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清
【摘? ? 要】為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教育部門決定2020年春季延期開學。為確?!巴Un不停學”,讓宅在家里的青少年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學得輕松、愉快、有興趣,我們以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為平臺,以家庭勞動基地為戰(zhàn)場,用多渠道多形式的勞動教育模式 來調節(jié)青少年的積極心態(tài),幫助青少年走出宅家的心理陰影,形成幸福生活的能力。
【關鍵詞】疫情 宅家 勞動教育 心態(tài)調節(jié) 功能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206
庚子新年之初,新冠肺炎病毒來勢洶洶,為阻止病毒向校園傳播,教育部門決定2020年春季延期開學。為確?!巴Un不停學”,于是,全國上下全面開展了網(wǎng)絡教學。一時間,各具特色的網(wǎng)絡教學活動,在各類學校中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開展了起來。但在新冠肺炎爆發(fā)時期,網(wǎng)上教育如何能讓宅在家里的青少年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學得輕松、愉快、有興趣呢?用勞動教育去調節(jié)青少年的心態(tài)就顯得格外重要。
因生活中處處是教育,在勞動教育中手腦同用,與生活息息相關,不但要強調觀念培育,而且要教育青少年怎樣從勞動中體驗生活的樂趣,消除宅家的煩惱,促進人的生活素養(yǎng)、思想素養(yǎng)、精神狀態(tài)的有效提升,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青少年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為此我市青少年宮(浙江省首批勞動教育基地)與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一起,開展了疫情之下,宅家青少年家庭勞動基地教育的多方式引領活動。
一、疫情之下,讓青少年認識勞動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馬克思認為:“勞動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通向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媒介,也是實現(xiàn)人性至美至善、徹底自由的必由之路”。勞動的價值觀是馬克思基本的觀點,因而,通過勞動教育,能夠讓青少年認識勞動是創(chuàng)造物質世界、人類歷史之根本動力,是一切社會財富的源泉和生命生存的本源。
而當前疫情之下勞動教育活動,是青少年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最佳的切入點、交匯點。防疫防控阻擊戰(zhàn)、總體戰(zhàn)中的所見所聞,普通卻偉大、平凡而感人,能夠幫助我們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認識勞動教育對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家庭利益的關系,進而激發(fā)和培養(yǎng)青少年的正確勞動觀,養(yǎng)成愛勞動、愛勞動人民之道德素養(yǎng),提升自身的勞動習慣和勞動能力,達到提高防疫防控宅家生活的總體質量。
二、疫情之下,用一家一戶的勞動體驗來提升宅家生活的質量
為抗擊新冠病毒,全國一級響應,封城、封路、宅家,除工作在防疫防控第一線的醫(yī)務人員和志愿者外,全國都按下了暫停鍵。疫情當前,宅家青少年的心態(tài)對自身健康和疫情防控的意義均十分重要。第一,積極平和的心態(tài)能提高人的免疫力,增強在疫情爆發(fā)期間抵抗疾病的能力;第二,積極的心態(tài)能夠提高警惕,不僅做到自覺防護,阻斷病毒的傳播,還能守望相助,自覺遵守阻擊戰(zhàn)的各項規(guī)定,不為家庭添亂、社會添亂。
那么,什么樣的家庭活動能調節(jié)人的積極心態(tài)?除了文化娛樂便是勞動教育活動。因為勞動教育手腦并用,與生活密切相關,與家庭密切相聯(lián),勞動過程和勞動成果不光能調節(jié)人的心情,消除人的煩惱,更能讓單調的活動充滿生機,促進人的生活素養(yǎng)、思想素養(yǎng)、精神狀態(tài)的有效提升,是疫情防控期促進青少年們全面發(fā)展的極佳的教育活動。于是,我們便通過市青少年宮聯(lián)動各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線上指導線下實踐,開展了以宅家勞動調節(jié)心態(tài)的“家庭勞動健康活動”。
