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羨
摘 要:科學思維是一種優(yōu)秀的思維模式,熟練的運用科學思維,能幫助人在各種行業(yè)中取得不錯的成績,甚至一些優(yōu)秀的科學家和實踐家,運用這種模式能創(chuàng)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著重在知識重點下功夫,對于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面關注的不夠多,為此,我們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文章針對高中生的生物學科思維能力培養(yǎng)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新高考;科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生物
引言:在傳統觀念里,“生物”這一門學科在“數理化”面前,顯得不夠“分量”。但隨著新高考改革的進行,生物學考試的范圍得到了增加,考察內容增多,這就代表著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得到了增加,所以教師和學生需加大對生物學的重視。而且對于教育學生我們要的不僅僅是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提高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大有裨益。
一、對生物學科學思維的理解
“科學思維”是指尊重事實和證據,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tài)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能力。在生物學科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夠通過一些生物學方法,例如模型與建模、演繹與推理等解決各種生物學以及社會問題,加強學生對于生命現象和規(guī)律的理解。
二、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科學思維能力的措施
1.完善思維導圖,建構知識網絡
由于在教學過程中,有源源不斷的知識涌現,新概念的不斷涌入,導致許多學生對知識和概念混淆認識不全面。但這些單個碎片化小知識往往都是有聯系和區(qū)別的,因此完善一個思維導圖,建設知識網絡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一旦完善了這種思維導圖和知識網絡,除了可以有效地進行高考復習之外,還能讓學生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能下意識的使用這種方法,從而建立自身的科學思維模型。比如在學習“蛋白質的基本性質”時,以“蛋白質”為思維中心,可以聯想到蛋白質的組成、蛋白質的作用和蛋白質存在的意義,將“蛋白質”的相關內容通過思維導圖描繪出來,從整體上對“蛋白質”有一個系統性的認識。最后從問題出發(fā),運用思維導圖中的相關知識去進行解決。這樣學生就可以輕松掌握“蛋白質”,還能高效提高學生復習速度。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創(chuàng)造科學思維動機
往往那些直來直往,你問我答的教學方式因模式過于陳舊,所以取得的成果并不大??梢酝ㄟ^對學生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批判心理,在評價中調動科學思維。而且讓學生主動來思考問題,除了可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真心,還能在以后的教學中,學生能自發(fā)的運用起這個思維模式,讓科學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就比如在講“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時”,假設你像小說中的魯濱遜那樣,流落在一個荒島上,那里除了有能飲用的水以外,幾乎沒有任何食物。你隨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雞、15kg玉米。請討論:你認為以下哪種生存策略能讓你維持更長的時間來等待救援。(1)先吃雞,再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時用一部分玉米喂雞,吃雞產下的蛋,最后吃雞。在進行慷慨激昂的討論后,有的學生說先吃玉米,然后吃雞,還有的說把玉米喂給雞,然后母雞下蛋養(yǎng)活自己等等,有千奇百怪的說法,這樣,課堂活躍起來后,再對學生說,欲知后事如何,先學完這節(jié)課。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在之后的提問中,讓學生去主動思考問題。
3.給問題制造“矛盾”,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往往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就來自于那些讓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有詳細的了解,知道他們現在處在什么水平,然后有意識的去制造矛盾,提出疑難,學生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問題,以此來強化學生的思維。就比如在《艾滋病——威脅人類的免疫缺陷病》這一章節(jié)中,探討哪種途徑可以傳播艾滋病毒。(1)與艾滋病病人共同進餐;(2)靜脈吸毒者共用一個針管;(3)觸摸艾滋病患者摸過的門把手;(4)輸入含有HIV的血液;(5)叮咬過艾滋病患者的蚊蠅叮咬正常人;(6)與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須刀。就其中具有矛盾的觀點(5)進行討論,在經過一番談論后,學生會提出蚊子會有血液殘留,當再次叮咬正常人的時候,艾滋病人的血液會進入到正常人的體內。但當教師把結果告訴學生這種說法不對時,學生會迫切的想知道答案,這時,教師再讓他們思考為什么不會傳染艾滋病。把問題矛盾化,然后激起學生注意力,努力思考答案,與之前的教學模式相比較,這樣的效果要比之前好得多。在最后總復習的時候,學生也會對這節(jié)知識有深刻的印象。
4.邏輯思維的訓練,提高探索事物的積極性
生物學作為理科科目,學習的時候與學生自身的邏輯思維是息息相關的,而推理是邏輯思維不可或缺的內容,從一個或者幾個已知的問題,來進行未知事物的推理,以這種方式來訓練學生的推理能力,以此來提升科學邏輯思維能力是再合適不過的,還可以結合一些理論上的知識,推斷出一種事物的進化過程,從一般事件到特殊事件的過程。
同時,因為生物學是一門理科科目,需要進行許多的實驗項目,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秉持嚴謹認真的授課態(tài)度,要求學生以認真的態(tài)度探索新的知識。而新高考模式下的生物試題,有許多題目都帶有實驗性質,因此教師因多帶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以此熟悉實驗,了解實驗的科學本質,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行培養(yǎng)。
綜上所述,生物學因為研究對象的特殊性,且生物學的科學思維能力有復雜性、靈活性和整體性的特點,因此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良好品質是生物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同時,教師應當多利用教學資源,將生物學各方面結合到生活當中去,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和品質。所以在新高考模式下,除了注重學生的成績之外,還需要注重學生科學思維和優(yōu)良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實現育才先育人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丁玲.高中生物學知識分類教學對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9.
[2]劉晟.《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版)正式頒布[J].生物學通報,2018,5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