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玉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1-016-02
摘? 要? 高等教育和社會體育文化的互相作用,孕育了一種新的文化——高校體育文化,其與校園文化之間是一種寄生輔助關系。將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精神有機融入校園文化中,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同時,也對體育師資團隊及高校文化制度建設有了跨越式的新要求。體育競賽活動的多元化開展,作為一個有實踐意義的合適切入口,為文化建設提供了別樣的思路參考。本文旨在通過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中潛藏的問題進行分析,精準根源定位,繼而得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 體育競賽? 體育文化? 高校? 建設策略
校園體育文化是高等教育和體育文化相互交融形成的,對社會體育文化、校園文化的建設有著積極的影響,對其加以深化研究將為完善教育文化體系創(chuàng)造條件。高校體育文化有效結(jié)合思想、物質(zhì)以及實踐于一體,以高校作為載體,以高校學生作為目標群體,以多樣化的體育項目為內(nèi)容,能夠反映當下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
一、優(yōu)化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一)營造青春勵志的校園文化
體育文化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良好的體育文化建設勢必會特色校園文化的形成有影響。合理有效地抓住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發(fā)展的融合點,對建設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有著良好的作用,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全方位發(fā)展的基礎,還可助力創(chuàng)建文明和諧校園,是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目標盡早實現(xiàn)的重要一步。同時,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也是未來奮斗路上強有力的支撐,通過體育文化建設形成的積極向上、勇于進取、不畏艱苦的精神將是校園文化的宗旨。
(二)順應課程改革下體育教育的要求
新時代下,對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有了更明確科學的定義,即通過校內(nèi)所學,養(yǎng)成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觀念。如此背景下,推動了高校對體育教育課程進行相應改革,而只有具備深厚的體育文化支撐,才能從根本上讓學生意識到課程改革的意義所在,自發(fā)主動的去踐行終身體育的理念。因此,優(yōu)化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也是順應課程改革下體育教育的新要求。
二、現(xiàn)階段體育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研究
(一)物質(zhì)保障和機動保障力度有待加強
在我國,體育文化在校園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多種限制性因素影響,難以穩(wěn)步高效地推進。就客觀因素來說,我國盡管經(jīng)過了幾十年的開放發(fā)展,經(jīng)濟駛向了快車道,但宏觀言之,物質(zhì)基礎仍舊相對薄弱。大多學校都有如下典型的一些困境,如校隊資金匱乏、體育健身器材數(shù)量不夠、資源渠道不豐富、師資團隊力量薄弱等問題。高校學生日益增長的活動心理需求同活動開展資金的匱乏之間,供給和需求的矛盾關系逐漸銳化。另外,受限于傳統(tǒng)觀念的制約,高校在體育文化建設上投入的精力和時間與專業(yè)文化課不可比擬,制度保障上的缺失,讓體育文化建設之路走得難免艱辛。
(二)體育文化制度執(zhí)行實施頗難
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需要配套體育制度得以執(zhí)行的有力保障。文化終究是一種精神上凝聚的東西,不具有物質(zhì)形態(tài),若想要得以顯現(xiàn),還需推進體育賽事等活動。高校體育文化制度的頒布執(zhí)行將成為文化建設的堅實后盾,起著后勤保障的作用。然而,資源匱乏、軟硬件設施滯后的現(xiàn)實問題與引領體育文化建設的目標存在不可忽視的差距。文化制度難以執(zhí)行,又或者說僅僅是形式化的存在,讓實際工作者和高校學生群體都倍感失落。再者,評價體系沒有與時俱進,停留在僅強調(diào)鍛煉身體的層面上,對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文化建設尚未提出應有的要求,勢必也是誘因之一。
(三)體育文化創(chuàng)造力不足,學生體育文化意識薄弱
