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霍布斯的憲法學之所以稱為身體憲法學,與它的人性論、認識論和方法論密切相關。人性論是把人理解為運動的身體,驅動力是激情;認識論的基礎是身體感覺,范圍是探討原因知識;方法論是分析-綜合法,即首先把憲法還原為身體意志,再反過來從身體意志推導出憲法。
關鍵詞:霍布斯;身體憲法學;人性論;認識論;方法論
中圖分類號:DF0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7394(2020)03-0081-07
如果說柏拉圖創(chuàng)立了古典的憲法學,那么把現(xiàn)代憲法學的創(chuàng)始人這一殊榮留給霍布斯最為恰當。[1]63施米特就稱霍布斯為“資產階級法治憲制國家(law-and-constitutional state)的精神之父”[2]。在憲法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之前,它更多地是以“政治學”或“政治哲學”的知識形態(tài)出現(xiàn)。 ①霍布斯對憲法的系統(tǒng)闡述出現(xiàn)在他的政治哲學代表作——《利維坦》之中。在該書中霍布斯是從社會契約的角度來理解憲法。換言之,社會契約是“作為憲法基礎及其存在前提的‘元憲法 ( metaconsti-tution) ”[3]。作為元憲法的社會契約是自然狀態(tài)下個人身體意志的產物,它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身體的自我保存權。我們把這種以身體為根本出發(fā)點和最終目的的憲法學稱為身體憲法學,以區(qū)別于以靈魂為根本出發(fā)點和最終目的的古典的靈魂憲法學。[4]霍布斯的身體憲法學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需要從它的人性論、認識論和方法論說起。
一、人性論
《利維坦》的序言像《理想國》的開篇一樣精雕細刻,美妙絕倫,它同樣可看作是全書的路線圖。[1]64霍布斯以“自然”開篇,矛頭指向了古典憲法學中自然(nature)與技藝(art)的劃分:“‘大自然,也就是上帝用以創(chuàng)造和治理世界的藝術,也象在許多其他事物上一樣,被人的藝術所模仿,從而能夠制造出人造的動物?!盵5]1自然是上帝的技藝,這種技藝會被人的技藝所模仿,自然實際上也是技藝的,因此,霍布斯取消了古典憲法學中自然與技藝的截然區(qū)分。[1]64國家不是古典憲法學認為的“按照自然建立起來”[6],而是憑人工技藝設計出來。國家不但是人制造出來的,而且它本身是由人構成的,即人不但賦予國家以形式,而且它也是國家構成的質料。那么,霍布斯又是如何理解人性的呢?
霍布斯的人性觀深受他的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影響。作為一個唯物主義一元論者,霍布斯認為自然界唯一的存在是物體(body)。所謂物體“是不依賴于我們思想的東西,與空間的某個部分組合或具有同樣的廣延”[7]121。物體是具有廣延的東西,即物體是具有物質構成的有形體,不是物體的東西不能成為自然界的構成部分。物體就是實體,“無形體的實體”和“無物質的實體”是自相矛盾的詞組。人是由物質性的身體組成,非物質性的靈魂被排除在人的本性之外。古典憲法學中靈魂與身體之間的畛域消失了,他用的是一個唯物色彩很濃的心靈(mind)取代了古典靈魂的概念,“心靈不是獨立于身體的另一個實體,而是身體受到外物刺激或碰撞的結果”[8]102。正如里拉指出:“‘靈魂只不過是人的心靈的另一個名稱,它是由物質構成的,從內部受到只不過是基本情欲的驅使,這些情欲即嗜好和嫌惡?!盵9]生命不再是與靈魂的運動相關,它不過是身體內的物質運動。用斯密什的話來概括:“人類被還原為身體,而身體被進一步還原成運動的物質。”[10]于是,有生命的東西與機械的界限也被取消了,人像一架機器。身體象鐘表一樣有發(fā)條和齒輪運行的“自動機械結構”:“心臟”即“發(fā)條”、“神經(jīng)”即“游絲”、“關節(jié)”即“齒輪”。這些零件按照創(chuàng)造者的意圖,使得整個身體得以活動起來。[5]1法國學者拉·梅特里貫徹了霍布斯的機械唯物主義思想, 1747年出版了一本著名的書《人是機器》。
