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維祿 王淑翠
【摘要】我國基礎教育發(fā)展至今已經有一段歷程了,但是教學方法卻始終停留在原有的地方,新教學的改革,在教學方面提出了許多的新思路,其中就有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這是一個教學理念的轉型過程,從以前的偏向于理念講解到現在的生活化,是傳統(tǒng)數學教學向新型的教學方式發(fā)展的過程。結合生活情況,從身邊開始觀察學習,導入數學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借助實際生活,培養(yǎng)應用意識,做到學以致用等實施策略。最終希望借助于本次研究,能夠為相關的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內容。
【關鍵詞】數學教學? 生活化?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8-0123-02
所謂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就是說老師通過有效的組織,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插入生活細節(jié)加以具體化,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了解數學,并且熱愛數學。相對來說,小學數學的知識系統(tǒng)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很多學生通常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就能對知識掌握得很好,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
一、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
小學生剛剛接觸到數學,并不了解也不會一下子就產生濃烈的興趣或是熱情,甚至大多數的時候他們都是不聽老師講課的。小學生正處于對于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活潑好動是他們的一大特色,很難靜下心來乖乖坐好聽老師講課。因此,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生活,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出色的完成教學任務。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就是滿堂灌,老師在上面講,然后學生做題,很多時候都是被動的去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或是說不能產生對于數學的喜愛之情,就導致之后的偏科問題嚴重。由此可以看出老師的教學方法很重要,合理適當地利用多媒體等等外界設施也是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但是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仍然是傳統(tǒng)式的教學方式,生硬死板,不利于學生的理解。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積極意義
將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主要表現和內容,它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的積極意義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所熟悉或是感興趣的事物,他們就能快速地融入學習中,并開始主動積極地學習知識,這種主動性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所以,學生的日常生活應該是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基石,因此,教師應該努力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教師要充分利用所有的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實踐性較強的訓練,這樣在提高學生生活認識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2.有利于加強小學生思維模式的多樣化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從簡單的買單找零到復雜的時間計算,都運用到了數學知識,于是將數學生活化教學融入到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認識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而且,這一教學模式的運用還對學生看待生活的態(tài)度有著重要的影響,可以幫助他們轉變慣性的思維方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學思想,讓學生不僅對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也利于他們提高對生活元素的認識,這樣有利于促進小學生運用簡單的數學角度看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3.尊重學生學習化差異提升興趣
班級中每一名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他們的生活經歷、家庭環(huán)境以及學習基礎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教師應當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通過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共同成長。以往班級中一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得并不踴躍,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也不敢舉手回答,認為自己學習基礎較差,怕自己在課堂上的答案被同學嘲笑。生活化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小學數學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為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更加的貼合,所以即使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可以在教學課堂上對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快速吸收。學習基礎薄弱學生在教師教學方法改革的影響下,能夠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消除以往他們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恐懼,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信心。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差異化的尊重,并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進行融合,從而帶動班級學生共同成成長。消除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對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限制,課程教學成效也可以得到良好提升。
三、加強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方法
1.加強與生活物品的聯系