長久以來,應試教育成了我國課程教育的主色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更著重于專業(yè)和文化課的提升,甚至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剝奪其體育課鍛煉的時間,對體育運動豐富多樣的形式也推廣甚少。長此以往,高校學生對體育的意識形態(tài)方面自然弱化,定期積極參與體育賽事活動尚未普遍成為他們主觀能動的行為。文化創(chuàng)造力產(chǎn)生的首要條件在于參與者要有深厚的文化意識基礎。
三、樹造良好體育文化的改進策略
(一)明確體育文化作用,培養(yǎng)體育文化意識
為了有效建立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之間良性互動的關系,務必首先要認識到體育文化的重要性——體育文化的良好建設可以促進校園文化的精神建設,達到有效融合。根據(jù)目前學生普遍缺乏體育文化意識的現(xiàn)狀,考慮通過知識競答、講座交流、線下沙龍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體育文化意識不失為可以一試的方法。
(二)強化機制建設,補充資源供給
資金、設施的全面供給對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開展體育賽事活動至關重要。為保障學生正常的體育活動開展,保證師生的鍛煉所需,進而營造出積極有活力的運動氛圍,務必要從增設器材配置入手。通過擴充修繕體育場館、引進先進器材等,以使高校開展各項體育活動在硬件設施資源上具備條件,從而提升學生參與賽事活動的熱情,對體育文化建設產(chǎn)生正向推動。制度建設方面,需要校方較以往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更要深刻意識到體育文化的重要地位。組建體育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各部門之間加大配合力度,找到文化課教學和體育教學的均衡點,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普及體育活動類型,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欲望。
此外,為了便于體育文化活動有效執(zhí)行,要充分發(fā)揮學校各職能部門的作用,配合協(xié)同研究,深化和社會體育文化的交流連接。通過擬定機制文件,形成制度化的存在,落實文件要求,以保證體育賽事如期順利進行。除以上所述,鼓動學生和教師群體主動參與各項賽事活動,提高技能,不僅能夠擴大學校的體育宣傳力度,也可借此吸引外界資金投入,增加建設的物質(zhì)積累。
(三)加強體育課程建設,擴大高校社團效能
高校體育文化建設需要載體和平臺來體現(xiàn)。文化建設參與者之間的交流合作,分享和實踐,共同努力去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可以通過舉辦各具特色的體育競賽活動來推進。校內(nèi)體育社團組織成了建設期間最得力的大使。這過程中仍需高校教師深層次挖掘社團的內(nèi)在價值,將其特點與體育賽事推廣所需高度契合起來。首先,要形成制度保障,以學生參與體育社團活動的評價作為學業(yè)績效考核的參考,使體育活動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其次,以體育社團為紐帶,通過社團發(fā)布、組織一些相關的賽事活動,養(yǎng)成校內(nèi)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吸引更多有志于參與到體育文化建設中的人群,促進身體的同時實現(xiàn)體育活動的目標,提升師生群體的綜合素養(yǎng)。再者,通過網(wǎng)絡方式進行線上普及體育相關的專題知識,以線上沙龍方式交流心得也是符合當下趨勢的新型途徑,可以使興趣各異的體育愛好者找到適合自己的展示舞臺,形成良好的體育精神,也可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思維理念。
四、結(jié)束語
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就物質(zhì)上需要完備的器材、足夠的經(jīng)費、豐富的資源、體育師資力量以及體育競賽活動的沖擊,就精神上需要文化制度的約束、濃厚的文化意識形成以及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造力。而這更需要眾人保持著快樂體育的觀念,貫徹終身體育的理念,才能真正開展特色體育競賽活動。
參考文獻:
[1]楊潞然.高校體育競賽在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中的應用價值及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5):74+76.
[2]韓世昊.高校體育競賽與校園文化建設互動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1):74+46.
[3]許淑賢.高校體育教學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問題研究[J].運動,2018(18):72-73.
[4]王書芳,藏威,李國金.高校體育競賽與校園文化建設互動研究[J].智能城市,2017,3(02):159.
作者單位:武漢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