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讓子彈飛》電影是姜文2010年導(dǎo)演的賀歲作品,創(chuàng)當(dāng)年國內(nèi)票房紀錄,高達6.67億元人民幣。姜文導(dǎo)演作品具有鮮明特色,作品中都具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欲望,《讓子彈飛》這部電影在商業(yè)性和藝術(shù)性上得到了兼顧,票房大賣的背后電影故事中蘊含著諸多影視美學(xué)的體現(xiàn)。本文將通過影視美學(xué)的視角從電影背景、敘事結(jié)構(gòu)、鏡頭、音效等方面解析電影《讓子彈飛》。
【關(guān)鍵詞】影視美學(xué);敘事結(jié)構(gòu);鏡頭
【作者簡介】孟凡鑫:山東濰坊人,塔里木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碩士。
【基金項目】塔里木大學(xué)校長基金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項目(編號:TDSKCQ201901)。
中圖分類號:TN9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3-0348(2020)014-129-03
Abstract: Let the Bullets Fly is a New Year's work directed by Jiang Wen in 2010, which set a domestic box office record of 667 million yuan. Director Jiang Wen's works have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all his works have a strong desire for self-expression. The film Let Bullets Fly is both commercial and artistic, and the film story behind the box office sales contains many film and television aesthetic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movie Let Bullets F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lm aesthe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film background, narrative structure, lens and sound effects.
Keywords: Film and television aesthetics; Narrative structure; Lens
姜文屬于能導(dǎo)能演的演藝圈實力派人物,其中主演過《芙蓉鎮(zhèn)》、《紅高粱》等電影,導(dǎo)演過《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一步之遙》、《邪不壓正》等電影?!蹲屪訌楋w》根據(jù)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一章改編,主要講述了悍匪張牧之搖身一變化名清官“馬邦德”上任鵝城縣長,并與鎮(zhèn)守鵝城的惡霸黃四郎展開一場激烈爭斗的故事。
1. 《讓子彈飛》電影背景分析
1.1 電影講述的歷史年代分析
電影第一幕便介紹這部劇的歷史背景,故事發(fā)生在北洋年間南部中國。張牧之一行人來到鵝城時,馬邦德讀的委任狀時,時間為中華民國八年八月二十八日,交代了具體的故事發(fā)生時間。馬邦德在剛?cè)膣Z城說到,前任縣長已經(jīng)把稅收到了2010年,提前收了90年的稅,那么這電影的背景便是1920年這段時間。
