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兒童劇主要針對少年兒童,這一群體的特殊性使得兒童話劇有著獨特和鮮明的審美需求和情趣。兒童劇不僅是一門獨立的、具有獨特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藝術(shù),同時其語言藝術(shù)由于服務對象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特殊的魅力。本文擬對俄羅斯馬爾夏克的童話劇《十二個月》的語言藝術(shù)進行分析,從天馬行空的想象性語言、純粹濃烈的色彩化語言、個性凸顯的形象化語言和簡單凝練的動作性語言這四個方面探討其語言藝術(shù)特征。
【關(guān)鍵詞】 兒童劇;《十二個月》;戲劇語言
【中圖分類號】I1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41-0012-02
基金項目:湛江幼兒師范??茖W校2017年度科研項目“外國當代兒童劇創(chuàng)作理論研究——以俄羅斯,美國,挪威三個兒童劇為例”(ZJYZYB201701)。
戲劇文學的體裁具有特殊性,在時空約束和敘述人語言隱匿的狀況下,需要通過人物的對白、獨白等來揭示人物形象,推動劇情發(fā)展,因此,戲劇的語言表達十分重要[1]。對于兒童劇來說,創(chuàng)作者必須要深入把握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通過富有生活化又充滿幻想的語言,為兒童創(chuàng)造藝術(shù)空間,發(fā)揮戲劇的引導作用,對兒童的心靈進行有意義的熏陶和啟迪[2]。從兒童劇的語言表達與創(chuàng)作來看,俄羅斯馬爾夏克創(chuàng)作于1946年的童話劇《十二個月》是這方面的杰出代表作。童話劇《十二個月》描寫了一個至真至善至美的故事,全劇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奇妙絢麗,扣人心弦,人物性格鮮明豐富。通過符合兒童審美和趣味的語言,帶孩子們走進了富有俄羅斯風情的古老世界,也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純真、美好、善良的童話王國。
一、天馬行空的想象性語言
所有藝術(shù)形式的靈魂是想象。杜威在其兒童本位理論中提出,以兒童為對象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必須充分考慮到兒童的心智特點和思維規(guī)律,深入挖掘兒童內(nèi)心的興趣和愛好。少年兒童具有天真爛漫的特點,好奇心和求知欲強,喜愛幻想、期盼冒險是少年兒童的天性,兒童的腦海中不乏各種光怪陸離、神秘魔幻的世界[3]。因此,一些充滿想象力的兒童劇,不僅尊重兒童的心智水平和他們的趣味,還會帶營造或者曲折離奇,或者神秘魔幻,或者情趣盎然的童話世界。馬爾夏克的童話劇《十二個月》,就塑造出了一個魔幻的且充滿詩意的世界,讓觀看的孩子們汲取美的力量,并能夠在故事中釋放或宣泄腦袋中的奇特念頭。只有這樣,兒童才會由于對童話劇的藝術(shù)興趣,引起心靈的共鳴,獲得快樂的審美情感。
繼女兒:說了你也不信!
士兵:為什么不信呢?我們士兵一輩子什么都聽過,什么都看過。該信的我們就信,誰也騙不了我們!
繼女兒:兔子和松鼠在那兒玩捉人游戲,就在這兒!
士兵:真的嗎?
繼女兒:絕對是真話!它們就跟小孩子們在外面玩的一模一樣?!盎鹧?,燒呀燒,火呀,別熄掉……”
兔子捉松鼠,松鼠躲兔子,先在地上跑,后來上了樹。松鼠還逗兔子說:“跳呀,跳上來呀,蹦呀,蹦上來呀!”