數學知識是與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聯系密切的內容,在數學教學中引入生活案例和生活物品,可拉進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并降低小學生理解和把握數學概念和理論觀念的難度,在教師引導下逐漸體會到數學問題分析和解答的樂趣。為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時,要觀察學生的日常生活,挖掘出學生生活中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元素。針對小學生還缺乏獨立的思維能力,學習過程中常常會依賴老師的思維方法的問題,教師就可利用生活物品導入到教學內容中,利用生活經驗和常識解釋數學現象,為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提供參照物。例如,在教學立體圖形的特點時,說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體也是長方體和正方體,自然會想到鞋盒和粉筆盒,那么鞋盒和粉筆盒如果可以滾,平時鞋店怎么辦?教師上課怎么辦?輕松好笑的引用既讓學生記住數學知識,又和生活聯系起來了。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學生生活環(huán)境以及其它元素,在數學課堂上進行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在自己較為熟悉的環(huán)境中學習數學知識,通過探究解決數學問題,學生熟悉的積極性會得到良好的強化和提升。例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班級中存在的鐘表,學生手中的三角板和圓規(guī)等器材,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自主地去挖掘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包括:什么是角的邊,在教室中你可以發(fā)現幾種角?學生通過自我體驗去找尋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知識,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感受,同時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知識轉化,使得學生也可以利用課堂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難題。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教師必須要加強生活化理念與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融合,將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融入到學生生活情境中進行教學。在“線段”教學內容開展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這樣的提問:我們如何從操場走到學校門口?學生會在課堂上闡述自己的行走路線,然后教師提出“兩點之間直線最近”的數學概念。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欲望,加強學生對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記憶。
2.將難懂的知識點簡單化
數學作為邏輯性和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內容,在教學實踐中容易遇到學生思維轉換不到位,對具有一定難度概念理解不透徹的問題。為進一步增強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并增加知識和生活的聯系,完成教學生活化的轉變。教師可利用生活中出現的數學現象,對問題進行轉換,將難懂知識簡單化,幫助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并在此過程中找到適應自己思維方式的學習模式,從而在生活中領悟數學,并提升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主性。例如,老師在教授人民幣知識的時候,由于元、角、分是學生頭腦里比較模糊的概念,于是老師可以從日常班級管理中選取一定的素材進行替換講述。開學初班規(guī)規(guī)定平時上課,老師可以給上課表現好的學生發(fā)1個“紅花”,然后10個“紅花”可以換1個“加油”的印章,10個“加油”印章可以換1個“你真棒”的印章。由于從開學初教師就公布了這樣一個班級獎勵機制,而學生都是希望得到獎勵的,所以必然會對獎勵機制了然于心。教師把這樣的交換引申到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關系上來,通過學生思維的變換,了解人民幣單位之間存在的規(guī)律,找到數學難點知識學習的高效方法,充分挖掘學生在思維層面和能力層面的潛能,并增加學生體會和感悟生活的意識,為后續(xù)深度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對于將難以理解的數學內容簡單化處理,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支持,加快教學內容生活化、簡單化的轉變,為學生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多元化教學方式融合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小學數學教師也要引起重視,大力進行數學教學課堂生活化改革。
3.結合生活進行數學知識提煉
在學生現實生活中雖然有一個事物可以直接的了解到數學原形,但是其中也存在著一些事物需要深入研究和細致的觀察。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養(yǎng)成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教師懂得如何找尋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知識,并對其進行提煉,與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融合。學生發(fā)現生活中存在的數學難題,在課堂上提出并與教師進行共同探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熱情和探究欲望。小學生還處于人生發(fā)展的起步階段,他們希望自己在課堂上優(yōu)異、出色的表現可以得到教師的認可,也希望自己可以感受到數學知識學習成功的喜悅,這也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一天性,在日后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完善,使得自身綜合素質不斷提升。成為學習成功者,是每一名學生的愿望,成功體驗也是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必然需求。學生在課程教學實踐中反復的感受學習成功的體驗,不僅可以激發(fā)自身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在面對數學學習困難時也可以快速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積極影響。例如:教師在講述列方程相關數學教學內容時,教師便可以將書本上的內容轉變?yōu)樯钪写嬖诘膶嵗?。教師找尋到的聯系題目為,王老師委派班級中的兩名學生去超市買筆記本,兩個筆記本是一樣價格的,這兩名學生付給超市老板五塊錢,老板找回了兩元,那么一個筆記本的價格是多少?老師希望同學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幫老師計算一下,教師講述完以后班級中的學生積極踴躍舉手,即使一些原本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舉手回答。教師可以讓基礎性較差的學生來回答問題,學生的答案正確教師也需要應用贊美的語言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肯定。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到講臺上將自己的計算方法展示出來,并且要求班級學生共同鼓掌給予其鼓勵。教師課后教學反思中也對課堂基礎性較差學生表現積極情況進行了反思,主要是因為教師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進行了良好融合,學生現實生活中有過類似的經歷,即使基礎性較差學生他們的課堂表現欲望以及學生探究欲望,也可以被良好的調動起來,這些原本對數學課程沒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如今也變得興趣勃發(fā),從以往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向積極學習狀態(tài)進行轉變,從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對于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語
“生活化”教學理念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是一次教育的大膽嘗試,更是在全新教育環(huán)境中教學創(chuàng)新的必然發(fā)展趨勢。針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課堂學習效率不足的問題,老師需要仔細觀察生活,并且可以輕松地將生活中的事物加入課堂,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老師要擔起責任,主動帶領學生學習,觀察生活,感悟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蘇建容.新課程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J].教育界,2018(1):107-108.
[2]宋新紅.生活化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8(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