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壽
(江蘇省邳州市運河中學 221300)
高中階段,光電效應的內(nèi)容比較單薄,形式比較簡單,但是因為過程比較抽象,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導致得分率一直較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將抽象問題具體化,我們在宏觀領域找一個與之相似的情景進行類比.比如,如圖1,在一堵墻上用細線拴著一些橡膠球,用子彈打橡膠球并留在橡膠球內(nèi),然后共同向右碰撞墻壁再反彈并拉斷細線,橡膠球就脫離了墻壁的約束成為“自由球”.這個情景中,墻壁可被類比為光電效應中的金屬板,橡膠球可被類比為金屬板上的表層電子,子彈可被類比為光子.(由于高中階段只探究電子吸收一個光子發(fā)生光電效應的問題,這里與之對應的,假設一只橡膠球只能被一顆子彈擊中且沒有機械能損失).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大腦中形成較為清晰的圖景.對光電效應以及相關知識的建構和生成有極大的幫助.
光電效應的實驗表明,入射光的頻率低于某一數(shù)值vc(截止頻率)時不能發(fā)生光電效應,不同金屬的截止頻率不同.這是因為金屬表面層內(nèi)存在一種阻礙電子逃逸的力,電子要從金屬中掙脫出來,必須克服這種阻礙做功,不同金屬表面層內(nèi)的力不同,這個功的最小值(逸出功)就不同,截止頻率就不同.
這種情況可這樣類比,在圖1所示的情景中,只有子彈的能量大于某一臨界值,才能讓橡膠球最終拉斷細線成為“自由球”,這個能量對應的頻率可被類比為金屬的截止頻率.拉斷不同規(guī)格的細線所需要的能量不同,拉斷細線所需要的能量越多,要求子彈的能量越高,即對應的頻率越高.所以,拉斷細線所需要的能量取決于細線的規(guī)格,細線的規(guī)格被類比于金屬種類.
在如圖2所示的電路中,若光照強度不變,隨著電壓的增大,光電流趨于一個飽和值,若光照強度增強,則飽和電流增大.這是因為光照強度一定時,單位時間內(nèi)能產(chǎn)生的光電子數(shù)目是一定的,光照強度增強,則單位時間內(nèi)能產(chǎn)生的光電子數(shù)目增多.
這一規(guī)律可做如下類比,如圖3,在天花板上用細線懸吊著一些橡膠球,用能量一定的子彈打橡膠球,橡膠球拉斷細線后開始下落,若單位時間內(nèi)打出子彈的數(shù)目一定,則能下落的橡膠球的數(shù)目也一定.
在靜電場中曾經(jīng)把電勢差類比為“重勢差”gh,在光電效應的實驗中改變電壓U,相當于該情景中改變重力加速度g.
若無重力加速度(g=0),由于被擊落的有些橡膠球的初速度不沿豎直方向,被擊落后沿直線飛出窗外,不能落到地板上(如圖4中虛線所示).若有重力加速度,被擊落的初速度不豎直的橡膠球的運動軌跡是拋物線(如圖4中曲線所示),而且重力加速度越大,軌跡拋物線的末端越接近豎直方向,橡膠球越不容易飛出窗外,所以,重力加速度越大,能落到地板上的橡膠球越多,當重力加速度增大到某一數(shù)值時,被擊落的橡膠球能全部落到地板上,繼續(xù)增大重力加速度,單位時間內(nèi)落到地板上的橡膠球的數(shù)量不再增多.單位時間落到地板上的橡膠球數(shù)量的最大值與打出的子彈數(shù)目有關,單位時間打出的子彈數(shù)目越多,落到地板上的橡膠球的數(shù)量的最大值越大.
在光電效應中,金屬中的電子吸收一個光子獲得的能量是hv,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來克服金屬的逸出功W0,剩下的表現(xiàn)為逸出后電子的初動能Ek,即Ek=hv-W0.
這個規(guī)律可以類比如下,若橡膠球從子彈中獲得的機械能為E,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來拉斷細線做功W0,剩下的以動能的形式儲存在橡膠球內(nèi),即Ek=E-W0.
總之,雖然不能類比該模型理解光電效應的瞬時性,但該類比的過程能讓學生對光電效應的認識更加直觀,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分析力學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意識到不同知識領域內(nèi)規(guī)律的相似性,還為分析研究抽象物理問題找到了新方法,更為學生學習物理建立了信心、提高了興趣.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