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中國古代唐詩俄譯中的意象轉換

      2020-09-08 06:21張智媛
      理論與創(chuàng)新 2020年12期
      關鍵詞:文化差異

      張智媛

      【摘 ?要】隨著中俄交流的不斷深入,唐詩俄譯逐漸成為中俄文化交流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由于中俄兩國存在文化背景、民族性格、思維方式等差異,唐詩中的意象又具有含蓄性和濃厚的中華民族特色,因此意象轉換成為唐詩俄譯的一大難點。本文中筆者將以三首經典唐詩俄譯版本為例,淺析目前唐詩俄譯中意象轉化難點的成因,并提出在意象轉換方面優(yōu)化唐詩俄譯的建議。

      【關鍵詞】唐詩俄譯;意象轉化;文化差異

      唐詩是中華民族浩如煙海的古籍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由于唐詩意象復雜,表意含蓄,即使是學習漢語的外國學者也很難直接閱讀唐詩原文,因而在中華文化輸出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唐詩譯本。優(yōu)質的唐詩譯本,不僅能幫助國外學者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是我國自身文化傳播的一張金名片。

      唐詩的俄譯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期,但成果大部分是俄國翻譯家的譯作,而中國學者對于唐詩俄譯的研究略顯不足,特別是缺少對俄國詩歌翻譯家的譯作中出現的誤解分析。俄國早期翻譯的唐詩譯文中存在誤譯的現象,這不僅不利于俄羅斯公民吸收中國文化,甚至可能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播產生不良影響。首先筆者將簡要回顧中俄唐詩俄譯的歷史,并簡析在俄譯實踐中,中俄譯者對意象的理解差異及成因。

      (一)中俄唐詩俄譯的歷史

      20世紀中葉起我國學者開始唐詩俄譯的嘗試。如習成功的《中國古詩俄譯欣賞》、《唐詩俄譯選》等,為早期唐詩俄譯與中華文化傳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近年來又有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唐詩俄譯進行研究,如武漢大學的毛志文別出心裁,從結構的角度剖析唐詩俄譯,其運用洛特曼結構詩學理論中的核心概念——重復、平行對照來分析唐詩語言結構,指出還原唐詩中的語義鏈對于在翻譯中還原詩歌意境的重要性,用于指導唐詩俄譯的翻譯實踐①。童丹與熊友奇則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根據格式塔心理的閉合性原則來分析譯者的完形活動,豐富了古詩詞俄譯的指導理論②。趙秋野同樣關注到心理學角度,從文化心理學以及民族語言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唐詩俄譯中語義認知的差異。早期譯者和當代譯者對于古詩詞俄譯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在一定程度上為唐詩俄譯奠定了基礎。

      俄國方面對于中國古詩詞翻譯的熱情更為高漲,20世紀俄國漢文學的奠基人阿列克謝耶夫院士從1911年就開始發(fā)表了李白的多篇譯作。十月革命之后,阿列克謝耶夫院士繼續(xù)倡議對中國詩歌進行研究,并于1920年提出了翻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宏大構想。目前唐詩俄譯在俄羅斯最為經典的分別是由費德林編選,由亞歷山大羅夫,巴斯曼諾夫等15人翻譯并于1956年出版的《中國古典詩歌集(唐代)》 ;以及由郭沫若和費德林編選并于1957年出版的《中國詩歌集》第二卷(唐詩)這兩個版本的譯本。③

      (二)中俄對意象的理解差異及成因

      意象是詩歌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所謂意象,就是通過現實中實際存在的“象”來寄托詩人希望表達的“意”。中國詩歌之所以能做到含蓄優(yōu)美、意蘊深長,就是因為運用了大量的意象。借助意象,詩人不需要直接抒情就可以表達出內心情感。也正因為詩歌中意象的存在,中國古典詩詞才經得起世代人的反復咀嚼,歷久彌新。

