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外研版英語七年級下冊Module 8 Unit 2“Goldilocks hurried out of the house.”閱讀教學為例,探討在英語閱讀課的讀前、讀中、讀后階段進行情境教學的策略,以期實現(xiàn)學生深度學習。
【關鍵詞】深度學習 情境教學 初中英語 閱讀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6A-0063-03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課程目標板塊提出,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基礎要素)、文化意識(價值取向)、思維品質(心智特征)和學習能力(發(fā)展條件)。這就要求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后具有一定的語言意識和語感,在語境中理解口頭和書面表達的意義,有效地進行人際交流,并能夠運用英語進行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要通過英語學習獲得文化知識、能夠比較文化差異,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品格,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能力。
一、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日常教學中,有些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或者應試,忽視課堂上與學生語言交際的真實性,更多地關注教學內容作為認識成果本身的價值,強調被傳遞、被繼承的重要性,而很少將其與學生在教學中如何獲得發(fā)展、如何在將來進入社會實踐并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生活聯(lián)系起來,導致在教學活動中語言知識學習脫離語境、文本信息割裂分離、學生思維發(fā)展止于表層、情感教育流于形式等問題。學生學習流于淺層,不能從教學活動中深層理解知識,最終導致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很多教師已經(jīng)認識到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真實性和趣味性的意義,體會到情境教學的教學效果比“滿堂灌”或“填鴨式”教學有了明顯的提升。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還注意到教師在創(chuàng)設具體教學情境時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創(chuàng)設的情境比較零散,關聯(lián)性不強,導致課堂教學過于細碎,缺乏整體性,情境的真實性也大打折扣;有的教師關注到教材、思維和情感的銜接,但情境創(chuàng)設遠離學生實際生活,不能激起學生的有效思維關聯(lián),導致課堂情境無效,大失趣味。
二、深度學習下情境教學的意義和價值
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理解的學習,是一種提升學生能力和素養(yǎng)的學習,學習者以發(fā)展高階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以整合的知識為內容,積極主動地、批判性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思想,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且能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種學習。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思考,可以充分發(fā)展學生的能力,而一節(jié)成功課堂的特點之一就是有效的課堂情境教學。教學情境的設計要求在主題明確的前提下,注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感受,能正視各種差異,強調語言示范,搭建的語言支架盡量簡練,單拓展的空間張力很大,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的水平大膽運用語言。學生可以借鑒教師提供的支架,圍繞話題在有效情境中積極輸出。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選題研究旨在使教學活動趣味化和真實化,使抽象的語言學習變得形象而易于理解,使學生在感受語言魅力的同時,分享語言學習的快樂,進而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深度學習下的情境教學,是教師創(chuàng)設的真實的場景,有目的地通過卡片、簡筆畫、肢體語言、視頻、音頻等把學生帶到特定的課堂藝術境界中,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認知與情感相結合,實現(xiàn)學生主動學習與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對學習內容舉一反三,還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與正確的價值觀,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深度學習視角下研究英語情境教學的有效性,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思考并設計有效課堂,讓學生在相對真實的情境中學習、應用、感悟,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實現(xiàn)語言學習的目標。
三、在初中英語閱讀課進行情境教學的策略
學習一門語言知識的目的是應用,理解是媒介,語境是載體,基礎是對知識的系統(tǒng)把握和構建。對語言知識的考查大多通過在語境中的應用進行,英語教學的要求也是以語用知識的教學為核心、以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為依托。從深度學習的內容上看,深度學習最終需要深度概括和討論,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將輸入經(jīng)過思考深加工,轉化為輸出有見地的表達,將所學知識目標有效運用到真實情境中。因此,教師要不斷強化語用意識,把知識滲透在語境中,培養(yǎng)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準確地理解語言、恰當?shù)乇磉_意義的能力。下面筆者以外研版英語七年級下冊Module 8 Story time Unit 2“Goldilocks hurried out of the house.”閱讀教學為例,具體闡述深度學習背景下的初中英語閱讀課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
(一)讀前創(chuàng)設語境,激活新知
閱讀課的讀前導入部分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導入時充分發(fā)揮情境的作用能夠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產(chǎn)生共鳴并快速融入語篇。對于具有故事情節(jié)的閱讀課Module 8 Unit 2,通過溫習聽說課中所學習的相關知識(如詞匯或對話情節(jié))進行閱讀課新知的導入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閱讀課的讀前活動中,教師先讓學生回憶上一堂課中故事發(fā)展到哪里、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等等。導入的內容與上一堂課的知識點緊密相關,真正體現(xiàn)“溫故而知新”。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策略。
首先,教師通過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圖片比文字更形象,在日常教學中利用圖片進行新詞的教授,能為后續(xù)閱讀語篇掃清知識障礙。在本課中,教師既可采用單獨的圖片進行新詞教學,又可以采用組圖的形式介紹故事中出現(xiàn)的人物(金鳳花姑娘、三只熊)、回顧Unit 1中的故事情節(jié)。
T: Yesterday we had a new friend. Who is she?
S: Goldilocks.
T: Today we will have more friends in the story. Look at the picture. Who are they?
S: Baby bear,father bear and mother bear.
T: W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 yesterday,can you remember? Now,look at these pictures and please retell the story.
