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熹微
【摘 ?要】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已經(jīng)無法適應當前學生們的語文學習需求,通過對于生成性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初中語文課堂的生動性和活躍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們的語文學習熱情。本文首先對于生成性教學法的概念進行闡述,同時對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最后對于生成性教學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生成性教學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生成性教學法;語文課堂教學;應用探究
1.什么是生成性教學法
生成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也可以解釋為構建和生長。所謂生成性教學法,就是在開展課堂教學前,對于課堂教學情況以及學生進行的假設性思考,包括對于學生的了解和對于教學目標的制定以及教材的研究等過程。生成性教學法以生成性思維為基礎,在實現(xiàn)預設教學目標的同時,也要對于超出教學方案的內(nèi)容和問題進行良好的把握。而這里所說的生成性教學法實際上也包含了預設性的和非預設性的生成方式。所謂預設性生成,指的是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對于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考方向和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等方面進行預先的了解和安排,然后通過合理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們進行探究式的學習。所謂非預設性生成,指的是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無法預測的部分,這部分內(nèi)容與教師事先設想的情況有所不同。例如一些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新問題或者新想法等等。無論是預設性還是非預設性的生成性教學,都是把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學的根本目的,把教材資源和教材之外的資源進行合理的融合,從而形成一種自主探究、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
2.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2.1教師缺乏能動性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制度的影響,一些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管理非常嚴格,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有著絕對的控制權,學生只能對教師言聽計從,具體表現(xiàn)為:當教師提出一個預設的問題時,大部分學生們都不敢回答,有些學生即便在心里有了答案因為不確定也不敢說出來,這種課堂教學不但會嚴重抹殺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形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生成性教學法包含了預設性和非預設性兩種方式,一些教師并沒有能夠真正理解生成性教學法的精髓所在,這些教師所設計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過于理想化,缺乏靈活性和有效性,不允許學生出現(xiàn)理解上的錯誤和偏差,對于學生的一些新看法和新觀念采取忽視的態(tài)度。還有一些教師把其中的非預設性理解為徹底的自由化學習,并把其作為教學核心理念,這種極端的教學方式實際上已經(jīng)背離了教學改革的目的。過度的自由化會使得學生偏離目標,找不到學習的重心。
2.2學生認知差異
在初中階段,每一個學生的認知能力是不一樣的,他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例如教師講解了一個語文知識點后,實際上每一個學生的掌握情況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學生已經(jīng)完全掌握,而有些學生還處于一知半解的階段。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包括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知識掌握情況以及遺傳等因素,學生的認知差異也正是因為這些因素所造成的。教師們一定要意識到,學生們的這種認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在進行教學時不能盲目的進行灌輸。
3.生成性教學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3.1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師的能動性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隨時對于教學內(nèi)容、目標以及形式進行調(diào)整,留有一定的預設空間,從而滿足更多學生的需求。對于教學內(nèi)容進行預設,是進行生成性教學法的前提條件。在采用生成性教學法時,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老師所想象不到的問題,而在這其中一定富含著非常多的教學資源,而發(fā)現(xiàn)這些資源則需要教師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從而對于學生們進行合理的引導。例如在學習《孔乙己》這一課時,在通讀全文之后,學生問:“孔乙己到底叫什么名字呢?”一些學生回答:“就叫孔乙己!”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的一個契機,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問,來讓學生們進行思考:“孔乙己是他的名字嗎?”“孔乙己念了這么多年書,為什么會沒有名字呢?”對于這些一反常態(tài)的問題,學生們會陷入思考,并開始討論。在完成這個過程之后,教師給出答案:“孔乙己雖然姓孔,孔乙己那只是別人給他起的綽號,他只有姓沒有名,著說明他的社會地位是非常低下的?!痹谶@個過程中,教師通過和學生的互動,能夠更好的完成對于學生思維的啟發(fā)。
3.2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識
初中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還并沒有形成完善的行為控制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來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學生們通過預習的過程來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與教師或者同學的交流討論來解決問題,通過生成性教學法的應用來提升初中語文課堂的生命力。實際上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總的來說,在采用生成性教學法的基礎上,學生們不應該局限于教材上的內(nèi)容,而是要積極的去突破教材的內(nèi)容,從而逐漸的形成更強的語文思維能力。
另外,在采用生成性教學法的過程中,也要為學生構建更加完善的自我評價體系,通過自我評價的過程來進一步的提升學生們的自覺性。只有在評價過程中充分實現(xiàn)了學生們的主體地位,才能夠使得學生真正的認識自我,從而超與自我,通過反思的過程來完成自我提升。同時,自我評價的內(nèi)容也應該采取多元化的策略,充分的重視對于學生潛力的挖掘以及綜合素質能力的發(fā)展,尤其是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結束語:
總的來說,生成性教學法就是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加以引導,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具備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把語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他們來選擇興趣點和學習知識點的方式,把學習過程變?yōu)閷W生們的一種主動需求,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生成性"教學法的實踐與思考[J].語文學刊,2009,(14):17-18.
[2]梁瑋男,張偉一,任雪冰等.開放·互動——“生成性教學”理念在城市規(guī)劃教學中的探索[J].華中建筑,2013,(7):17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