      跳出詩歌的圈子,意象在人類生活中其實無處不在。由于意識是客觀物質在主觀世界的反映,我們幾乎無法找到一個不包含人類情感、觀點與評價的事物。同樣的事物會因為描述的人主動或在潛意識中希望表達的情感不同而發(fā)生變化:天空中漂浮的同樣一朵白云,心情愉悅的人看來像蓬松甜軟的棉花糖,情緒低落的人看來可能就像張牙舞爪的野獸。而在人類社會中,一些有特點的事物被賦予了一些固定的含義。同樣的事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自然環(huán)境之下被人類賦予的意義有時會大相徑庭。在下文中為了便于理解,筆者將“意象”的范圍擴大,衍生至所有附著人類情感的物質。

      筆者認為,中俄對意象的不同理解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1.文化背景

      中俄不同的文化背景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兩國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中俄兩國都有相當長時間的專制統(tǒng)治背景,統(tǒng)治者的意志與傳統(tǒng)對本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在中華文化中,龍是尊貴的象征,是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圖騰,中華民族更是自稱“龍的傳人”。但是在俄羅斯,龍往往象征著邪惡,黑暗,在俄羅斯的國徽中央就有白銀騎士用金色長矛刺死惡龍的圖騰。

      2.自然環(huán)境

      同樣含義的成語、俗語在中俄不同自然環(huán)境之下也會被選取不同的意象:比如“雨后春筍”用于形容某一事物或現象大量出現,就像下過雨后的竹林里,竹筍爭先恐后地鉆出地表的景象。但是在俄羅斯,這句成語的版本是:Как грибы после дождя. 選取的意象是“蘑菇”。這是由于俄羅斯森林資源豐富,俄羅斯人常常見到森林里仿佛一夜之間長出來的大片的雨后蘑菇。而很少有俄羅斯人見過竹筍,因此如果在“雨后春筍”的翻譯中直接使用“竹筍”這一意象,會讓俄羅斯的讀者感到困惑,即使通過現代發(fā)達的互聯(lián)網技術查詢到了“竹筍”,這一“象”傳達的“意”的有效性和認同度也會大打折扣。

      3.語言與諧音

      諧音是人類為事物賦予精神含義的另一途徑。而同一意象在不同語言中的諧音往往是不同的。比如在中文中,“柳”與“留”發(fā)音相近,因此古人離別時往往有折柳相贈之風俗?!罢哿边@一舉動寓含“惜別懷遠”之意,表達對離人的不舍與祝福。但在俄語語境中“柳樹”就沒有這一層含義。甚至在俄語語境下,柳樹往往代表著“死亡”、“悲哀”。如涅克拉索夫在《葬禮》一詩中寫道:Под большим плакучими ивами/Успокоился бедный стрелок.(在一棵高大的垂柳下,長眠著一位不幸的射手。)

      4.民族性格

      在面對同一事物時,擁有不同性格的民族對其會產生不同的評價。被譽為“戰(zhàn)斗民族”的俄羅斯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力量,情感表達熱烈奔放;而中華民族在情感表達上趨于內斂,講究微言大義,欣賞含蓄柔美的文學作品。

      以“兔子”這一意象為例,雖然中國也有“狡兔三窟”的成語,但總體而言一提到“兔子”,中國人第一反應出的聯(lián)想詞往往是“可愛”,“善良”,“純潔”等正面詞匯,兔子默默無言,謹慎細致的特點也受到中國人的喜愛。在中國民間傳說中,嫦娥奔月就有玉兔相隨。在《那年那兔那些事兒》中,兔子被選為中國人的代表,素食主義的兔子被賦予了中國人愛好和平的意義。