1.2 電影中主要人物分析
張牧之,在劇中綁架鵝城三大家族事件中曾與馬邦德交談,透露自己早年追隨松坡將軍,17歲時便做了他的手槍隊長,出自講武堂。松坡將軍是民國開國元勛蔡鍔,考慮到史實記載考慮,張牧之應(yīng)是出自云南陸軍講武堂,跟隨蔡鍔在云南發(fā)動重九起義響應(yīng)辛亥革命,是一個民國的革命家。在劇中黃四郎與張牧之討論日本的“介錯”傳統(tǒng)時可以判斷張牧之確實跟隨過蔡鍔去過日本,在蔡鍔去世后回到了軍閥割據(jù)的中國落草為寇。張牧之身上體現(xiàn)出早期革命者的理想精神,不愿與軍閥同流合污,劫富濟貧講究公平意識,在黃四郎害死義子小六子與縣長夫人后決心與鵝城惡霸黃四郎拼一場,凸顯出人物的反抗精神和重情重義。不貪財不愛財?shù)拿篮闷焚|(zhì)。
黃四郎,劇中介紹他為販賣煙土、人口大發(fā)橫財?shù)牡胤綈喊?。通過劇中黃四郎擺鴻門宴邀請張牧之與馬邦德的對話中,黃四郎對于日本冷門傳統(tǒng)、各種英語單詞都有了解,實際是個留學(xué)過歐美和日本的人,在劇中拿出限量版的辛亥革命地雷,更突顯出黃四郎是一個腐化了的早期革命參與者,反映出那個時代打響反對封建制度第一槍的革命者的兩面性,黃四郎沒有繼續(xù)參與革命,而變成了一個稱霸一方壓榨百姓的惡霸。
2. 《讓子彈飛》敘事結(jié)構(gòu)分析
2.1 敘事線索分析“子彈”
故事一開始時土匪張牧之開槍射擊白馬繩結(jié),幾個兄弟紛紛疑問為什么打中卻未打斷,
張牧之回答道“讓子彈飛一會”,開場就將子彈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呈現(xiàn)給觀眾們,激發(fā)觀眾們的興趣,子彈在張牧之與黃四郎之間的斗爭中反復(fù)出現(xiàn)多次,子彈代表了反抗,代表了民心,在電影最后一部分攻打黃家,張牧之射擊黃四郎的鐵門時的等待進行了呼應(yīng)。
2.2 《讓子彈飛》隱喻分析
張牧之一行人初來鵝城時,鵝城呈現(xiàn)出的畫面是一座在茫茫水面上僅留一點岸邊的鵝城城門,暗示張牧之來到了一座深不可測的孤島一樣的城市,暗示鵝城便是被惡霸黃四郎嚴密控制的孤島,局面易守難攻,鋪墊了張牧之與黃四郎對抗的艱辛,以及那個時代鵝城百姓們的被欺壓的艱難處境。
鵝城的鼓為康熙年間所設(shè),長時間沒用被藤蔓所覆蓋,馬邦德告訴小六子不要把鼓漏出,漏出指不定出現(xiàn)多大的怨,這里暗示著鵝城官府長期被地方豪紳控制,百姓無處申冤,一直生活在被欺壓的環(huán)境中,馬邦德為首的縣長代表們默許這樣的現(xiàn)狀,與豪紳們一起欺壓百姓,并稱要“跪著掙錢”,向地方豪紳們示弱示好。
武智沖與送菜小哥在官府那場戲中,張牧之的臺詞“升堂”、武智沖的“武舉人”、百姓們的“青天大老爺”,這一系列臺詞都在暗示著在民國年間,人們心中并沒實現(xiàn)真正地推翻封建制度,各種封建社會的惡俗傳統(tǒng)被遺留下來,民間依然受封建主義的影響,人們的思想依然受封建思想所控制。
在張牧之與義子單獨對話中,張牧之打開唱片機后,并對小六子說不能當(dāng)縣長、不能當(dāng)土匪,送他去國外留學(xué)當(dāng)學(xué)生,并且能夠看懂唱片的英文名,聽過莫扎特,這一切暗示著張牧之身份的不簡單,是一個有文化、懂英語、有高雅情趣的人,這與他的土匪身份截然不同,暗示著那個時代對于這種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的不包容性,國家制度和統(tǒng)治者出了嚴重的問題。
黃四郎與胡萬商量對付張牧之的計謀時,黃四郎說出一句英文“right,absolutely right”,并且臉敷面膜,這暗示著黃四郎有過留洋經(jīng)歷,黃四郎并不是簡單的地方惡霸,還有更深層次的身份沒有曝光。
張牧之一行人綁架城南兩大家族和黃四郎替身后,收到了城南兩大家族的贖金,此刻在劇中只有除了老二和張牧之,所有人都只看到了錢,對于馬德邦嘲諷小六子的死,只有二哥動怒,這暗示著只有二哥和張牧之是真心想為六子報仇,其他人只看到了錢。
