棄了一些本性,這種人們特有的善性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內(nèi)在依據(jù),并且只有不斷擴充這種善的本性,才能保持為人,如果丟失了與生俱來的善的本性,那么就與禽獸無異了。

      四、保養(yǎng)本性的修養(yǎng)論

      (一)反求諸己

      對于如何保養(yǎng)天賦的善的本性這一問題,孟子提出了自己的一套修養(yǎng)論。孟子認為,人們要想達到仁、義、禮、智這些道德標準,究其根本在于個人的主觀努力程度,因此他講“反求諸己”,即要通過主觀反省,從而保存天賦的四心。修養(yǎng)這四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少于外物接觸,盡量減少自己的各種主觀欲望,也就是孟子所說的“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盡心下》)。

      在孟子看來,人與禽獸的區(qū)別在于人具有善的本性,如果人丟失了善的本性,那么就與禽獸毫無區(qū)別了。因此,孟子認為在道德修養(yǎng)的過程中,人們要時刻防止丟失自己善的本性,不斷尋求并擴大自己的善端。人們涵養(yǎng)性情并認識世界的第一步就是尋求本心,也就是把失去的善端找回來。孟子把這一過程叫做“求放心”,也就是說如果人有了違背封建道德的思想或者行為,就應(yīng)該閉門思過,反省自己是否在主觀上放棄了天賦的善的本性,如果放棄了,就要努力把天賦的善的本性找回來,從而恢復善的本性。孟子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二)養(yǎng)浩然之氣

      孟子認為在反求諸己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一種由“義”的道德觀念集合而成的充塞于天地之間的“浩然之氣”。這樣人們就可以保養(yǎng)自己善的本心了。張岱年認為,孟子所謂的浩然之氣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是一種神秘的修養(yǎng)境界。但是,孟子所說的“氣”,并不是指內(nèi)心狀態(tài),而是指構(gòu)成身體的物質(zhì),“氣,體之充也”。

      孟子認為,應(yīng)該通過寡欲和內(nèi)省,存浩然之氣,從而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最后達到對宇宙人生的把握。孟子說:“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義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保ā豆珜O丑上》)也就是說,孟子認為,浩然之氣是一種精神力量,它至大至剛,其影響遍布天地,是集義與道于一體而生成的,人們應(yīng)該認真的培養(yǎng)浩然之氣,而不應(yīng)該損壞它,這樣,浩然之氣就會充斥于人體中,使我們的善端擴大。在培養(yǎng)浩然之氣的過程中,人們還應(yīng)注意的就是不要操之過急,要以“勿正”“勿忘”“勿助長”為準則循序漸進,揠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

      對于人性善惡這一問題的結(jié)論,性善者認為人性本善,性惡者認為人性本惡,孟子認為人生來就有善的本性,因此他提出性善說,在孟子看來,人性雖是本善的,但并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是道德完善的,只是說每個人生來的本性里都有善的萌芽或因素,孟子稱這些因素或萌芽為“端”。因此,孟子認為,人與禽獸不同之處就在于人有善的萌芽或因素,而禽獸則沒有。孟子的性善論表面上說人人都具有普遍并且同樣的本性,因此,孟子的人性論是一種抽象的人性論。

      注釋:

      ①方勇:《孟子》,中華書局,第218頁.

      參考文獻:

      [1]馮友蘭.三松堂全集(二)[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380-381.

      [2]徐復觀.徐復觀文集(三)[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175-177.

      [3]趙岐,孫爽.孟子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293-295.

      [4]柯江林.淺析孟子的人性論與道德修養(yǎng)論[J].學理論,2019(8):56-58.

      [5]任昱霖,陳聲柏.先秦儒家人性論的起源、演變、爭論及其當代價值[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9,35(4):82-88.

      [6]孟豪.孟子性善論淺析[J].法制與社會,2019(6):234-235.

      [7]黃啟祥.告子與孟子人性論辯之分析[J].道德與文明,2019(1):44-49.

      [8]李景林.從論才三章看孟子的性善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117-123.

      [9]江文思,安樂哲.孟子心性之學[M].梁希,譯.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121-125.

      [10]李亞彬.道德哲學之唯一——孟子荀子人性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5-59.

      猜你喜歡
      性善論本性孟子
      保持本性方能異彩紛呈
      孟子的性善論思想及其道德教育價值
      淺析孟子的性善論
      論現(xiàn)象學時空的實踐本性
      尼勒克县| 乐昌市| 西峡县| 广平县| 泗洪县| 蓬溪县| 偏关县| 广州市| 平罗县| 双城市| 隆回县| 临洮县| 怀远县| 潢川县| 涟源市| 新源县| 元江| 曲阳县| 霸州市| 宝山区| 遂溪县| 类乌齐县| 张北县| 大城县| 长治市| 沈阳市| 洪洞县| 五家渠市| 嘉峪关市| 富平县| 宣威市| 临高县| 鹤峰县| 邓州市| 南丰县| 曲阳县| 永州市| 揭西县| 玛纳斯县| 海口市| 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