(一)以“手工+游戲”的勞動活動來活躍家庭氛圍
1.折紙類:如折紙飛機,在家里開展玩飛行比賽;折四角包子,開展玩“官、打、捉、賊”的游戲;折紙手槍,開展玩抓特務活動等。
2.制作類:如用米、布縫制沙包,和父母玩丟沙包;用吃剩下的燒烤棒制作成游戲棒,玩挑游戲棒。
通過以“手工+游戲”的活動形式,輕松愉快,使家庭生活一下子活躍起來。
(二)以各類手工制作的過程、成果來調節(jié)宅家心態(tài)
1.編結類:毛線平針、小手帕、小圍巾等。
2.剪紙類:剪五角星、雙喜字、窗花等。
3.制作類:做紙花、紙箱水族館、紙質燈籠等紙藝品。
4.種養(yǎng)類:種子盆景:芋頭、小麥、大蒜等蔬菜類。
5.家務類:做甜點、蛋糕、打掃衛(wèi)生、燒小菜等。
通過勞動,一邊享受“勞動過程”的愉悅,一邊分享“勞動成果”的開心,既找到了休閑的樂趣,又沖淡了宅在家里的煩惱,更提高了美好生活的信心。
(三)在勞動過程中感悟、在成果分享中快樂
通過各種各樣的宅家勞動活動,同學們不光走出了緊張、焦慮與不安,還找到了快樂、自信與幸福。
小張參加勞動后寫道:今天參加家里大掃除,我負責擦廚房墻上的瓷磚。先用濕抹布擦,再用干抹布擦。當擦到一半,我發(fā)現(xiàn)擦過的瓷磚煥然一新,還沒有擦的一半臟兮兮的。看到辛苦勞動后的結果我好開心,便加快了手中的速度。勞動雖然很累,但讓我忘記了宅家的煩惱,充滿了成就感,勞動讓我忘記了煩惱,給了我快樂。
小明用媽媽上街買蔬菜帶來的幾棵小蔥,根據(jù)老師網(wǎng)上指導,開展了水養(yǎng)蔬菜盆景種養(yǎng)活動,看著小蔥在他的管理下從蔫乎乎到越長越蔥綠、茂盛,小明十分高興。他深有感悟地說:生命需要關愛呵護,才能健康成長;病毒需要阻斷隔離,才能阻止傳播。我們要聽從黨和政府的話,才能共度難關,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看到小蔥成長,我就看到生命的希望。
小金在媽媽的指導下學做包子:捂粉、發(fā)酵、揉面、搟皮、包餡、蒸包子,分享品嘗,雖然臉上沾滿了面粉,卻十分愉快,因為今天做的包子,不光自己享受,多余的部分,等一會爸爸出去買菜時要送給堅守在值班卡點的志愿者叔叔,第一次做包子,就獻愛心,真的很有意義、好開心。這也許就是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緣故吧!
勞動不但能健體強身、調控心情,還可以獲得快樂,如此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三、疫情之下,用一件件生活中的見聞傳遞崇勞尚勞的價值觀
當武漢按下暫停鍵,全國人民隔離在家,4萬多名醫(yī)護人員、9000萬黨員、廣大的解放軍指戰(zhàn)員、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員、社區(qū)工作人員、志愿者卻按下了加速鍵,舉國上下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積極投入到這場不見硝煙的戰(zhàn)疫之中。
于是我們便利用釘釘家校網(wǎng)絡教學平臺、微信群、QQ群等網(wǎng)絡媒介給青少年傳遞一個個充滿正能量的信息,用一個個勞動教育實例,充分進行討論,展開教育啟示。
比如火神山和雷神山醫(yī)院的建設,從破土動工到交付啟用,僅花了10天時間。二萬五千多名建設者24小時輪班倒,日不停夜不歇地施工建筑,為抗疫阻擊提供了堅實陣地,這一切讓世界見證了中國速度和勞動的偉大。還有在防疫防控第一線的公安干警和社區(qū)工作者、志愿者們,頂嚴寒、冒風雨,日夜奮戰(zhàn),用自身的勞動為防疫防控、為居民生活,提供了最安全保障。
再看防疫防控中,那快遞小哥、保潔工人、超市售貨員以及志愿接送醫(yī)護人員的司機。還有堅守在全國各地千千萬萬個卡點的志愿者們,是他們、她們,不顧個人安危堅守在一個個勞動崗位,用勤勞、忘我的精神點亮大家的生活,保障了居家隔離這項防控措施的嚴格落實。在這場為生命續(xù)航的戰(zhàn)役中,這些無畏的逆行者在一個個普普通通的崗位上,用勞動締造奇跡,鑄就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當今社會最美守護者、最敬業(yè)勞動者、最勇敢奉獻者他們當之無愧,是我們新時代的勞動楷模。
通過這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教學案例分析討論,作為祖國和人民未來希望的青少年,時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油然而生。疫情防控中那些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勞動者的榜樣示范作用,自然而然地促進了健康正確偶像觀的建立,形成了“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價值觀。
四、疫情之下,以一個個鮮活的個案傳導不畏艱難的社會擔當
在中華民族的每一次危難關頭,總會涌現(xiàn)出一批勇敢的人,他們挺身而出、舍生忘死,鑄成血肉長城,用自己的擔當保護人民!
