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榮
摘要: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閱讀是進行高效教學前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幫助學生提升歷史閱讀能力。而若想達到這一教學目的,就需要教師及時的轉變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趣,教師講述相應的閱讀方法,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自我的歷史主題整合,并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本文就此進行討論,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閱讀能力;策略培養(yǎng)
在進行歷史閱讀教學時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對歷史內容不了解,對閱讀歷史缺乏興趣,這主要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手段相對單一,局限于教材本身,同時學生對具體的閱讀方法不了解,自身處于青春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十分有限,在閱讀過程中沒有基于史料進行學習,學生的閱讀探究能力相對欠缺;其次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歷史內容,學生自主選題,訓練表達能力,教師和學生積極進行交流,并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為接下來的教學創(chuàng)造便利。本文就以上內容進行了探究。
一、結合歷史問題,激發(fā)閱讀興趣,鼓勵自主閱讀
在進行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記憶多采用興趣接受為主。所以在教學時,教師應該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前提,在教學之前可以結合歷史問題進行教學,開闊學生思路,讓學根據(jù)問題,進行簡單的思考和閱讀,在教學時,教師還可以轉變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提升閱讀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述《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大家對唐朝的皇帝有多少了解?學生回答: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教師可以進行贊揚:大家說的這三位皇帝,正好和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內容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相契合。大家請閱讀相關的教學內容,回答我的問題:貞觀之治的定義是什么?開元盛世的定義是什么?唐代能夠繁榮百余年的原因是什么?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對閱讀內容進行簡單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進行新式的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結合信息技術,展示相關的視頻,將歷史內容進行展示,對學生進行直觀的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
二、結合歷史史料,講述閱讀方法,鼓勵學生探究
在進行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閱讀能力是進行高效教學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結合史料進行相應的講解,比如借助史料講述相關的政策,使學生對歷史有一個直觀地了解,同時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幫助學生講述正確的閱讀方法,比如先選擇問題,根據(jù)問題確定朝代,選擇合適的史料,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例如老師在講述《東晉南朝地區(qū)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的相關內容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大致瀏覽課本內容,老師可以選擇東晉時期一種政策進行講述,例如選取這一時期的“土斷”的政策,使學生了解主要政策隨后教師還可以講述相關的歷史典故,比如義熙改革和元嘉之治講述歷代這一時期的歷史背景在進行歷史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講述閱讀以及史料的運用方法,一般先確定想要探究的時期,隨后思考相應的問題,并結合史料進行簡單的探究,在教學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舉出簡單的例子提出相關問題:“九品中正制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在講述這一內容時,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簡單地討論,適當聯(lián)系歷史知識。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相關的史料進行簡單的閱讀,在閱讀史料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了解九品中正制中包含鄉(xiāng)品,官品,起家品,恩品。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三、結合歷史內容,學生自主選題,訓練表達能力
在進行歷史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歷史教學首先要基于教材的內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整合,確立主題,并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將知識以及事件進行講述和拓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積極地參與其中,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構建平等和諧的教學課堂。
例如教師在講述《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主題的確立,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以及人為需要之間的聯(lián)系,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擅長的歷史內容自行確定歷史主題,比如教師在講述有關清朝時期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清朝的文化,制度,以及習俗進行探究,逐步提高學生對歷史的閱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yǎng)。
四、選擇合適話題,實行以讀促寫,提升學習能力
在進行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的閱讀能力經常需要結合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所以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實行以讀促寫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話題,讓學生首先進行討論,隨后讓學生進行寫作,突出主題,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相關的歷史書籍,供學生進行閱讀,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述《宋代經濟的發(fā)展》的相關內容時,教師還可以對宋代經濟的進行講述,隨后,讓學生就宋代的經濟講述自己的一些看法,進行相關的隨筆練習,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教師還可以積極地參與其中,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對宋代經濟進行討論,不斷提高學生對歷史的理解能力,開闊學生的思路,為接下來的教學創(chuàng)造相應的便利。教師還可以舉辦相關的辯論賽,比如北宋和遼、金、蒙古對戰(zhàn)敗多勝少的原因,可以讓學生經過史料進行探究和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在進行初中歷史閱讀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若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時首先結合歷史問題,激發(fā)閱讀興趣,鼓勵自主閱讀;其次還應該結合歷史史料,講述閱讀方法,鼓勵學生探究;同時結合歷史內容,學生自主選題,訓練表達能力并實行以讀促寫,提升學習能力,為接下來的歷史教學創(chuàng)造便利。
參考文獻:
[1]李瑞麗.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06):139.
[2]滕紫紅.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廣西教育,2013(22):92.
新川外國語學校 四川 成都 6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