復述課文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語言組織能力。有些學生對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細節(jié)記得不是非常清楚,如果教師光是進行口頭提問,很多學生會不愿意主動回答。若教師通過圖片引導學生回顧故事情節(jié),學生則能通過圖片中的人物、環(huán)境、動作得到提示,從而更樂意主動“看圖說話”,而少部分沒有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也能夠通過圖片憶起內容,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其次,運用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初中階段的視頻主要是用于介紹文章或作者背景、文化背景等。相比靜態(tài)的圖片,學生對動態(tài)的圖像更感興趣,且視頻形式在創(chuàng)設情境方面的效果更為出色。在保護環(huán)境、保護動物等話題中,采用視頻形式也更直觀,更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本課原本就是一個著名的童話故事,教師在備課時可以下載相關的動畫視頻,對Unit 1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回顧,與圖片導入有異曲同工之效。
此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可以使用唱歌、 Free talk等方式導入,如動物的新詞導入中,教師可以課前準備好不同動物的叫聲,讓學生聽音辨物,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又如通過一些歡快的、耳熟能詳?shù)拇汗?jié)歌曲,將學生帶入春節(jié)的喜慶氣氛中;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本模塊話題拋出問題,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實際情況暢談看法,適用于談論jobs,plans,learning skills,protecting animals,environment等話題。多種讀前方式使得生硬的教學內容轉變?yōu)榭梢赃M行思維加工的對象,在課堂中培育學生對學習的熱愛,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二)讀中融入語境,解讀語篇
到了閱讀課的讀中環(huán)節(jié),教師已經(jīng)營造了良好的語境,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盡量在常規(guī)閱讀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倡導符合核心素養(yǎng)的具有綜合性、關聯(lián)性、實踐性特點的學習活動。
筆者認為在本課中可采用游戲教學法。筆者根據(jù)初中生愛玩、好動、好勝心強的特點,設計生動活潑的“拋骰子走格子”游戲:教師課前準備好拋骰子的課件小插件或是超大骰子玩具,盡量讓所有的學生看清楚骰子上的數(shù)字,將課文重點:單詞的過去式、課文情節(jié)復述(重點句型)整合到一張(或多張)幻燈片上(如下圖);學生拋骰子,按照所顯示的數(shù)字依次按格子前進,如前進到1、3格,則把所示單詞變?yōu)檫^去式,如前進到2、5格則需要描述圖片中的內容。學生的參與度前所未有的高,他們爭先恐后地參與到游戲當中。游戲的趣味性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的目的。
讀中環(huán)節(jié)活動有效幫助學生整合知識,實現(xiàn)舉一反三,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在讀中環(huán)節(jié)設計的活動應形式多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要注意幫助和引導學生歸納語篇深層含義、體會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分析語篇的文體形式和文章結構,為在讀后活動中對語篇知識的遷移創(chuàng)新做好準備。
(三)讀后利用語境,遷移思維
讀后活動的設計要建立在學生完整、深刻地理解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讀后活動中通過自主表達或合作探究解決情境中的問題,實現(xiàn)對語篇的歸納、理解和遷移。
本課語篇為故事,教師可設計角色扮演的讀后活動。教師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時,應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型,充分利用實物、道具、布景等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在逼真的情境中自編自演進行口語交際,從而達到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的目標。在本課中,筆者讓學生在學習完這篇故事類型的文章后,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改編,并加上動作、道具,進行課本短劇表演。學生非常喜歡這種表演形式,甚至有男生進行角色反串,扮演金鳳花“姑娘”,惹得大家捧腹大笑。兩個小組表演完后,學生還意猶未盡,躍躍欲試。
此外,教師在讀后環(huán)節(jié)還可采用討論、匯報等知識輸出方式,在學生獲取了與文章相關的知識和信息后,引導其對這些內容進行歸納、梳理和總結。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形式將文章信息形成讀書報告,在全班進行匯報總結,展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并針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解讀,體會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進行自我情感的升華。教師在給學生設置討論的情境時也應盡量選擇一個開放性的實際問題情境,讓學生從多角度辯證地看待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反思性思維,讓思維碰撞出新的火花。
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更要發(fā)展他們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jù)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把語言教學與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密切聯(lián)系起來,真正提高語用能力。在設計有情境、有層次、有實效的活動時,教師所設計的情境要自然、真實和可理解,與學生的生活學習體驗相關;活動的情境要有意義,把舊識與新知有機地融為一個整體,而不是碎片化堆砌;活動的層次要符合學情,同時給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認知能力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性。
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在讀前、讀中、讀后環(huán)節(jié)活動中都能夠圍繞著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展現(xiàn)出極高的學習興趣與熱情,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化生硬為生動,化被動為主動。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教學情境并提出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針對該問題進行互動探討,促使學生深入到教學情境中有效解決相關問題,幫助學生從淺層學習過渡為深度學習,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逐步從“知道”走向“懂得”,力求將學生培養(yǎng)為愛學習、能學習、會學習的學習者。
深度學習下的情境教學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內容與環(huán)節(jié)的重構和優(yōu)化提供了理論和實際操作的指導,誘發(fā)了教師的深度教學,引發(fā)了學生的深度學習,讓學生在相對真實的情境中學習、應用、感悟,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真正從語言學習的目的出發(fā),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程敏.新課程下初中英語情境教學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8
[2]劉海艷.情景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32)
[3]季書琴.初中英語情境教學的開展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10)
[4]顧雨婷.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交際,2018(24)
[5]于麗.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開展初中英語深度學習的策略[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16)
[6]朱聲玲.多元開放,營建深度學習氛圍——初中英語深度學習開展的主要策略[J].校園英語,2017(26)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B類重點課題“基于區(qū)域教研組的英語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研究”(課題編號:2019B22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梁歡(1987— ),女,廣西柳州人,大學本科學歷,文學學士,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研究。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