驅動身體運動的是內在的激情(passion),它是身體自覺運動的內在開端。激情由欲望(desire)與嫌惡(aversion)組成,斟酌(deliberation)中的最后一個被采納的欲望是意志(will)。理性(reason)是一種推理能力,激情不僅是推理的原因,而且是推理的目標。換言之,激情以理性為工具。相比于柏拉圖對理性、激情與欲望關系的理解,三者的關系在霍布斯那里發(fā)生了革命性變化。這種變化又來源于他們在人性認識上的差異。柏拉圖認為人的本性是靈魂,而霍布斯認為人的本性是身體。柏拉圖的靈魂由理性、激情和欲望構成,其中理性的地位最高,它統(tǒng)領著激情和欲望;激情和欲望嚴格區(qū)分,欲望地位最低,激情居中協(xié)助理性對欲望進行控制。[4]霍布斯的身體內在的心靈活動也由理性、激情與欲望構成。其中激情是心靈活動的主導,欲望和激情其實是一碼事,理性是激情的工具。對人性的分析,由柏拉圖的靈魂三分法——“理性—激情—欲望”,在霍布斯那里轉變?yōu)闉樯眢w的二分法——“理性—激情”,至于霍布斯非常強調的意志對柏拉圖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詞。
國家是由人的身體構成,《利維坦》通過卷首圖隱喻性表達了這一點,象征國家的“巨人”由眾多人的身體組成。②霍布斯在引言中提出了“身體—國家”的類比:主權是靈魂,官員是關節(jié),賞罰是神經(jīng),公平是理智,法律是意志,和睦是健康,動亂是疾病,內戰(zhàn)是死亡。[5]1國家和人的類比由柏拉圖那里“國家與靈魂”的類比變成了“國家與身體”的類比。憲法面對的不再是靈魂的秩序如何可能問題,而是身體的秩序如何可能的問題。[1]68恰如有學者所言,在霍布斯那里,“政治與法律的技藝的精髓就是安排好人類身體的秩序”,[11]明顯區(qū)別于柏拉圖那里對人類靈魂秩序的安排。
二、認識論
霍布斯反對天賦觀念論,認為“沒有什么觀念是從我們心里產生并且居住在我們心里的”,[12]包括上帝和靈魂這些觀念。一切知識和觀念都來源于感覺,“如果現(xiàn)象就是我們借以了解所有其他事物的原則,我們就必須承認感覺就是我們借以了解那些原則的原則了,而且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知識都是由感覺得來的?!盵7]400感覺的本性是身體內部的運動。具體地說,是身體內部的兩種相互對立的運動:一種是外界物體或對象(object)對感覺器官施加壓力而引起的運動,這種運動通過神經(jīng)傳到大腦,再傳到心臟;心臟針對這種運動產生反壓力或想要表達自身的意向(endeavour)。由于這種意向是朝外的,看起來好像是外在物體,這一假象或幻象(seeing or fancy)就是霍布斯所說的感覺。在這兩種對立的運動過程中,霍布斯一方面肯定了感覺來源于外界客觀存在的物體;但另一方面又強調感覺是客觀物體的主觀映像。因此,感覺的映像并不是外界物體本身固有的性質。感覺的映像與感覺的對象并不是同一的東西,這也就意味著通過感覺只能認識映像的事物,而不能認識外界事物本身。換言之,感覺具有“欺騙性”。
身體器官對外界物體有五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5]403在這五種感覺中以觸覺最為根本,這又與物體的物質性相關。感覺從根本上講源于世界物體之間的對抗性存在,即身體器官與外界物質性物體之間存在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這種對抗性通過觸覺最容易感受到?;舨妓雇ㄟ^日常經(jīng)驗來說明,在普通人的的感覺中,不是宇宙的全部都可以稱為物體,只有通過觸覺感覺到對他們的力產生抵抗的東西,或者用視覺感覺到阻礙他們看到更遠的前景的東西,才算是物體。[5]308在霍布斯的解釋中,視覺其實依賴于觸覺,或者說他把視覺解釋為一種觸覺,因為視覺感覺是由于物體的物質性對身體器官的阻礙或對抗所引起,這種阻礙和對抗最直接的感覺是觸覺。也就說,觸覺是直接的感覺,視覺是間接的感覺。[5]4
在霍布斯的認識論中,存在是由于物質性對抗性的存在,這種存在是通過觸覺感覺出來的。按照這種意義來講,物質性、對抗性與可觸知性都是一回事。對身體存在的最大的對抗來自他人對身體的毀滅,即奪走生命,這是身體通過觸覺經(jīng)驗到的,這種感覺構成了人類認識的出發(fā)點。我們由此可以理解為什么霍布斯把對暴死的恐懼而不是虛榮作為憲法的道德基礎,因為前者與觸覺相連,后者與視覺相連——我們在意的是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希望得到別人的承認。
感覺在對象不在場時,還會繼續(xù)存在,這種漸次消失的感覺就是想象(imagination)。想象和記憶(memory)是一碼事,只是由于不同的考慮而具有不同的名稱。對于漸次消失的感覺,當我們要表達事物本身(幻象本身)時,稱之為想象;當我們要表達衰退的過程,就稱之為記憶。“根據(jù)過去的經(jīng)驗而對未來作出假定”被稱為慎慮(prudence)[5]16,它是想象的最后產物。無論是記憶還是慎慮都是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之上,二者都能在感覺世界中找到與之相對應的對象。