在這一段中,作家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針對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幻想欲,創(chuàng)作出兔子和松鼠玩耍,像人一樣說話的奇特情節(jié)。這樣就能更好地激發(fā)孩子們的觀看興趣,從而產(chǎn)生一探究竟的渴望。作家用超越時空的想象力,為兒童們描繪出一片新奇的樹林:兔子和松鼠在外面追趕著玩耍,說著人能夠聽懂的話,這是幾乎每個人在孩童時期都渴望聽懂的事情。不僅是會說人話的小動物,作家也提到了“十二個月”,讓兒童進一步激起好奇,這“十二個月”應該是不同的月份,屬于不同的季節(jié),那么這“十二個月”是怎么樣出現(xiàn)的呢?正如童話作家周銳提到的,作家以童話為載體來反映真實的現(xiàn)實。孩子們在作家基于生活,用想象力搭建起一個具有魔法的童話世界,將真實的生活與童話世界中的一切產(chǎn)生聯(lián)系,讓兒童在這個世界中駐足、瀏覽、思考,從而認識和把握真實的世界?!妒€月》中,作者用超越時空且富有想象力的語言,為兒童搭建起一個讓他們足夠信服且十分向往的童話世界。
二、純粹濃烈的色彩化語言
著名兒童文學家胡奇談到如何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提出“最好多用詩和散文接近的語言……能豐富孩子們的感情,啟發(fā)他們的幻想?!彼麑⑦@種詩和散文一般的語言稱作“有色彩的語言”,認為這種語言純粹且濃烈,能讓孩子們感受到情感意識?!妒€月》語言的色彩化主要體現(xiàn)在其生活化語言和音樂性語言上。
首先是生活化語言。作者憑借一些日常最通俗的語言,通過反復錘煉,寥寥幾句賦予人物以豐富的生命和光彩。這些語言來源于生活,又充滿智慧和藝術(shù)的光彩。
士兵:你是給別人干活嗎?
繼女兒:不!我是住在自己家里。
士兵:那你媽媽怎么會讓你到這兒來呢?
繼女兒:媽媽當然不會,是繼母讓我來的,來揀干樹枝、砍柴。
士兵:是這樣!這么說你是個孤兒?怪不得你穿得這么單薄,風一吹就透了。來,我先來幫幫你,然后我再去做我自己的事。
兩人的對話,每一句都是生活中最普通不過的語言,沒有華麗的辭藻和多余的修辭,是兒童日常最簡單和熟悉的日常用語。然而卻讓聽眾覺得那樣的真實、生動、親切,一下子就能看到這個熱情友善的士兵形象以及那個狠毒冷酷的后媽形象也展現(xiàn)了出來。
其次是音樂性語言。兒童劇中的語言要通過朗讀才能進入觀眾的耳朵,這對語言的韻律感、節(jié)奏感等音樂性提出要求。句子的字聲高低輕重、快慢緩急等,都會影響到其悅耳性。在劇中,作者采用了詩一樣的語言,通過強烈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讓對話朗朗上口、抑揚頓挫。
十二月:動物們呀,快到一起。
我要仔細地點點你。
灰狼狐貍還有獾,
四十只兔子尾巴短。
現(xiàn)在是貂兒和松鼠,
還有其它的小動物;
寒鴉松鴉和烏鴉,
總共整整一百萬!
一月和十二月這段對話,句式對稱,通過音節(jié)、倒音節(jié)、音節(jié)排列的句式,使語言朗誦的節(jié)奏居于規(guī)律性。尤其是十二月的語言,一韻到底,朗朗上口。通過兩人的韻句與散句交錯出現(xiàn),形成了語言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音樂美。兒童最習慣于通過耳朵來理解和感受意義,音樂節(jié)奏一般的語言不僅能創(chuàng)設(shè)輕松愉快的情境,更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激發(fā)他們的幻想與情感。
三、個性凸顯的形象化語言
兒童處于人類經(jīng)驗的積累期和成長期,其對人物的理解往往是最簡單的。這就要求兒童劇用于展現(xiàn)人物個性的語言,既要符合兒童的審美趣味,又要與其真實生活產(chǎn)生聯(lián)系。只有這樣,才能讓不同的人物說出的話產(chǎn)生吸引人的力量,從而使戲劇發(fā)揮預期的審美意義和教育影響。
女王:(打斷他)我要頒布新的自然法則!喂,來人哪!