      而“戰(zhàn)斗民族”俄羅斯就看不慣兔子那副吞吞吐吐的做派。在俄羅斯文化中,兔子(заяц)代表著膽小怯懦的人,甚至是鬼怪與邪惡的象征。例如在俄羅斯寓言《狐貍、兔子與公雞》中,狐貍把兔子趕得無路可走,而兔子除了哭什么也不會,最后在公雞的幫助之下才成功趕走了狐貍。俄羅斯人還認為,看見兔子橫穿過路意味著馬上就要禍事臨頭。除此之外,俄語中有成語“труслив как заяц”——膽小如兔?!哀荮濮椐戋?умереть орлём,чемжить зайцом”——寧可像鷹那樣死去,也不愿意像兔子似的茍且偷生。在口語中,兔子還指的是不買票乘車或看戲的人:“ехать зайцем”(無票乘車),“пробратьсязайцем в театр”(無票混進劇場)。④

      為了更好地在具體翻譯實踐中體會上文所分析的意象理解差異及成因,筆者將通過對三首經典唐詩:《贈汪倫》、《春夜洛城聞笛》和《回鄉(xiāng)偶書》不同譯文的比較研究,進一步分析唐詩俄譯中的意象轉化,并總結目前唐詩俄譯的特點,提出翻譯實踐中進行意象轉換的建議。

      (一)《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Ли Бо уже в лодке своей сидит,

      Отчалить ему пора.

      Вдруг слышит--кто-то на берегу

      Поет, отбивая такт.

      И Озера Персиковых Цветов

      Бездонной пучины глубь

      Не мера для чувства, с каким Ван Лунь

      Меня провожает в путь.

      (Перевёл Л. Эйдлин)⑤

      《贈汪倫》是李白最為膾炙人口的詩作之一。全詩語言平實,卻字字句句都流露出詩人對友誼的歌頌,對友人的感念,對故交的眷戀。這首贊頌友誼的詩作被多次譯為俄文。本詩語言通俗易懂,各個版本的譯文大同小異。均用遵循原文的意象表達出了作者對于友誼的歌頌與懷念之情。

      本詩采用了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寫景,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抒情的描寫方法,譯者在翻譯的時候也嚴格遵循了這種表達方式。頷聯(lián) “忽聞岸上踏歌聲” 中的“踏歌”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唱歌藝術,具體形式為手拉著手,踏著拍子唱歌,這是全詩中最有中國民間藝術特色的一個意象,也是不同譯本中譯文差別較大的一句。囿于中俄兩國文化差異的限制,這一意象在不同的俄譯版本中還原度不盡相同。上面選取的譯文中用 “отбивая шаг” 將歌聲伴著腳步的節(jié)奏感描寫出來,是比較忠于原文的翻譯方法。其他版本中還有 “Как слышит с берега он песни ритм” 將“踏歌聲” 意譯為“歌曲的節(jié)奏”,這就略顯望文生義,沒有將中文語境中“踏歌”的情景感表現出來。

      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是全詩的高潮部分,也是詩人的抒情部分。上面的譯文使用 “мера” (程度、標準)這一意象,解決了中俄語言和思維上的差異,直接表達出了詩人“用桃花譚的深度來衡量汪倫與自己的友情”這個蘊藏在詩文背后的意義。在巴萊紹夫(Э. Балашов)的另一版本譯文中將這兩句譯為:“Глубины персиковых вод/ хоть в десять тысяч чи/ Ван Луня дружеское сердце/ не знает вовсе дна” 將“千尺”直接翻譯為“десять тысяч чи”,引入了俄羅斯人從未使用過的“чи”(音譯自漢語中的“尺”)這一意象,很容易給俄羅斯讀者帶來理解上的困難。后文的處理較前文更加妥當,譯者使用了“дружеское сердце”(友善的心靈)這一意象來表達友誼,用“не знает вовсе дна”中的“дно”(底部)來表達這份友情之深刻已經到了深不見底的程度。

      (二)《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Чьей-то яшмовой флейты

      Витают чуть слышные звуки,

      Их ветер весенний подхватит Лоян наполняя.

      Этой ночью мотивы из ?Сломанной ивы?

      В ком не пробудят тоску по родимому краю!