通過感覺經(jīng)驗提供的只是關于事實的知識,霍布斯稱它為是絕對知識,即關于“是什么”的知識。絕對知識包括感覺和記憶。人的認識不能止步于感覺經(jīng)驗,“如果在對結果的經(jīng)驗上,增添了關于它產生的知識,即關于它的‘構成性原因(constitutive cause)的知識,那么我們就知道了一切可能被了解的東西” [13]192?;舨妓狗Q這種“關于原因的知識”為“學識”(science),霍布斯稱為“有條件的知識”,也就是關于“為什么(Why they are)”的知識。
原因知識的探求不是通過經(jīng)驗觀察方式,而是通過推理方式。關于推理的知識稱為科學(science),也稱為哲學。正如奧克肖特所總結:“關于原因的知識就是哲學的探尋,因為哲學就是推理?!盵13]192哲學是經(jīng)過推理獲得的原因知識。因此,關于事物的感覺與經(jīng)驗雖然是知識,但是它們是由自然直接賦予的,而不是通過推理得到的,因而不屬于哲學。慎慮也不屬于哲學,因為慎慮不過是基于經(jīng)驗的推測,而經(jīng)驗只是記憶。
霍布斯把推理限制在一個由原因構成的世界,對于沒有原因或者獨立存在的最初事物(神圣之物或自然之物)就不屬于哲學討論的范疇。正是在這個地方,霍布斯的身體憲法學與柏拉圖的靈魂憲法學在認識論上有明顯的區(qū)別,柏拉圖對城邦憲法的研究,并沒有忽視對神圣之物或自然之物的研究,相反,他把對神圣之物或自然之物的研究作為對城邦憲法研究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說,柏拉圖的靈魂憲法學是一種面向整全(the whole)的憲法。城邦憲法根源于靈魂憲法,“人類靈魂是整全中唯一向整全開放的部分,因此比其他事物更接近整全”[14]。靈魂憲法又來源于一個超越存在的善(good),善是萬事萬物存在的總原因。霍布斯的身體憲法學不但摒棄了對神圣之物或自然之物的探索,而且摒棄了對靈魂的探索,這就意味著它失去了面向整全的可能性。
哲學致力于原因知識的探究,這是“因為關于原因的知識使人更好地以最有利的方式對現(xiàn)在進行安排”[5]77。這與他的哲學目的相吻合:“我們可以利用事先看到的結果來為我們謀取利益,或者可以通過把一些物體相互地應用到另一些物體上,在物質、力量和工業(yè)所及的限度之內,產生出類似于我們心靈所設想的那些結果?!盵7]20-21哲學就是為了獲得舒適便利生活效果的手段,也就是為了純粹滿足人類利益的需要,而不是為了理解而理解或為了知識而知識。[1]68霍布斯明確提出:“知識的目的是力量。” [7]21這與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和??碌摹爸R就是權力”的觀念僅一步之遙。古典時期的宇宙的目的論被作為目的的知識所取代,“這意味著世界本身不需要目的,因此,僅僅蘊涵在認知中的目的就足夠了”[15]。
三、方法論
霍布斯認為哲學的對象是物體,物體又分為兩類:自然物體(natural bodies)和人造物體(artificial bodies),后者又稱為政治物體(bodies politic)。與之相應,他的哲學分為自然哲學(natural philosophy和政治哲學(civil philosophy)。政治哲學又稱公民哲學,它包含憲法學或憲法哲學。在霍布斯的哲學體系中,自然哲學和政治哲學的關系如何?這是學界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施特勞斯在《霍布斯的政治哲學》(1936年出版)中認為,霍布斯40多歲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歐幾里德的《幾何原理》之后才轉向自然哲學,③而在此之前他的政治哲學已基本形成,因此,霍布斯的政治哲學不僅獨立于他的自然哲學,而且先于他的自然哲學。[16]但隨著霍布斯早期作品《第一原理簡論》的發(fā)現(xiàn),施特勞斯的觀點已被改變。霍布斯在《第一原理簡論》中用歐幾里德的方法建構的機械論原理。華特金斯認為,除流射理論以外,書中的觀念都基本上毫無變動地進入了他后來的哲學和政治著作之中,因此,在霍布斯的政治哲學牢固確立以前,他就已經(jīng)是一個機械論者。[17]32薩拜因同樣認為:“霍布斯的體系是最早把政治哲學視作機械科學知識之一部分的真誠嘗試”。[18]施特勞斯在《自然權利與歷史》(1953年出版)中也修正了以前的觀點,“要想理解霍布斯的政治哲學,我們一定不能忽視他的自然哲學”[19]173。施特勞斯的告誡完全適用于對政治哲學著作——《利維坦》的理解,第一部分“論人類”對人性基礎的分析運用的是自然哲學中的機械唯物主義方法(在《論物體》中進行了系統(tǒng)的闡述),即把人的身體當作自然物體來分析。④
