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嬌 李劉云 汪麗平 陳梅
【摘要】目的? 探究溫針灸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效果,為今后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 選擇2014年3月~2019年4月我院門診收治的消化性潰瘍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給予西藥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溫針灸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溫針灸治療消化性潰瘍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相關癥狀與體征,促進潰瘍愈合。
【關鍵詞】溫針灸;消化性潰瘍;西藥;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0)12-008-02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tǒng)疾病,常規(guī)西藥治療效果不明顯,祖國醫(yī)學將其納入“胃脘痛、胸痹”等范疇,中醫(yī)治療主要以“理氣和中,溫陽健胃”為治療原則[1]。溫針是針刺聯(lián)合艾灸的一種治療方法,不僅能有效的活血行氣、舒經活絡,同時借助艾灸的效果達到溫陽散寒,除濕活絡的效果?;颊咴诩膊“l(fā)作期采用溫針灸治療,能有效降低解痙藥物對胃腸道造成的影響[2],同時促進潰瘍的愈合。我院回顧性分析了既往收治的16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將其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月~2019年4月我院門診收治的消化性潰瘍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80例。對照組男52例,女28例;年齡27~63歲,平均(36.8±4.8)歲;病程1~20年,平均(6.9±3.4)年。觀察組男50例,女30例;年齡25~65歲,平均(36.5±5.1)歲;病程1~18年,平均(6.5±3.8)年。兩組患者在性別比、年齡、病程比較上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晨起時口服華東醫(yī)藥(西安)博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國藥準字H20064797)20 mg/次,l次/d,持續(xù)用藥兩周,另外于早晚口服浙江永寧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鹽酸雷尼替丁膠囊(國藥準字H33020128),150 mg/次,2次/d,持續(xù)用藥六周。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溫針灸治療,選取中脘、肝俞、胃俞、脾俞、腎俞、氣海、天樞、足三里進行針灸,取穴部位常規(guī)消毒,選擇0.3mm×40mm的毫針針刺,得氣后在針柄處接一長為一寸的艾炷,1次/d,每周治療5天為一療程,持續(xù)治療8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根據(jù)1994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發(fā)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3]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治愈:相關癥狀均消失,經影像學檢查提示潰瘍面完全消失;顯效:相關癥狀明顯好轉,經影像學檢查提示潰瘍面縮小75%及以上;好轉:相關癥狀有所減少,經影像學檢查提示潰瘍面縮小一半以上;無效:相關癥狀及影像學檢查結果均提示無任何變化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顯效+好轉)/例數(shù)×10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
3討論
祖國醫(yī)學將消化性潰瘍納入“胃脘痛”的范疇,臨床上常見的病因主要為脾胃虛弱、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暢、酗酒等,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上腹部疼痛、噯氣反酸、脹滿納呆、惡心嘔吐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xiàn)黑便、食欲減少等癥狀,該病屬于本虛標實之證。有研究指出[4],針刺針刺對于胃十二指腸的預防和治療有明顯的效果。近十年來,臨床學者通過胃的功能、形態(tài)、結構以及內分泌角度等多方面進行了觀察,以了解針灸對于胃潰瘍的治療機理,最終提出針灸對于胃潰瘍的治療主要是依靠對胃運動的雙向調節(jié)以及保護胃黏膜來實現(xiàn)的[5]。針刺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能增強胃部的抵抗力,同時提高胃的消化功能和運動功能。還能緩解原本處于收縮亢進的胃部運動,達到緩解痙攣的效果。此外,針刺足三里還能對胃酸的分泌進行調節(jié),能有效抑制胃酸過多分泌,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溫針灸是在針刺的基礎上聯(lián)合艾灸的一種治療方法,治療過程中,患者會出現(xiàn)腸胃蠕動、腹部發(fā)暖等現(xiàn)象。隨著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溫溫針灸不僅能有效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huán),同時還能擴張局部的血管,減緩深部組織充血的情況,有效促進代謝物和炎癥產物的吸收,刺激上皮細胞的生長,同時加快組織的再生能力和細胞的活性,緩解患者痛覺神經的興奮性,對肌肉的痙攣有明顯的松弛作用[6]。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綜上所述,溫針灸治療消化性潰瘍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相關癥狀與體征,促進潰瘍愈合。
【參考文獻】
[1]李文英.溫針灸聯(lián)合補脾益腸丸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脾腎虧虛型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信息,2014,31(6):87-89.
[2]孫鳳茹.消化性潰瘍的溫針灸治療效果分析[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1):147-149.
[3]任彥,王文榮.潰瘍性結腸炎中醫(yī)治療進展[J].中醫(yī)研究,2015,28(1):74-76.
[4]李廣慶.溫針療法聯(lián)合補脾益腸丸治療脾腎陽虛型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7,15(8):23-25.
[5]韓國勇.溫針灸治療脾腎陽虛型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5,11(22):102-103.
[6]韓國勇,王光夷,呂靜等.溫針聯(lián)合溫腸湯保留灌腸治療脾腎陽虛型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6,22(4):646-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