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楠
[摘 要] 《管子》中關于以民為本思想的論述是其學說的精髓之一,文章通過梳理《管子》民本思想的核心與主要內容,總結出管理學的內在四個特征——“以法治民與協(xié)調辯證管理”“順民心、依民意與柔性控制管理”“欲民之有義與教育管理”“民俗論與情感管理”,進而論述其管理學價值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 《管子》;民本思想;管理學;新論
中圖分類號:F203 文獻標識碼:A
一、《管子》民本思想的形成、核心與主要內容
“民本”的思想最早見于《尚書·夏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周公也說:“惟命不于常”[1]?;仡櫞呵飸?zhàn)國政治發(fā)展史,可以得出民眾在國家政治格局中的地位由從屬關系逐漸上升到了天依民眾定存亡的高度。梁啟超把中國古代的“重民”思想直接稱之為“民本思想,并認為這是我國政治思想之一大特色。
《管子·霸言》中第一次提到了以民為本。開篇《管子·牧民》中則概括為:“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边@種順民心、依民意的做法,被管子總結為“予之為取”以術治民的方法[2]??偟膩砜?,管子以民為本的思想以天道論的自然歷史觀為哲學基礎,洋洋灑灑分散在其著作中,圍繞重民,安民心、順民意、應民情而展開,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核心思想:一是重民,順民心,重視與俗同化。民眾在《管子》中的地位,提高到與“天”平齊的地位。二是愛民,親民,用民。治理民眾要像父母疼愛子女般,這樣百姓才會親近君主?!吧W民如父母,則民親愛之?!痹趷勖竦耐瑫r,還要不擾民、不勞民,體恤百姓疾苦,取民有度?!懊髦髦翁煜乱?,靜其民而不擾,佚其民而不勞。不擾則民自循;不勞則民自試。三是養(yǎng)民、富民、善分民。養(yǎng)民,就是“制民經產”,讓民眾擁有自己的事業(yè),掌握一定的財產和家業(yè)。四是勸民、教民,使民知?!豆茏印嘈蕖分兄赋觯胺材撩裾?,使士無邪行,女無淫事。士無邪行,教也;女無淫事,訓也。教訓成俗,而刑罰省,數也。”反映出《管子》的教化觀念,通過教育和規(guī)訓使禮成為風俗,刑罰就會減少。
二、《管子》民本思想所體現的管理學特征
(一)以法治民與協(xié)調辯證管理
《管子》重法,主張以法治民,認為法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是判斷是非的標準,是決定百姓命運的東西。但是這里所說的法,具體到治民之術上,并不是一味指嚴刑厲法,更多的則是一種政策或者制度,即“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讓民眾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豆茏印愤€認識到在管理活動中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就是“刑罰不足以畏其意,殺戮不足以服其心”,因為刑罰本可以使人產生畏懼而退卻不前,但是過于嚴厲的刑罰卻容易使人鋌而走險。因此,必須賞罰結合,賞罰有度?!豆茏印焚p罰并舉的思想是其法制與心術并行的管理思想的具體化,是針對一般人性進行協(xié)調管理的有效方式。同時在強調法治的同時,也注重運用實行順應人性的管理,在法與民之間,法的實施要依據民心向背。因此,《管子》在治國方面提出了不少具有明顯辨證性質的協(xié)調管理思想。如“明法之道,在民所欲,以求其功,立民所惡,以求其邪。”這里,作者充分認識到了把握“度”在矛盾事物過程中的重要性,實際已經認識到了失去“度”將會使事物發(fā)展由量變轉向質變,這是具有現代辯證管理、協(xié)調管理特征的思想[3]。
(二)順民心、依民意與柔性控制管理
如上文總結管子民本思想的核心所述,《管子》這種順民心、依民意的做法,實際上就是一種“予之為取”以術治民的方法。所謂“予之為取”,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與主張,先給予別人利益,進而實現不同利益主體的統(tǒng)一。究其本質,《管子》的“順民心、依民意”等民本思想及實踐,實際體現了管理者的一種控制管理方法。這種控制管理方法,與法家常見的剛性管理方式不同,是通過順應民情,滿足民欲。這是一種更為高超的柔性控制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是“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保渲畜w現出的管理智慧對于構建現代控制管理思想體系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三)“欲民之有禮”與教育管理
