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芳
摘要:新課改提升了教師對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視程度,并要求教師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具體而言,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內容是繁多的,而現實中的高中生基本不可能花費太多的時間用于學習這些對高考應試不直接測評的知識。教師應當意識到這一點,在設計教案時,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即教師所設計的新型教學模式應當以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為基礎,而不是將信息技術變成一門新的“考試型”學科。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信息技術; 常見問題; 教學對策
一、新課改下的信息技術教學常見問題
(一)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效率低下
近些年,雖然新課改明確要求教師要提升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但是由于多年對信息技術教學的漠視,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方法普遍較為落后。比如,語文等學科在教學改革中在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模式,而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卻沒有足夠的課時及動力去進行相似的探索。具體而言,前些年大部分高中基本不開設信息技術學科課程,只會在學業(yè)水平測試的學期進行突擊教學。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某些教師擁有優(yōu)化教學方法的計劃,也沒有足夠多的教學課時用于收集數據。在當前的教學中,許多信息技術教師應用的教學模式依舊是單純的“講解——演練”模式,且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公屏對學生進行示范教學。就實際教學效果而言,這樣的教學不僅缺乏效率,還沒有多少教學效果。新課改要求的信息技術教學不僅是對教材理論知識的教學,還要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核心素養(yǎng)。
(二)學生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動力
信息技術學科的主要教學載體是計算機,而在當前社會階段,絕大部分高中學生都對計算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習慣于使用計算機進行娛樂或者學習。而在目前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受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的影響,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如前文所述,信息技術教師應用的是以自身為主的教學方法,而目前階段的學生們已然適應各學科教師應用的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實踐學習等教與學的方法,兩相對比之下,縱使學生本身對信息技術學科有較強的興趣,在實際課堂學習中也難以表現出足夠的積極性。其次,教師教學的內容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動力。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相對具有一定專業(yè)性,如數據與算法,這些內容會改變大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看法。并且,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學習這些知識的動力。
(三)評價方式落后,評價質量較低
目前信息技術教學的一大問題是評價方式落后,導致評價質量較低。教學評價是與教學模式與方法息息相關的教學策略,而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許多教師的教學評價受講解式教學模式的限制,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互動并不多,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也不甚了解。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便主要來源于學生完成教師布置實踐任務的質量,至于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程度、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等內容,都是被教師所忽視的。
二、信息技術教學常見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借鑒其他學科經驗,優(yōu)化教學目標設計
在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下,教師應當借鑒其他學科的有效教學經驗,對教學的目標進行優(yōu)化設計,然后基于優(yōu)化設計的教學目標選擇學生喜愛的教學方法,以此為信息技術學科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積累經驗。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當將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由單純的理論知識教學優(yōu)化為理論知識、學習方法、對信息技術學科的熱愛的三維教學目標。
在三維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師應當吸收以生為本、發(fā)展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等教學理念,借鑒其他學科已實踐過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可以應用借鑒翻轉課堂理念,并基于高中階段的實際情況將這一理念遷移到教學中。具體如下,教師先將本節(jié)課學生需要學習與掌握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整理成思維導圖,然后制作講解該思維導圖的簡單微課。在教學時,教師首先播放微課,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有系統性的了解。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即學生們分別關注教材、思維導圖與實踐,以分工協作的方式對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探索。在學生實踐探索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到電腦前,以公屏的方式講解自己小組的思維導圖各知識點的理論與實踐心得。這樣以來,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能提高教學效率。
(二)踐行全面評價教學,指明學生努力方向
教學評價是增強學生學習動力,為學生指明努力方向的重要教學行為。在應用新教學方法的教學中,教師應當踐行全面評價的良好教育理念,將教學評價滲透進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并且,教師應當注意自己評價的方式及內容,將激勵教育理念與差異性教育理念融合進評價中,使評價可以發(fā)揮增強學生動力、為學生指明方向、樹立學生自主學習信心等價值。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教學評價滲透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各個小組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進行評價。比如,有的小組并沒有合理分工,小組中能力較強的學生包攬了整個合作探究的過程,其他學生只是在聽該學生的講解。對于這種小組,教師需要施加直接的干預,如要求該學生停止主動指導,并讓其他學生依據能力與興趣接手理論理解、實踐操作等工作。并且,教師在施加干預時,需要說清楚施加干預的理由,使學生意識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的必要性。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當明晰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定位,設計有利于學生長遠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具體來說,教師應當先整合分析現存的教學問題,從這些教學問題中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現存教學模式缺陷等內容有整體性的把握。然后,教師需要借鑒其他學科的教學改革經驗,并將這些經驗遷移應用到信息技術的教學形式、教學互動、教學評價等內容中,為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累積探索經驗。
參考文獻
[1]徐明璐.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高考,2020(23):86.
[2]劉霄.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2020(07):107.
[3]劉慧明.基于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20(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