      《春夜洛城聞笛》是李白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或二十三年)客居洛陽時所作。全詩以“聞”為詩眼,運用合理的想象與夸張手法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之情。是中國古代思鄉(xiāng)詩的代表作之一。不少譯者對這首詩進行了俄譯。本詩一大特色為頸聯(lián)中的用典,由折柳衍生到思鄉(xiāng)之情,這一獨具中國特色的詩句成為翻譯中的難點。

      此譯文是筆者在已掌握的譯文中對比出的還原度較高的版本,不僅忠于原文翻譯出了“象”,同時盡可能表達出了貼合本詩內容的“意”。

      首句“誰家玉笛暗飛聲”中一個“暗”字,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了笛聲在濃重靜謐的夜色中婉轉悠揚,若隱若現的美感;一個“飛”字,更是體現出了玉笛聲的圓潤通透,輕盈悅耳。譯文中 “витать”(降臨、籠罩) 恰到好處地翻譯出了這種 “隨風潛入夜” 的輕盈和朦朧感。另一版本的譯文:“Яшмовой флейты звуки/ летят из чего-то дома” 雖然用“лететь”直譯出了 “飛” 的意思,但是較第一個版本相比少了些悠揚而婉轉,朦朧而飄忽的意味。

      頷聯(lián)“散入春風滿洛城”,示例中的譯文基本忠于原文,但是相較于另一個版本的譯文少了一些意境:“На крыльях весеннего ветра/ Рассеялись по Лояну.” 與示例中僅僅用 “подхватить(托起)” 相比,這一版本的譯文“На крыльях весеннего ветра”(乘著春風的翅膀)不僅還原了原文的意思,而且用暗喻的手法,增強了譯文的文學性;且后者譯文中的“рассеяться”意為“飄散”,與第一版本譯文“наполнять”(使充滿)相比,有如煙花綻放夜空后四散的火光融進夜色的每一個角落一般,更加貼近原文“散入”的意境,同時也蘊含了“充滿”之意。

      最后兩聯(lián)是抒情部分,其中“此夜曲中聞折柳”是全詩翻譯的難點,早先版本中有“В напевах сегодняшней ночи/ о сломанной слышу иве ”(在今晚的這首歌里,我聽見的內容與折斷的柳樹有關)這樣的翻譯,雖還原了原文中的意象,但是由于中俄兩國的文化背景與語言諧音的不同,“折柳”在兩國語境中的含義也完全不同。在俄語語境中“折柳”的含義與在中文語境中相比略顯單薄,如果直譯會造成俄羅斯讀者的困擾。示例中的譯文將“折柳”直接處理成?Сломанной ивы?,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合理的翻譯方式。因為本詩中的“折柳”指《折楊柳》笛曲,因此可以直接譯為曲名,此處譯者可以再通過腳注的方式進一步說明。此外“Я слышу в ночной серенаде о сломанной ветви ивы” 這一譯文中的“серенада”意為中世紀意大利和西班牙夜晚于情人窗下演唱的月下情歌或夜歌,符合西方的文化習慣,這樣的譯法會讓外國讀者更容易理解,更有代入感。但在實際翻譯中也要考慮到其情感色彩與全詩所要表達的思鄉(xiāng)之情是否一致。

      (三)《回鄉(xiāng)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一:Юнцом я покинул дом

      стариком возвращаюсь

      мест родных неизменно наречие

      да поредели мои виски

      встречаюсь с детьми

      но им меня не узнать

      спросят с улыбкой:

      ?Откуда к нам прибыл гость??

      譯文二:Я ребёнком из отчего дома ушёл

      воротился уже стариком

      моей родины говор звучит как тогда

      у меня ж нa виcкax cедина

      и соседские дети глядят на меня

      — нет, они незнакомы со мной —

      и смеются и просят,чтоб гость им сказал

      из каких он приехал краев.