這些活生生的教材,這些活生生的榜樣,哪個不是家庭勞動教育的絕佳案例?
例如,全國4萬多名援鄂醫(yī)療隊和湖北當?shù)氐膹V大醫(yī)務工作者們,舍小家為大家,承受難以想象的身心壓力,踐行醫(yī)務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他們不顧個人安危堅守武漢、逆行武漢,支援湖北,在武漢、在湖北,一件件、一樁樁、一次次地震撼著國人、感動著世界。他們奉獻個人利益、守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用生命守護生命,用生命踐行勞動之光榮、勞動之美麗、勞動之崇高、勞動之偉大。他們無愧為時代勞動人民中的英雄。
又如,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和74歲的李蘭娟院士,不顧疲憊,一邊在告誡人們“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一邊卻義無反顧直奔武漢,投身于一線抗疫,救遭遇新冠病毒重創(chuàng)的武漢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科研勞動者的社會擔當、責任擔當。
也如,荊州有一95后女醫(yī)生,用了4天3夜,騎行了三百多公里,從家鄉(xiāng)趕到武漢,為的就是要上一線幫助病人。這般年紀,許多和她年紀相仿的姑娘都還是溫室里的花朵,享受著父母的疼愛,而她卻背負起了為國效力的責任,如此堅韌、無私的精神值得所有人敬佩,誰能不為這位白衣天使的行為而感動呢?她的名字叫甘如意。她就是當代醫(yī)務勞動者的社會擔當、責任擔當。
再如,快遞小哥汪勇,急前線醫(yī)護工作者之所急,不懼艱險、挺身而出,自覺行動、深入一線,為醫(yī)護工作者解難化憂。除在抗疫期間堅持發(fā)送快遞外,還建起了醫(yī)護服務群,向社會招募了一批志愿者接送醫(yī)護人員(剛開始時都不敢告知家人,獨自一人偷偷去接送醫(yī)護人員),到后來甚至去募集資金為醫(yī)護人員供應免費便當、購買羽絨服、鞋套等缺少的物資,對接了一千多名醫(yī)護人員等等感動人心的事跡,還通過“掃街”找餐館為醫(yī)護人員和滴滴司機及時供餐,快速建立起了一個應急餐食免費配送備用網(wǎng)絡,解決了7800名醫(yī)護工作者和一線人員的配餐問題。這就是個體勞動者的社會擔當、責任擔當。
還如,與病毒作戰(zhàn)的“白衣戰(zhàn)士”沖鋒陷陣,無論是年過七旬的院士,還是初出茅廬的年輕醫(yī)生,他們與病人直接接觸,感染的風險最大。每天穿上厚重的防護服,他們的工作強度、承受壓力,非常人所能體會。很多人連續(xù)工作,很多醫(yī)護工作者為節(jié)約防護服不吃不喝不上廁所,手部皮膚由于長時間戴著橡膠手套而浮腫,臉上由于長時間戴著護目鏡和口罩導致印痕久久不能散去。她們臉上的口罩痕跡,就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這是白衣戰(zhàn)士群體的社會擔當、責任擔當。
疫情之下,我們用一件件生活中的見聞傳遞崇勞尚勞的價值觀,用一家一戶的勞動體驗來提升宅家生活的質量,以一個個鮮活的個案傳導不畏艱難的社會擔當,讓青少年認識勞動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去愛勞動、愛生活、愛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