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娟
摘要: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復雜又充滿快樂的事情,他們就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我們精心的呵護和照料,什么時候需要澆水,什么時候需要施肥,都要遵循著他們的成長規(guī)律,一些違背他們成長規(guī)律的教育策略都是不科學的,因此,歸納出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以及教育策略:
關鍵詞:幼兒;年齡特點;教育策略
一、幼兒年齡特點
(一)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3歲兒童的一個顯著進步,就是逐漸擺脫自我中心,學習按指令行動。在成人的指導下,他們形成了許多日常牛活、游戲和學習活動時所必需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會自己用勺進餐,會自己穿衣褲、會解會扣較容易操作的扣子,會穿不用系鞋帶的鞋子,會自己洗手等,這表明3歲兒童已開始能適應集體生活了。
1、行為明顯受情緒支配
受情緒支配作用大,他們的情緒仍然很不穩(wěn)定,容易沖動,常會為了一件小事大哭大鬧。但是較之2歲兒童,他們已開始產生調節(jié)情緒的意識,但在實際行動上尚不能真正控制。3歲兒童仍然十分依戀父母和老師,尤其需要得到親近成人的微笑、擁抱、拍拍、摸摸等肌膚相親的愛撫動作。
2、對他人的情感反應敏感性增強
移情能力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他們開始能站住他人的立場上感受情境,理解他人的感情??匆娚〉耐?、摔跤的弟妹.會表示同情,在老師啟發(fā)下,會作出安慰、關心、幫助等關切他人的行為。對別人的意見、別人感情的反應敏感性增強,當做錯事受到成人批評時,會感到害羞、難為情。在羞恥感的體驗和發(fā)現(xiàn)上.女孩比男孩更為明顯。羞恥感的出現(xiàn),為兒童遵守集體規(guī)則提供了動力基礎。
3、開始認同、接納同伴與教師
社會交往范圍有了很大的拓展,從家庭成員擴大到老師。他們會經(jīng)常主動地拉拉老師的衣服.以動作引起老師的注意,表達對老師的親近和與老師交往的意愿。他們開始認同、接納同伴,但并不太在意同伴間的協(xié)作,往往只是各玩各的。只有在寬松的戶外活動時,才會相頑追逐、奔跑、喊叫,以動作活動的方式開展有聯(lián)系的交往。孩子與同伴共同玩的意識加強。逐步學會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此期兒童也愛管同伴的事,經(jīng)常把同伴的事告訴成人。
4、具有強烈的好奇心
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腰,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向成人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十分膚淺、幼稚,但對他們理智感、求知欲的發(fā)展有極大的啟迪作用。此時兒童開始能以認真的態(tài)度對侍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動手嘗試的愿望。
5、能用簡單語言表達自己的感覺與需要
兒童語音發(fā)展的飛躍期,他們基本掌握本地區(qū)語言的全部語音,但在實際說話時發(fā)音還不夠準確。同時他們的詞匯雖增加也很快,尤其是實詞增長更為迅速。兒童已能用簡單的言語與成人、同伴交往,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還敘述生活中的事,只是在獨白時很不流暢.帶有很大的情景性。這時的兒童特別愛聽故事,常常纏著父母在空閑時間講,還喜歡一邊聽,—邊學故事中小動物有趣的動作和叫聲。
(二)、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1、集中精力從事某種活動的時間也較以前延長。他們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在幼兒園里,可以學當值日生,為班級的自然角澆水,幫助老師擺放桌椅等。在家里,能夠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并能幫助家人收拾碗筷、折疊衣服等。表明此時幼兒已出現(xiàn)了最初的責任感。
2、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的行為受情緒支配的比例在逐漸下降,開始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商場,當他們看到喜愛的玩具,已不像2--3歲時那樣吵著要買,能聽從成人的要求,并用語言自慰:"家里已有許多玩具了,我不買了"。在幼兒園里,同伴間發(fā)生爭執(zhí)時,有時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3、在活動中學會交往、5歲的兒童喜歡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動中他們逐漸學會了交往,會與同伴共同分享快樂,還獲得了領導同伴和服從同伴的經(jīng)驗。此時他們開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強烈的憤怒與挫折。有時,他們還喜歡炫耀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當然,在集體活動中他們也了解和學會與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4、思維具體形象,根據(jù)事物的表面屬性概括分類,思維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在理解成人語言時,時常憑借自己的具體經(jīng)驗。這時期的兒童在已有感性經(jīng)驗的基礎上,開始能對具體事物進行概括分類,但概括的水平還很低。