      《回鄉(xiāng)偶書》是唐代詩人賀知章于晚年回鄉(xiāng)之時所作,全詩用平實的寫景和抒情手法,表達了詩人對于歸鄉(xiāng)的喜悅和家鄉(xiāng)物是人非的惆悵之情。是久客異鄉(xiāng)、緬懷故里的感懷詩,寫于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⑥

      本詩語言平實,表達的是人類共同的思鄉(xiāng)之情。在這一情感里中俄文化差異性較小,因此翻譯難度不大。上面兩個版本選取的意象基本都忠實于原文,且都能夠表達出原詩的情感。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運用細節(jié)描寫,通過“鬢毛衰”這一細節(jié)變化,見微知著,借助兩鬢這一意象表達出詩人闊別家鄉(xiāng)近五十年的感慨。譯文一中“поредеть”(變得稀少)一詞,更貼近原文“衰”的意思;相比較之下譯文二直接用“cедина”(白發(fā))這一意象,與原文“鬢毛脫落稀少”的意思略有不符。但是從意義上來看,譯文二大膽在原文基礎上,結合詩人想要表達的意思進行再創(chuàng)造。在俄語語境下,兩鬢斑白與鬢毛稀少,前者或許更能讓讀者理解詩句中主人公年華已逝,歷經滄桑的形象特征。

      “少小”這一意象的合理選取要求譯者深入了解詩歌背景與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當年離鄉(xiāng)的作者雖剛剛中舉,卻已經逾而立之年(三十七歲),譯文一中的“юнец”多指沒見過世面的少年,而“ребёнок”通常指嬰兒,小孩子,因此相比較而言此處譯文一的意象選取得更加合理。

      在此很難比較兩個譯本哪一個更好,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對譯文的處理各有千秋。譯文二雖然在原文基礎上做了詩歌以外的發(fā)揮,但是在整體情感傳達和詩文韻律方面更勝一籌。

      通過了解唐詩俄譯的歷史,中俄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下意象的不同理解以及對三首代表性唐詩的俄譯意象轉換分析,筆者可以初步總結出唐詩俄譯中意象轉換的部分特點,并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議。

      (一)目前唐詩俄譯在意象轉換方面的特點

      1.意象轉換基本忠于原文

      目前的俄文譯本中對唐詩的翻譯大多忠于原文,這種意象選取的方式從一方面來看可以保證譯文在文本上的還原度,同時避免誤譯、曲解的狀況。

      但由于中俄對于意象的不同理解,有時過度拘泥原文會使翻譯的傳意效果大打折扣,“象”是還原了,但是“意”沒傳達出去或者沒有用本國人更易接受的方式有效傳達。比如上文中提到的《贈汪倫》俄譯版本中對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一句翻譯為“Глубины персиковых вод/ хоть в десять тысяч чи”意象是都忠于原文,但是譯文中的“чи”(尺)這一陌生意象會大大降低俄羅斯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共情能力。

      再如《春夜洛城聞笛》 中“Я слышу в ночной серенаде о сломанной ветви ивы” 這一譯文中用月下情歌或夜歌“серенада”翻譯原詩中《折楊柳》這首“夜曲”,雖然與詩文原本意象完全不同,但符合西方的文化習慣,或許更容易引起俄羅斯讀者的共鳴,也不失為一種有意義的嘗試。

      2.部分譯文慣用總括性詞匯進行意象轉換

      作為中國讀者,在讀俄譯后的唐詩時,總能遇到這樣的譯文:不能說它意象選取錯誤,但總讓人覺得“差了點火候”。這時候就說明意象選取不夠“精確”。

      比如《回鄉(xiāng)偶書》中“少小離家老大回”一句,對于“少小”有“юнец”和“ребёнок”兩個版本的譯法,如果不了解本詩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讀者不會發(fā)現問題,詩人想要傳達的情感也在兩個版本中都能得到表現。但是若仔細推敲,當年離鄉(xiāng)的作者已經三十七歲,而“ребёнок”通常指嬰兒,小孩子,因此相比較而言此處譯文一的意象選取得更加合理。