據(jù)霍布斯自己解釋,他在政治哲學方面的成果要歸功于借鑒了自然哲學的一種新的方法——分析-綜合法或者分解-組合法。“我們用來發(fā)現(xiàn)事物的原因的方法,或者是組合法,或者是分解法,或者部分組合法與部分分解法,此外沒有什么別的方法。而分解法通常又稱為分析方法,組合法又稱為綜合方法?!盵7]85這種研究方法發(fā)端于帕多瓦學派(the School of Padua)的分解-組合法。分解-組合法形成并發(fā)展于中世紀的帕多瓦學院,“分解”最初意味的是“身體解剖”。帕多瓦學派的分解-組合法要義是,“了解事物的方法,在行為或思想上把事物拆開,確定其零件的本質,然后再把它配置好——分解它再重組它”[17]46-47。十四世紀一個名叫德·阿巴諾(Pietrod d Abano)的作者談到過“分解-組合法”:“組合法與第一種方法相反。你由那已經(jīng)被分解的東西開始著手,然后回想這個被分解的東西,再次以適當?shù)捻樞虬阉鼈兘M合在一起?!盵17]47哈維把分解-組合法運用到生物原理的研究之中,伽利略把分解-組合法運用到機械原理之中。哈維和伽利略由于找到了恰當?shù)姆椒?,他們因此建立起了真正的科學?;舨妓箤@兩位科學家贊賞不已,稱“第一個向我們打開了宇宙自然哲學的大門,使之成為運動本性的知識”的是伽利略,而自然哲學中最有益的人體科學(the science of mans body)是由哈維最早發(fā)現(xiàn)。[7]5
受哈維和伽利略把分解-組合法運用到自然哲學成功的啟示,霍布斯把分解-組合法運用到政治哲學領域,并稱之為分析-綜合法?;舨妓乖凇墩摴瘛分伦x者的前言介紹了分析-綜合法如何應用于政治哲學(公民哲學)的研究,對國家、正義、權利和義務等政治事實的分析,類似對于鐘表的分析,“除非將它拆開,分別研究其部件的材料、形狀和運動,不然就無從知曉每個部件和齒輪的作用”[20]。霍布斯確信,他憑借分析-綜合法就可以在政治哲學中完成伽利略和哈維在自然哲學中所完成的偉業(yè),“因為在我自己的著作《論公民》出版之前,是根本無所謂公民哲學的”[7]6。在《利維坦》中對憲法的分析采用的正是分析-綜合法。分析法將憲法“拆開”來分析,首先把憲法還原為“自然狀態(tài)”(state of nature)下人與人之間締結的契約,再把契約分析為個人的身體意志,最后又把個人的身體意志化約為一種身體激情。綜合法指的是反過來從個人的身體激情產生出身體意志,再把眾多身體意志整合為一個契約(集體意志),最后在契約基礎上產生憲法。從這個過程來看,《利維坦》第一部分“論人類”就是運用分析法描述憲法被拆開的過程;第二部分“論國家”運用綜合法描述憲法重新組裝的過程。
霍布斯認為,要探求事物的原因,一方面需要分析法,另一方面又需要綜合法。因此,分析-綜合法是關于原因知識推理的“最便捷”的方法。⑤但是通過分析-綜合法獲得的原因知識在自然哲學和政治哲學中的性質絕對不一樣。對于自然物體而言,人類只能根據(jù)原因性假設進行推理。雖然我們知道自然結果是運動造成的,但是究竟是哪種運動造成的,人類是無從得知的,它依然隱藏在神秘的自然深處。由此,關于自然結果產生的原因,人類的理性只能作出各種假設來加以說明。當然我們要求這種假設首先“應該是可以想象的”,其次是“通過對這些事實的承認,現(xiàn)象必須性可獲得證明”,最后是“不得有任何謬論從中衍生”[21]。提出這種假設的前提是:“我們只能理解我們所創(chuàng)造的事物。既然我們并未創(chuàng)造自然的存在物,嚴格說來,它們就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盵19]177因此,依據(jù)這種假設得出的原因“只能說是最大可能性的原因并非實際的原因,但畢竟是人類理性可認識的原因”[1]73。
相比于分析-綜合法應用到自然哲學,獲得的是假設性、猜想性的原因知識;分析-綜合法應用到政治哲學,得到的卻是可證明的、確定性的原因知識。政治物體與幾何圖形一樣,都屬于人造物體,幾何圖形是我們自己繪制和描述的,契約(憲法)和國家是我們自己創(chuàng)造和制定的。對于人造物體的原因的推理完全是可證明和確定性的,因為這“不過是推演我們自己運作的結論”而已。正在這個意義上,霍布斯贊譽“幾何學是上帝眷顧而賜給人類的唯一科學”。[5]22自然哲學之所以不能獲得幾何哲學和政治哲學那樣的確定性,正是因為自然結果的原因并非我們人為建構的。
霍布斯通過從神秘莫測的自然退回到人類理性的世界——個人造物的世界,他由此從漫無目標的因果之流進入了一個人為的安全島,這個安全島的創(chuàng)造“確保了一種唯物主義的和機械論的哲學或科學的可能,與此同時又沒有強迫人們去設定一個不可化約為被動的物質的靈魂或心靈”[19]177?;舨妓乖诋敃r自然哲學絕望的地方看到了希望,在它懷疑的地方,建立了確定性。恰如霍布斯自己所言:“在一片懷疑的陰霾中露出的一線理性之光,指引我們走向豁然開朗的境界,那么它就是我們探討的出發(fā)點,就是我們消除懷疑過程中尋找的指路明燈。”[22]
四、結語
