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吉 王佳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更有針對性、更有效地進行物理教學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文章以“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教學設計為例,討論了在不同選課組合中進行授課時的不同處理方法。
關鍵詞:新高考;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3-6148(2020)9-0067-3
2018年重慶市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要求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在一系列的改革方案中,其中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由原來的文理分科方式變?yōu)椤?+1+2”選課方式。在這種選課方式中有12種組合方案供學生選擇,相對于原來的文理分科方式,該選課方式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隨之而來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諸如,選擇不同組合的學生對同一學科的學習能力存在很大差異,要解決這些問題沒有以往的經驗可供借鑒,只能摸索前行。
圖1為我校選課分班前物理測驗成績(滿分為100分)對比分析柱狀圖。從圖中可以看出,不同選課組合的物理平均分最高和最低相差十幾分,說明不同選課組合的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存在較大差異。雖然可通過組合搭配分班等方式盡量縮小班級間的這種差異,但差異依然較大。針對這種差異,怎樣才能更有針對性、更有效地進行物理教學,這是目前高中物理教師亟待研究的問題。
為了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案,筆者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實踐,針對不同選課組合、不同層次班級進行教學時,在教學的進度、深度和難度等方面進行了調整。對物理學習能力較強的組合,在打牢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嘗試在教學中增加探究實驗和開放性問題,適當地補充一些物理競賽中預賽難度的知識,讓學優(yōu)者能開闊物理視野,提高物理思維能力;對物理學習能力較弱的組合,特別是由物理和文科構成的組合,可以從最簡單、最基礎的物理知識出發(fā),循序漸進。在課堂教學中多設計一些有趣的實驗,讓學生首先喜歡物理,不懼怕物理,在此基礎上逐步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下面就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3-1第二章第7節(jié)中“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教學設計為例,探討新高考背景下不同選課組合中的物理教學實踐。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是《恒定電流》這一章的重難點,需要學生從研究熟悉的部分電路過渡到研究陌生的閉合電路。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和路端電壓與負載電阻的關系,難點是閉合電路中各部分電勢升降之間的關系和路端電壓與負載電阻的關系。在教學中首先以一個演示實驗引入新課(如圖2),先閉合開關S1,如圖2(b),再閉合開關S2,如圖2(c),引導學生觀察燈泡L1的亮度變化,發(fā)現在兩個開關都閉合時燈泡L1的亮度比只閉合開關S1時變暗了,讓學生認識到要解釋這種實驗現象必須要研究閉合電路。通過這個導入實驗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在學生弄清楚內、外電路和閉合電路的概念后,接下來的難點是如何讓學生掌握內、外電路電勢降落之間的關系,從而掌握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在教學實踐中,針對不同選課組合的學生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對于物理學習能力較弱的組合,如果從電路中各部分電學元件的角度研究電路中電勢升降關系,特別是涉及到電源內部電勢升降時,學生接受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討論內、外電路電勢升降關系,學生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
在新高考背景下,不同選課組合的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教學內容進行不同的處理,既可以使基礎差、物理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學有所獲,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物理思維能力得到提高。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實施該方案班級中的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物理思維和物理成績等方面都有一定提高。當然,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需要在后續(xù)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物理選修3-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物理必修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史孝武.改進物理實驗教學 發(fā)揮實驗探究功能——以《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為例[J].物理教學探討,2015,33(5):7-8.
[5]王治國.《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教法研究與建議[J].物理教學探討,2017,35(1):19-21.
(欄目編輯? ? 張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