3. 《讓子彈飛》電影畫面的鏡頭、音效分析
3.1 電影畫面的鏡頭運用分析
馬邦德一行人初來到鵝城,此刻黃四郎正在用望遠鏡在遠處觀察著他們的一舉一動,望遠鏡視角下的拍攝圓形鏡頭,這樣鏡頭運用表達黃四郎像一只野獸正在暗中觀察鎖定自己的獵物張牧之一行人。
武智沖與餐館小哥在衙門那場戲中,拍攝馬邦德的畫面背景是黑暗的,馬邦德明顯偏向于武智沖,顧及黃四郎的勢力,暗示在馬邦德為代表的地方執(zhí)政者中,人民只看不到希望的,一片黑暗。鏡頭轉(zhuǎn)到張牧之時,鏡頭光線明亮了起來,背景也明亮了起來,這反映張牧之代表的崇尚公平的早期革命者形象將帶鵝城百姓們重回光明。
在劇中黃四郎與胡萬商量計謀時,使用的鏡頭拍攝的是小圓鏡中黃四郎的牙齒,這一鏡頭暗示著黃四郎的詭計多端、深不可測,暗示黃四郎應(yīng)對張牧之已經(jīng)想好了計謀。
在小六子墓前,鏡頭轉(zhuǎn)換成小六子的視角,近景拍攝了張牧之和兄弟們以及湯師爺對于小六子的留言,這時的近景鏡頭反映出每個人的內(nèi)心,刻畫每個人物的形象和內(nèi)心想法,此時的三哥的內(nèi)心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對于張牧之的不信任,張牧之已經(jīng)決心除掉黃四郎,馬邦德對于六子的死不以為然,只想掙錢。
張牧之與馬邦德去黃四郎家赴宴,在黃家門口是一個俯拍鏡頭,鏡頭中門慢慢關(guān)閉,鏡頭中門占了五分之四的畫面,只留一點天空,這暗示著這場鴻門宴對于張牧之一行人來說兇多吉少,營造出了壓抑的氛圍。
進入黃家后,鏡頭色彩變得暗淡起來,濃密的竹林遮擋著陽光,整個畫面顯得非常陰森恐怖,鏡頭中黃四郎的堡壘居高臨下暗示著黃四郎正在俯視著張牧之等人的來臨。
黃家鴻門宴中張牧之、馬邦德、黃四郎在吃飯時鏡頭的不停推拉搖移,這反映了此刻桌上的三人正在相互較量,局勢非常波動,吸引觀眾們對于這場飯局中暗含的張牧之與黃四郎博弈的興趣。
張牧之策劃在縣長夫人葬禮上劫持黃四郎和兩大家族,且發(fā)現(xiàn)被黃四郎的替身所騙,這時的遠景鏡頭中黃四郎在山上,張牧之在山下,這暗示著這場博弈中黃四郎占了上風(fēng),黃四郎在高處識破了這場計謀,塑造出黃四郎陰險狡詐的形象。
3.2 電影中的音效運用分析
電影一開場背景音樂便是《離別》,緊接著在白馬拉著的火車里馬邦德與夫人及湯師爺也在唱《送別》,這反應(yīng)了此時馬邦德三人對于即將到鵝城上任的無限期望與此刻的春風(fēng)得意。張牧之一行來到鵝城門口時,眾人正在擊鼓迎接,這鼓聲激烈而氣勢洶涌,這令張牧之眉頭緊鎖,這里的鼓聲暗示著這座城的實際控制者正在刺探張牧之一行人的實力,鼓聲代表著接下來張牧之即將要面臨重重險阻。
劇中,黃四郎與胡萬想好計謀陷害小六子后,畫面中有人擊鼓,此時的鼓聲暗示張牧之一行人著將要發(fā)生壞事,鼓聲將故事情節(jié)進一步推進,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接下來將有大事發(fā)生。張牧之一行人來到黃家,背景音樂頗為詭異,營造出一種恐怖的氛圍,讓觀眾們毛骨悚然,知道接下來的劇情將會非常驚險,推進故事的進行。
參考文獻:
[1]隋巖娜.淺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美學(xué)藝術(shù)[J].戲劇之家,2018(22):110-110.
[2]過薇.《水形物語》影視美學(xué)分析[J].新聞研究導(dǎo)刊, 2019,10(02):140+155.
[3]邢舟.姜文電影《讓子彈飛》之?dāng)⑹陆馕鯷D].西南交通大學(xué),2012.
[4]李翀.以《讓子彈飛》為例分析姜文電影的敘事風(fēng)格[J].采寫編,2017,000(003):151-152.
[5]許瀚文.編碼與解碼視角下的姜文電影--以《讓子彈飛》為例[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6, 000(007):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