傳御前大臣!(對教授)你坐到我的書桌那兒去寫?,F(xiàn)在我給你聽寫。
……
女王:是,是!這是我的旨意,你必須執(zhí)行它!
在兒童的認識中,女王是高高在上的,驕傲、威嚴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同時,絕大部分的兒童也都能夠理解“季節(jié)”的含義,知道冬天的雪、秋天的落葉是自然的規(guī)律 。因此,女王的愚蠢會讓他們好笑、吃驚或者好奇,想看看女王是否能夠真的能夠頒布新的自然法則。女王和教授的這一段話,看似女王的每一句話都漫不經(jīng)心,卻活靈活現(xiàn)的展現(xiàn)出一個見識有限,但卻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權(quán)利無邊的女王形象[4]。先是“九十天,我連三天都不想等了”,然后是“我要頒布新的自然法則”,最后是“這是我的旨意,你必須執(zhí)行它”。短短的三段話讓我們看出女王的驕橫跋扈、頭腦愚蠢且對自然毫無敬畏之心。
四、簡潔凝練的動作性語言
與普通的戲劇相比,兒童劇語言的動作性表現(xiàn)更加突出。兒童活潑好動,好摹仿,心境多是樂觀浪漫,富于動作性和游戲精神的語言最能吸引他們,也最能讓他們獲得足夠樂趣。由于兒童理解復雜性和抽象性事物的能力有限,對于太長的句子,往往無法集中注意力或者完全理解。因此,兒童劇的語言應該保持凝練的風格,通過簡潔的句子、夸張性的動作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推動劇情[5]。
士兵:我把松樹綁好就動身!你不用等我了,趕快回家吧。要不然你就凍僵了,暴風雪會把你給埋起來的。你看,暴風雪下得更猛了!
繼女兒:沒關(guān)系,這對我來說也不是第一次。
士兵:瞧,綁好了!現(xiàn)在齊步走,回家!我在前面,你跟著我,踩著我的腳印,這樣你能省點兒勁。好,走吧!
這一段對話,語言簡潔、干脆,但并不是單純的淺陋。經(jīng)過對“綁”“走”“回”“跟”“踩”“走”等一系列動作的高度提煉,能夠讓兒童一下子明了,暴風雪即將來臨,兩人完成了任務,準備回家;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對熱心腸的士兵和苦命的繼女兒這一對人物形象的理解,。通過簡單凝練的動作性語言,讓戲劇場面更生動地呈現(xiàn)在兒童的眼前和腦海中,構(gòu)成了生動有趣的場面。
童話劇《十二個月》的語言具有想象性、色彩化、形象化以及動作性等特點,這些特點構(gòu)成了色彩斑斕的戲劇語言,如詩如畫,優(yōu)美流暢,倍受兒童的喜愛。通過對馬爾夏克《十二個月》中的語言藝術(shù)進行分析,對其高度藝術(shù)化的語言進行了充分地理解,這對戲劇表演者和劇本創(chuàng)作者來說,是表演和創(chuàng)作的重要基礎(chǔ),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明明.“十七年”兒童劇本創(chuàng)作藝術(shù)簡述[J].戲劇文學,2010,000(011):40-44.
[2]楊鋒.論兒童劇的語言[J].當代戲劇,1996,(01):20-23.
[3]鄧清華.淺析兒童戲劇文學的藝術(shù)特色[J].考試周刊,2008,(48).
[4]李涵.張奇虹和她導演的《12個月》[J].上海戲劇,1981,(05):41-42.
[5]陳道林.情趣盎然的兒童詩——談馬爾夏克的《給小朋友的詩》[J].外國文學研究,1979,(04):103-106.
作者簡介:
歐宗耀,男,廣東肇慶人,湛江幼兒師范??茖W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戲劇教育、兒童戲劇與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