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摘要:只有讓小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發(fā)揮其主體作用,才能真正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體現(xiàn)把課堂交還給學生的教學思想,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參與、主動學習的主體意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學生學習語文,課堂是體現(xiàn)學生主體的主要陣地,也是讓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展開豐富多彩的活動場所。只有讓小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發(fā)揮其主體作用,才能真正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體現(xiàn)把課堂交還給學生的教學思想,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參與、主動學習的主體意識。為此,創(chuàng)設靈活多變的語文課堂應是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質(zhì)量,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主要方法。如何創(chuàng)設靈活多變的課堂,提高學生主動意識,我想,具體的實踐做法可從以下開展:
一、移情體驗,讓小學語文課堂更活潑
小學語文課堂如同生活中的舞臺,學生是舞臺的主角,教師則導演與策劃。一臺好戲需要導演的精心策劃,一堂好的語文課也需要老師精心的導演,才能有活潑、寬松的課堂氣氛,才能熏陶、感染學生,讓其批文入情、移情入文,真正達到文人合一之目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移情體驗和角色激情扮演,以達到“演出”中內(nèi)化文體,移情熏陶,真正把文本內(nèi)涵內(nèi)化于胸,產(chǎn)生共鳴。如,教學《海倫凱勒》一課,首先,上課伊始教師還是采用移情體驗的方法和同學們作個小游戲:蒙上學生雙眼讓其去抓另一個學生。同時要求既不允許被蒙眼的學生說話,還不允許被蒙眼的學生求助,看誰抓住另個學生的速度快;其次,對被蒙眼的學生進行采訪,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被蒙眼后的感受。從孤獨無助、害怕惶恐,到不方便,受人嘲笑,學生們議得熱烈,生活感受深刻。最后,教師導入課文,移情體驗:“現(xiàn)在,海倫凱勒就像你們剛才被蒙上眼睛一樣,而且是終生如此……”。通過這種游戲扮演,這種移情扮演,使學生對本文中海倫凱勒的處境及其難受理解理深刻,內(nèi)化了文本,為后文理解海倫不屈不撓精神,作了完美的鋪墊。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們從實踐中體現(xiàn)學習的樂趣,比我們空洞的講解更有創(chuàng)意也更有效。同時,也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學得更主動更積極,使課堂更具活力。
二、融于生活,讓小學語文課堂更開放
語文原本來源于生活,自然也應回歸生活。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把課堂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緊密聯(lián)系起來。只有學生親身經(jīng)歷、耳濡目染事物,他們才能在熟知中凝煉感性認識,從而上升成理性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把握好教材自身特點,揣摩好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的銜接,讓學生在學文中融入生活情感,同時也把課堂中的知識帶入課外生活中去應用。從而達到教學相長,教為應用的具體目的。
三、多重想像,讓語文課堂更加豐富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是知識源泉。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只有這樣才能填補教材的空白,拓展教學資源,豐富文本表達的內(nèi)涵,使教學活動更創(chuàng)新,更具生氣。如教學《船長》一文中,諾曼底號被瑪麗號巨輪撞擊后,人們“亂的不可開交”場面的想像也是一例。“亂得不可開交”就為船長指揮大家救人“井然有序”,產(chǎn)生鮮明的對比,并以此來烘托船長高大形象。因此想像“亂得不可開交”也屬豐富課堂一類。合理的想像,調(diào)動了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由于是自己的想像,帶有自己個性化特點,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豐富想像,互相碰撞、互相啟發(fā),還能產(chǎn)生新的智慧火花。為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起了推波助瀾和激蕩回應的作用。
四、讀寫結合,讓語文課堂更有效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這其中除了強調(diào)要注重圈點勾畫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動筆寫。讀能陶冶性情,寫方能抒其心態(tài),光讀不寫,學生往往猶如蜻蜓點水,只能獲得浮光掠影的粗淺認識。只有讀寫結合,學生才能在主動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章內(nèi)涵的理解和體驗,才能有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和獨特感受,從而享受讀書和審美樂趣。
五、多管齊下,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由于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和發(fā)展,真正的為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質(zhì)變的飛躍,真正的語文教學改革的春天已來臨。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新《課程改革綱要》的頒布,語文課堂教學改革風起云涌,我們真正告別了“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時代。這就讓我們新時期的小學語文課堂改革更具活力。雖然我們現(xiàn)在看來,好多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有溢、過之嫌,大都有時之士都在糾偏,都反對過多的多媒體及新方法對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干擾,但這與多種媒介、多管齊下學習語文的大方向并沒有矛盾。大家不是排斥多種媒介、多種方法,只是研究多種媒介、多種方法結合語文課堂,誰更有有效的問題。我想多管齊下才能讓語文學習課堂更精彩。比如:傳統(tǒng)方法指導學生讀課文《黃果樹瀑布》有關段落,我們總是指導、示范、訓練、評價、再指導等,但這些方法有些調(diào)皮同學還會用調(diào)侃語氣來朗讀,來故意破壞,整個引導就會泡湯……如換種方法,用音樂配上去,再調(diào)皮的學生他也不愿去破壞這種朗讀氣氛。因為音樂有種不可抗拒的力量,還能深化黃果樹瀑布的美。用配樂這種方法加入朗讀指導不是更精彩嗎?再如,好多文本、圖片由于本身篇幅的緣故,沒有相關的資料說明,教師如多種方法進行補足,在單位時間增大文本內(nèi)涵,不是更豐富語文課堂嗎?道理我不想贅述,相信每個教師都希望應用多種新的方法,來使課堂更具效果,更具活力。我們不是不相信、不應用多媒體和許多新鮮的教法,而是應鉆研多種方法如何結合,如何穿插,如何形成一練達到最優(yōu)的方法。所以,多管齊下,小學語文課堂一定會更精彩,更適于短時間、大容量更有效的未來小學語文發(fā)展趨勢。
作為一名不斷學習的語文教師,我想,我們應創(chuàng)設靈活、多變的小學語文課堂,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移情體驗,多重想象,疏導、結合等多管齊下的方法,定能讓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讓我們的學生學得更快樂、更有效,從而喜歡語文,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