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英
摘 要:當前,議題式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方法,為了能夠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效率,教師積極嘗試采用此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意義和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為此,本文則以文化的繼承性為例,重點從三個方面探討了在高中政治課中如何開展議題式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嘗試;對策
引言:在新課改這一大背景下,作為高考重要科目的政治學科在課程標準上也發(fā)生了重大的改變。然而在傳統(tǒng)的政治教學過程中,由于課堂教學模式比較枯燥和乏味,因此教學效果一直讓令人堪憂。在現(xiàn)階段中,教師為了能夠提高教學效果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而議題式教學作為當前高中政治教學的一種有效教學手段,教師對此領域進行深入探究的必要性是不可忽視的。
一、基于生活對議題進行確定
在議題式教學中,議題不僅是其的基礎內容,而且也是將生活聯(lián)系理論的關鍵,因此在對議題進行確定時,要以生活場景作為依據(jù)來進行,并且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生活實踐,這樣對于所學的高中政治知識,才能在生活場景中有所體現(xiàn)[1]。
在學習文化的繼承性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在確定議題時,可以以“身邊中的傳統(tǒng)習俗”為議題進行教學。比如“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一節(jié)日中,吃粽子和賽龍舟是一種傳統(tǒng)習俗。因此在以“端午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作為議題進行議題教學時,首先教師在保證學生安全性的情況下,可以帶領學生去當?shù)氐囊恍┒宋绻?jié)氛圍較強的地方,然后看龍舟比賽和體驗家家戶戶包粽子的氛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參加其中?;蛘咴诖汗?jié)、清明、中秋等節(jié)日時,可以讓學生積極地參與一些相關的傳統(tǒng)活動,比如貼春聯(lián)、掃墓、賞月等。通過對不同的節(jié)日開展“議題式活動”,并讓學生參與其中,他們就能深刻的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氛圍,而在參與的過程中事實上就是繼承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文化在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因此在對議題進行確定時,應從生活入手,在學習文化的繼承性這一知識點時,要以生活為切入點,并且要在生活中加深對知識的認識。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對議題進行呈現(xiàn)
在確定議題后,為了讓學生掌握的信息量更多,應保證議題能夠更具體、更鮮活的情況下,再將其呈現(xiàn)給學生,這樣才能為接下來的探究活動做鋪墊。而為了激發(fā)學生探究議題的興趣以及使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并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則可以創(chuàng)設情景來進行教學[2]。
比如在學習文化的繼承性的過程中,教師在圍繞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一議題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模式進行教學。眾所周知,傳統(tǒng)社會中對于綱常禮教是尤為注重的,尤其是在禮儀方面。因此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模擬古代的禮儀場景,比如會見上司、長者等,然后再在班級中開展“商務精英挑戰(zhàn)賽”,即可將班級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然后分別展示不同的商務禮儀:握手禮儀、儀表禮儀、舉止禮儀、會面禮儀等。通過這樣的情景模擬,這樣學生就能切身體會到古代繁文禮節(jié)的弊端,然后通過對比現(xiàn)代的社交禮儀,學生就能深刻的了解到在繼承傳統(tǒng)文化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必要性和作用意義。
另外,在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文化的繼承性時,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到電影院觀看有關的愛國影片,通過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的沖擊下,愛國影片呈現(xiàn)出的高尚愛國精神,觀看期間學生在感情上就會受到一定的震撼。從而通過這一觀看愛國影片的活動,他們就可以在腦中思考生活中現(xiàn)在也有哪些方面可以體現(xiàn)出人們的愛國之情,進而對于繼承文化的相關內容,比如文化繼承和發(fā)展的聯(lián)系,學生也能在心里有清楚的認知。
三、通過活動對議題進行探究
在將議題呈現(xiàn)給學生后,為了能夠對議題的基本信息進行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探究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視的。為此在以議題作為導向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對一些與之相關的課外活動和課程活動進行開展,以此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對高中政治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對如何繼承文化的途徑這一議題進行探究時,教師則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來進行教學,比如在“重陽節(jié)”時,可以帶領高中生去敬老院和福利院慰問老人,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的發(fā)揚“尊老愛幼”這一傳統(tǒng)美德。又或者可以去歷史博物館等地進行參觀,通過對一些名人事跡進行了解,從而讓學生學習其的優(yōu)秀品質精神并使這些精神能夠體現(xiàn)在生活中。又或者在班級、年級、校級內開展以“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的書畫大賽,以此在通過比賽的形式來讓學生能夠更深層次的對這一議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如此一來,學生在親自參與議題活動的情況下,他們不僅能夠知道在生活中繼承文化的途徑都有哪些,而且對于文化的繼承性這一知識點,在基于切身體會和深入思考的情況下,他們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又比如,除了學校組織的探究活動外,為了能夠更好的探究教師提出的議題,在進行政治教學時,還應善于利用社會資源,即在假期和周末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一些社會上的公益文化活動,比如少數(shù)民族風情展、古代文化研討會、慈善拍賣、主題捐贈等。然后再在班級上和大家做活動經(jīng)驗的分享,基于此,學生對于文化的繼承性這一方面,就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因此為了能夠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并以此來培養(yǎng)高中生的政治核心素養(yǎng),則總結出了如下幾點:
第一,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并積極嘗試應用議題式教學模式來開展政治教學。
第二,在應用議題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在確定議題、呈現(xiàn)議題、探究議題時,為了能夠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則要善于融合生活、合理創(chuàng)設情景、積極開展活動。
第三,教師本身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并且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來探討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政治課議題式教學效果的對策。
參考文獻
[1]嚴宏亮.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探究——以“垃圾圍城”為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19):14-15.
[2]覃遵君.凸顯統(tǒng)整性課程重構,探索議題式教學方法——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標初探(二)[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715(0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