《管子》重禮,在“國之四維”中,位居首要?!坝裰卸Y,則小禮不可不謹也;小禮不謹于國,而求百姓之行大禮,不可得也。”這里的禮,不僅體現的是道德規(guī)范、等級秩序,還與法相融合,包羅政治、文化、宗教、法令等,成為治國治民之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禮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在《管子》看來不但能夠維護封建等級秩序,而且能夠節(jié)制人的欲望和心性,以禮來教化、改造民眾,使其符合統(tǒng)治階級治國治民的需要。由上述分析可知,《管子》中的“禮教”在治民之術中就是一種教育、感化、約束民眾的尺度和工具,通過一言一行、遠近親疏、社會規(guī)范等作用于人們的思想,從而收服人心,化為心中內在的規(guī)矩和規(guī)范,進而達到“馭民”,維護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的目的。這一方法、目標與現代管理學上的教育管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謀而合。教育管理一個重要方法和途徑就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通過學習者自我修養(yǎng)(反省、反思、自我改造)、自我管理(自律、自制)日常管理等手段,將道德規(guī)范自覺轉化為學習者的信仰和追求。此外,教育管理想要達到的管理效果就是《管子》中所論述的“仁內義外”,就是要培養(yǎng)內心自發(fā)形成一套道德標準,行為受約束而向善的人[4]。
(四)民俗論與情感管理
民俗是民間風俗習慣的簡稱,是不同民族的社會成員在長期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觀念、價值判斷、心理感情、行為方式等方面相近或趨于一致的情形的總稱。由于它是社會環(huán)境中比較趨于穩(wěn)定的部分,因此,順應民俗可以起到穩(wěn)定社會秩序、安撫人心的作用,在中國古代社會歷來被賢明的統(tǒng)治者自覺順應、引領和利用。
《管子》一書中明確提出了要求君主要重視引導民俗民風,引領社會風氣的責任,即“御民之轡,在上之所貴;道民之門,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惡?!蓖瑫r還對于民俗的強大的聚合作用有了一定認識,提出人與人相保,家與家相愛,年少同居住,年長同交游,祭祀互相祝福,死喪互相撫恤,禍?;ハ嚓P切,體現出的就是構建和諧的社會人際關系,利用上行下效相互激勵相互感染而產生的民俗風俗的導向聚合功能。就這一點來說,與現代管理學的情感管理理念具有共通之處。情感管理不僅要求管理者能夠正確認識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而且要求管理者善于理解和滿足管理對象的情感需求。所謂情感管理,就是立足于人性、人情而實施的一種新的管理藝術,以成員共同的社會文化心理為基礎,通過情感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引導管理對象的心理活動與情感需求,從而引領管理對象的外在活動,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組織效能??傊?,《管子》中順應、引領和利用民俗的主張和論斷,具有重要的現代管理學特征和意義,用管理學話語解讀就是通過柔性的社會文化引導,建立起組織內部友愛、有序、奮進的社會心理環(huán)境,以及和諧協(xié)調的人際關系氛圍,逐漸內化為社會成員的心理認同與行為準則,最終轉化為自覺行動并使其固化下來,使群體產生最大的協(xié)同合力與群體凝聚力[5]。
三、《管子》民本思想的管理學價值與現實意義
由上文可知,《管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內容與現代管理學的“協(xié)調辯證管理”、“柔性控制管理”“教育管理”“情感管理”等管理模式與管理思想之間有著不謀而合的共通與借鑒之處,其民本思想指導下的治國治民實踐也具備重要的管理實踐價值與現實指導意義。當然,《管子》中的“以人為本”“以民為本”出發(fā)點還是維持既有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秩序,是一種治民御民之術,與我們現在所理解和所追求的“人是發(fā)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一切為了人,一切依靠人,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的“以人為本”的精神和理念還有認識論上的差距。但是《管子》民本思想所蘊藏的智慧與能量對于新時代下用以指導行政管理、社會財富的倫理再分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下我們既要繼承,又要超越,從民本管理邁進至社會主義民主治理,進而實現民主的法治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
參考文獻:
[1]李山.管子[M].北京:中華書局,2016.
[2]劉柯,李克和.管子譯注[M].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
[3]葛榮晉.中國管理哲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4]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5]李夢生.左傳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