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琴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早在半個多世紀前,他就提出了教育與生活應該緊密相連,解放孩子的天性,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等多個教育思想。寫作可以加深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認識,記錄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但從目前的課堂情況看,很多小學教師的寫作課教學效率不高、質量不好,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母語。陶行知是我國杰出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在教育界有廣泛影響,采用他的教育理念并加以創(chuàng)新,能有效提高小學作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1.淺析當前我國小學作文教學的不足之處
1.1 小學生認識能力處于淺層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處于認識世界的初級階段,因此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會存在理解有偏差的問題,這也是教師進行寫作指導時面臨的一大問題。小學生能將心中的所想表達出來已經(jīng)很不容易,如果硬性要求他們連詞造句、語言優(yōu)美,未免過于苛刻。學生的認知能力較差,吸收不了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使課堂教學效率大打折扣。
1.2 作文任務完成質量不夠高
為了更快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和家長通常采用多寫多做的方式,會給學生多布置一些作業(yè)、任務等,這就使學生每天面對很大的壓力,課下沒有時間玩耍,都用于學習。并且要學的不只有語文這一門學科,還有很多學科,都會布置作業(yè),所以學生很難抽出時間寫作文,也沒精力鉆研教師所講的寫作技巧。通常情況下,面對作文,學生經(jīng)常敷衍了事,很難保證寫作質量。寫作質量不高,無法靈活運用寫作技巧這兩個重大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1.3 小學生缺乏高昂的寫作興趣
隨著教育改革,教材內(nèi)容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增了很多優(yōu)秀的文章,目的就是讓學生積累語文知識。但是,教師經(jīng)常會因為趕進度,而忽略將課本內(nèi)容與寫作相聯(lián)系,使得課本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充分利用課本資源,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本內(nèi)容,還能夠提升其寫作水平,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靈活掌握寫作技巧。在掌握這些方法和技巧后,學生會對寫作產(chǎn)生信心,從而擁有高昂的寫作興趣,愿意積極主動地寫作,這樣,自然能寫出佳作。
1.4 教師教學方法機械化
目前,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壓力比較大,不僅要考慮學生年紀、認知能力的問題,還要思考將課本內(nèi)容與寫作緊密相連,這樣就加大了教師備課的難度。雖然教師在寫作方面采用不少創(chuàng)新方法,但是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一項就是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寫作某一話題,限制學生的想象力。
2.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2.1在生活中增加學生的知識素材積累
寫作離不開生活,寫作來源于生活,陶行知提倡讓學生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寫出具有生活特色的文學作品。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著重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細節(jié)的細心觀察、記錄,增添文章的真實性,提升寫作水平。
2.2在實踐中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寫作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著重強調(diào)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寫作的自主性,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領,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從而愿意積極主動地寫作文。比如,冬季下第一場大雪時,可以組織學生到雪地上玩耍,玩耍后讓學生把玩樂的情形記錄下來,或者表達自己的感受,挑幾篇寫得好的文章,在課堂上朗讀,讓學生學習、借鑒。
2.3了解學生寫作認知能力特征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該分析學生寫作認知能力的特征,運用適合學生的教育方法。比如,采用教學合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讓學生探究所學內(nèi)容,了解文字背后蘊含的道理。并且在具體的寫作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引領學生通過觀察了解事物背后蘊含的深意。還要鼓勵學生換位思考,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寫作,表達真實情感。
2.4沖破束縛,大膽創(chuàng)新
教育家陶行知極為看重創(chuàng)新性教育,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世界的認知還不夠全面,腦子里的想法也是天馬行空,教師應該尊重他們的這些想法,并給予支持和鼓勵,這就是學生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的開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沖破傳統(tǒng)束縛,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想象,寫出情節(jié)生動有趣的作文,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讓學生愛上寫作,愿意積極主動地寫作。
綜上所述,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對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教師應該深刻分析當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解決。同時,還要對陶行知教育理念進行深度剖析,將之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