霍布斯不滿足古典憲法學“對人性過于膚淺的認識”[23],企圖把憲法學建立在對人性更加堅實的認識基礎上。這使他從身體而不是靈魂出發(fā)來構建他的憲法學,他的憲法學也因此稱為身體憲法學,以區(qū)別于古典的靈魂憲法學。相比古典靈魂憲法學,身體憲法學解決的是身體秩序如何可能的問題,而非靈魂秩序如何可能的問題;身體憲法學認識的基礎是身體感覺,而非靈魂;身體憲法學認識論的范圍是研究原因知識,而非整全知識。身體憲法學的研究方法是分析-綜合法,這種研究方法來自于自然科學中對人體研究的分解-組合法。分析-綜合法首先把憲法還原為個人的身體意志,再反過來從個人的身體意志推導出憲法。通過分析-綜合法獲得的憲法學知識是確定性的原因知識,而非假設性、猜想性的原因知識。這是因為憲法是我們人為制定的,對于它形成的原因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推理認識?;舨妓篂榱俗非笊眢w憲法學的確定性和可理解性,而摒棄了對靈魂的研究。我們不能因為不能認識靈魂而否認它的存在,因此,霍布斯對人性的認識是不整全的,建立在此人性基礎之上的憲法學也必然是不整全的。這是霍布斯身體憲法學存在的問題,也是現(xiàn)代憲法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注釋:
① 戴雪切斷了憲法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使憲法學無論從研究對象還是研究方法上都成為一門獨立的、自治的學科,詹寧斯由此稱戴雪是“將法學方法適用于英國公法的第一人”。轉引自[英]馬丁·洛克林著《公法與政治理論》,鄭戈譯,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29、197頁。
② 斯金納認為,繪圖能用一種極為有力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形式呈現(xiàn)出作者的觀點,卷首圖是進入霍布斯書本的門徑。對1651年出版的《利維坦》的卷首圖的細致解讀,請參見[英]昆廷·斯金納著《國家與自由:斯金納訪華講演錄》,李強、張新剛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76-99頁。
③ 這種轉變發(fā)生在1629年至1630年霍布斯周游歐洲大陸期間,在一位先生屋里,霍布斯發(fā)現(xiàn)桌子上有一本歐幾里德的《幾何原理》。當他讀到“定理47”時,他說:“這不能!”于是他開始對這個定理進行證明。這個證明又引他去看前面的定理。最后,它被折服了。這使他愛上了幾何學。[美]A.P.馬蒂尼奇著《霍布斯傳》,陳玉明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9頁。
④ 在第一部分第一篇“論感覺”中,霍布斯特意表明了該部分與自然哲學著作的內在聯(lián)系。他說:“認識感覺的自然原因,對目前的討論說來并不十分必要,我在其他地方已經(jīng)著文(《論物體》,筆者加)詳加討論。但為了使我目前的方法每一部分都充實起來,在這里還要把這個問題簡單提一下?!?[英]霍布斯著《利維坦》,黎思復、黎延弼譯,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第4頁。
⑤ 霍布斯認為:“方法就是根據(jù)結果的已知原因來發(fā)現(xiàn)結果,或者根據(jù)原因的已知結果來發(fā)現(xiàn)原因時所采用的最便捷的道路。”[英]霍布斯著《論物體》,段德智譯,商務印書館2019年版,第85頁。
參考文獻:
[1] 汪祥勝.從靈魂到身體:西方憲法哲學古今變化的一種研究[D]. 蘇州:蘇州大學,2013.
[2] SCHMITT C. The Leviathan in the State Theory of Thomas Hobbes: Meaning and Failure of a Political Symbol[M]. SCHWAB G,HILFSTEIN E,trans.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1996: 67.
[3] 張千帆. 作為元憲法的社會契約[J]. 比較法研究,2018(4):157-175.
[4] 汪祥勝. 霍布斯的“身體憲法哲學”[J]. 北方法學,2014(2):134-140.
[5] 霍布斯. 利維坦[M]. 黎思復,黎延弼, 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6] 柏拉圖. 理想國[M]. 郭斌和,張竹明,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147.
[7] 霍布斯. 論物體[M]. 段德智,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8] 吳增定.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xiàn)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102.
