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歡
【摘要】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開始更加關注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并在日常的管理和教學過程中得以很好的落實。目前,一個新的德育理念開始受到小學教師的推崇,就是行動德育,這需要小學輔導員可以通過實事求是的行為活動對學生傳授德育理念,確保德育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作為小學輔導員,一方面要確定行動開展的高效性,另一方面要遵循此項行動實施的原則和要求,這樣在教學中能夠方便輔導員有效利用更多的教學資源,增強學生參與行動德育活動的熱情度,并從中得到德育熏陶。
【關鍵詞】小學輔導員;行動德育;實施方法
引言
在全新的教育階段,對于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部分已經開始在潛移默化中發(fā)生變化,也對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教育是促進學生道德與品質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不能只是依靠單純的外部灌輸,這樣很難從真正上達到提升學生品質的目的,小學輔導員要更多地通過實際行動和具體的實踐活動來切實提升學生道德品質。也正是因為更多的小學輔導員開始意識到行動德育的重要性,所以行動德育也開始成為一項全新的理念和策略被發(fā)展起來,對當前的德育工作的進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對小學輔導員的工作也提出了新標準。
一、小學輔導員在開展行動德育工作時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行動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要遵循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主體性原則,要讓學生能夠產生主人翁意識,能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不是需要輔導員去要求學生完成某一任務。作為小學輔導員,要時刻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想法做出合理的選擇。此外,小學輔導員要做到一視同仁,平等的對待班級的每一名學生,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勇于嘗試,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實踐性原則
實現行動德育教育的核心關鍵點就是實踐,因此實踐性是行動德育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也是輔導員實施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則。小學輔導員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能夠通過有效的實踐活動提升自身的價值,并在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完善自身的不足。
(三)創(chuàng)新性原則
目前,創(chuàng)新觀念已經貫穿于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同時更是社會發(fā)展的主旋律,在行動德育工作中,輔導員也同樣不能忽略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要不斷地從多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使行動德育工作開展更加高效。
(四)層次性原則
小學輔導員在開展行動德育的過程中,要充分意識到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同時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行動德育教育策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小學輔導員開展行動德育工作的主要實踐策略
(一)開展養(yǎng)成教育實現行動德育,促進習慣的養(yǎng)成
行動德育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養(yǎng)成教育,這也是當前小學輔導員工作最不能忽視的一項內容。養(yǎng)成教育是任何教育有效實施的前提條件,只有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習慣,才能在學習中、生活中以及以后的工作中獲得更大的成就。對于養(yǎng)成教育的形式和內容都比較多元化,所涉及的范圍也比較大,這就需要小學輔導員能夠對行動德育的開展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確保養(yǎng)成教育的內容符合學生的需求。
(二)開展主題教育實現行動德育,促進情懷的培養(yǎng)
在行動德育的實際開展工程中,小學輔導員首先要選準行動德育的主題,只有主題具有方向性,才能讓學生和教師的學習和教學具有更準確的目的性,同時在輔導員的引導下,學生也能通過不同的主題了解其中的內在含義,形成相應的德育品質。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原因,輔導員在進行主題的選取時,一定要關注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可以先進行一些感恩教育的內容,提升學生的感恩情懷。小學輔導員在主題內容的設計上,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做到從簡到繁、從易到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小學輔導員不能一味的口頭教授,內容上也不能過于單一,不光要引導學生對父母進行感恩,還要讓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親情,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學會感恩教師的培育、感恩同學的關心和幫助、感恩大自然的哺育、感恩祖國母親給予的庇護,從而陶冶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開展心理教育實現行動德育,促進素質的完善
德育教育中包含一項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學生心理教育開展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德育工作是否能夠順利進行,因此,小學生的心理教育已經成為行動德育中不容小覷的部分。作為小學輔導員,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以及學生的人格養(yǎng)成,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因此,輔導員在心理教育的開展中,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適當的開展心理咨詢活動。該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的為小學生解決一些心理上的問題,讓學生能夠真正敞開心扉,將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煩惱都表達出來,再通過心理咨詢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意識到心理問題可能出現的后果,并通過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問題的困境,提升健康水平;其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讓學生能夠積累一些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在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后,實施人格尊嚴教育。作為小學輔導員,要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慢慢的向學生灌輸一些有關人格和尊嚴的知識,可以結合一下耳熟能詳的案例,也可以進行一些模擬活動,讓學生能夠真正意識到人格和尊嚴的重要性,并能夠通過更多的方法維護自身的尊嚴。
三、結束語
行動德育的最核心內容主要表現在“行動”上,其目的主要是將德育教育從一定程度上要以實踐的形式變現出來,給學生更加直觀、具體的學習體驗,同時能夠達到提升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目的,能夠在德育教育的熏陶下提升自身的價值。總的來說,行動教育的實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為了讓行動德育能夠發(fā)揮其最大的優(yōu)勢,作為小學輔導員就需要遵循行動德育實施的原則,對行動德育的內容進行不斷地創(chuàng)新,并能將其更好的貫穿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提升學生的德育意識。
參考文獻:
[1]田仲良.小學輔導員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對策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8):132.
[2]周原馳,張凡迪.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探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7):176-177.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中學佳兆業(yè)學校? 廣東惠州? 51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