      (二)唐詩俄譯意象轉換的建議:

      結合上文對于中俄雙方對意象的理解差異及成因分析,以及對三首詩歌的解讀,筆者初步得出如下建議:

      (1)在意象選取中可以不用過分拘泥于原文。

      (2)用更為準確的詞匯代替總括性詞語。

      (3)對于無法用本民族詞匯代替的外來詞,可以借助注釋幫助理解。

      例如《春夜洛城聞笛》中“此夜曲中聞折柳”《折楊柳》這一曲名既不為俄語讀者所熟知,又很難在俄語語境中找到對應詞語,此時如果用其他詞匯代替會破壞原詩的韻味,因此譯者可以選擇在譯文中保留原來的意象,在注釋中闡明《折楊柳》這一樂曲的背景。這樣可以盡可能地在保留原詩韻味的基礎上又便于讀者理解。

      在不同文化環(huán)境導致希望傳達的“意”與原文中的“象”產生微妙沖突時,是忠于“象”還是忠于“意”,是唐詩俄譯,乃至所有翻譯中需要抉擇的永恒難題。本文在初步研讀唐詩俄譯本的基礎上,主要對于唐詩俄譯中的意象選取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中國古詩詞俄譯仍然需要更多理論研究來繼續(xù)完善,以期將我們的中華文化寶庫中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古詩詞傳遞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注釋

      ①毛志文.《重復,平行對照與中國古詩的俄譯》[J]. 中國俄語教學,2017,36(1)

      ②童丹,熊友奇.《譯者的完形活動與詩詞俄譯》[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35(3)

      ③劉淑梅,趙曉彬.《中國唐詩的俄譯研究》[J]. 中國俄語教學,2006,25(1)

      ④http://ey.xdf.cn/201309/9669899.html?from=groupmessage

      ⑤習成功.《唐詩俄譯選》[M].云南大學出版社, 1999(70)

      ⑥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2-53)

      參考文獻

      [1]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2-53)

      [2]習成功.《唐詩俄譯選》[M].云南大學出版社, 1999(70)

      [3]童丹,熊友奇.《譯者的完形活動與詩詞俄譯》[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3

      [4]劉淑梅,趙曉彬. 《中國唐詩的俄譯研究》[J]. 中國俄語教學,2006,1

      [5]毛志文. 《重復、平行對照與中國古詩的俄譯——以唐詩為例》[J].中國俄語教學.2017,1

      [6]童丹,白文昌.《中國古典詩詞俄譯文本的探析——以意象轉換為視角》[J].外語學刊.2012,4

      [7]童丹,王利眾.《中國古典詩詞的俄譯視角——意象轉換》[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8]范瑩.《從詩歌意象管窺中俄文化差異》[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3,2

      猜你喜歡
      文化差異
      國際商務談判中文化差異帶來的影響和解決方案
      漢語與英語語言文化的差異在英語教學中的體現
      從中日民間故事窺探中日文化差異
      對外漢語聽力教學初探
      文化差異對初入國際市場的法國中小企業(yè)影響分析
      從《楚漢驕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劇英雄形象異同
      淺析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英語翻譯的影響
      對外漢語教材出版的文化差異沖突與融通策略
      肇源县| 福泉市| 拜城县| 丰宁| 鲜城| 县级市| 阳信县| 庆元县| 阿勒泰市| 邢台市| 江津市| 罗定市| 西畴县| 读书| 旬阳县| 广昌县| 江都市| 阿勒泰市| 泰兴市| 德钦县| 和静县| 宜都市| 奉贤区| 政和县| 鄂尔多斯市| 广南县| 池州市| 赤峰市| 长海县| 湖口县| 峨山| 曲沃县| 辽源市| 秦皇岛市| 栾城县| 哈巴河县| 祁门县| 浪卡子县| 丁青县| 镇坪县| 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