(三)、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1、自我評價能力逐步發(fā)展。5歲以后,兒童的個性特征有了較明顯的表現(xiàn),其中最突出的是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這一時期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自我評價的能力上。兒童的自我評價從依從性評價向獨立性評價發(fā)展,他們不再輕信成人的評價,當成人的評價與兒童的自我評價不一致時,他們會提出申辯。
2、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明顯提高。學前后期的兒童已能將勞動與游戲分開,對勞動持認真態(tài)度,關心勞動結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勞動的社會意義:他們喜歡參與成人的勞動,在家里會掃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兒園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種植、喂養(yǎng)、值日生勞動等:在勞動中表現(xiàn)出一定的責任感。
3、合作意識逐漸增強。在相互交往中,該年齡段的兒童開始有了合作意識。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玩伴,也能與三五個小朋友一起開展合作性游戲。他們逐漸明白公平的原則和需要服從集體約定的意見,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紹、解釋游戲規(guī)則。
4、愛學、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欲望。學前后期的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積極的求知探索態(tài)度,他們不但愛問:“是什么?”還想知道:“怎么來的?”“什么做的?”兒童還常常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月亮會跟著我走?魚兒為什么能在水里游?”“電視機里的人怎么會走路、說話?”有的兒童喜歡把玩具拆開探索其中的奧秘。兒童開始對自然現(xiàn)象的起源和機械運動的原理等產生興趣,渴望得到科學的答案。
5、能生動、有表情地描述事物。6歲是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的時期,他們不但能系統(tǒng)地敘述生活中的見聞,而且能生動有感情地描述事物。在與成人和同伴的交談中,以自我為中心的表達逐步減少,能依據(jù)別人的言語調整談話內容??磮D講述能力也明顯提高,兒童在講述時根據(jù)圖片內容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動。語言表達靈活多樣;并力求與別人不同。但是這一階段的兒童在語言的概括能力、語言表達的邏輯性方面還存在個體差異。
6、表現(xiàn)與表達方式多樣化。這一年齡段的兒童表現(xiàn)欲望強烈,他們會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教育策略
(一)、小班幼兒的教育策略
給孩子鍛煉的機會。不恐嚇孩子,不說反話,多些身體接觸?;锇橹g矛盾頻發(fā),家長調整心態(tài)。說說班級孩子的名字,聊聊和誰一起游戲。準備與同伴一樣的玩具,盡量不要讓孩子交換玩具。傾聽孩子的告狀,不要當真。讓孩子自己行走、奔跑,讓孩子搭積木、分筷子等精細動作練習。不要求孩子長時間專注某種活動,多聽聽孩子的講述。與孩子聊天,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與同伴語言交流。
(二)、中班幼兒的教育策略
家長要盡量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進行一些有趣的游戲。一定要給孩子具體的道德準則,樹立道德榜樣,做到幫助孩子分辨是非。我們的課程一定要遵循幼兒園不同的心理和年齡發(fā)展特征來制定。家長和老師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應該有問必答。家長和老師的語言一定要規(guī)范、文明,家長切記不能過多的使用寶寶語言。
(三)、大班幼兒的教育策略
家長可以在家中為孩子提供一些機會,如:外出旅游、家庭外出、家庭事件……都可以讓孩子們參與進來。讓孩子學會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做選擇、做決定。幫助孩子完成活動。鼓勵孩子多觀察,并說出自己的看法。讓孩子正確的對待游戲、生活中的輸與贏、勝利與失敗。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Z].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新吉爾格麗·格爾夏;淺談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N];伊犁日報(漢);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