[9] 馬克·里拉. 夭折的上帝:宗教、政治與現(xiàn)代西方[M]. 蕭易,譯. 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47.
[10] 史蒂芬·B·斯密什. 政治哲學[M]. 賀晴川,譯. 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165.
[11] 林國華. 身體、靈魂與主權者的權力[N]. 法制日報,2008-08-06(理論版).
[12] 笛卡爾. 第一哲學沉思錄[M]. 龐景仁,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195.
[13] 奧克肖特.《利維坦》導讀[M]// 渠敬東.應星,譯. 現(xiàn)代政治與自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4] 列奧·施特勞斯. 什么是政治哲學[M].李世祥,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30.
[15] STRAUSS L. 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3: 176..
[16] 列奧·施特勞斯. 霍布斯的政治哲學:基礎與起源[M]. 申彤,譯. 北京:譯林出版社,2001:34-35.
[17] 華特金斯. 霍布斯[M]. 藍玉人,譯. 臺北:遠景出版事業(yè)公司,1985.
[18] 喬治·薩拜因. 政治學說史:下卷[M]. 鄧正來,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40.
[19] 列奧·施特勞斯. 自然權利與歷史[M]. 彭剛,譯. 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3.
[20] 霍布斯. 論公民:致讀者的前言[M]. 應星,馮克利,譯.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3:9.
[21] 史蒂文·夏平,西蒙·謝弗. 利維坦與空氣泵:霍布斯、玻意爾與實驗生活[M]. 蔡佩君,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44.
[22] 霍布斯. 論公民:獻辭[M]. 應星,馮克利,譯.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3:4.
[23] 列奧·施特勞斯. 斯賓諾莎的宗教批判[M]. 李永晶,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2013:148.
責任編輯? ? 趙文清
Hobbess Theory of Constitution of the Body: Theory of Human Nature,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WANG? Xiangsheng
(School of Marxism,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 China)
Abstract: Hobbess constitutional jurisprudence is called Theory of constitution of the Body becaus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regards a human being as a moving body, driven by passi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epistemology is based on the senses of the body, and its width is to explores knowledge about the causes. The methodology is the resolutive and compositive method, which restores the constitution back to the body will, then deduces the constitution from body will.
Key? words: Hobbes;Theory of constitution of the Body; Theory of human nature; Epistemology; Method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