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慶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在個體生命中的作用。聾啞學生是聾啞學校的教育對象,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如何以生為本挖掘聾啞學生異常心理狀況,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探索出對聾啞學生異常心理實施矯治的有效措施,是每個特殊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聾啞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xiàn)
1.自卑、孤僻。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帶來心理上的不健全,他們表現(xiàn)得非常悲觀、孤僻、自卑,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遇事畏縮,缺乏競爭的勇氣。不愿意與正常人交往、交流,只愿意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非常不自信,久而久之產生不合群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心理緊張不安,不敢與他人溝通,對社會認知的恐懼和陌生環(huán)境的反應十分敏感。
2.判斷是非的能力差,易上當受騙。由于聾生受到自身條件的限制,無法對語言文字進行深刻地理解,知識水平和思想水平的偏低,造成他們的道德觀念較為模糊,片面主觀地看待周圍發(fā)生的事情,無法正確地、深刻地判斷是非、好壞、善惡、美丑,易于受到社會上不良因素的的誘惑,常常把社會上不良的道德行為作為良好的道德行為來效仿。
3.依賴性強。一些聾啞兒童在家庭受到過多的照顧,養(yǎng)成依賴的習性。即使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不愿做,一味地等、靠、依附于他人,自主自立能力很差。
4.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很少考慮他人的利益、處境、心理感受,與他人關系疏遠,常發(fā)生沖突。
5.缺乏感恩之心。很多聾啞學生對父母的良苦用心和傾心付出,視而不見,覺得理所應當。面對社會給予的無私幫助,更有一種泰然受之的心理,他們覺得自己是殘疾人,健全人給予他們同情、關注和幫助,是應該的,是理所當然的。長此以往,勢必形成他們只知享用,不知回報,只知索取,不知感恩的心理。
二、對聾啞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及對策
1.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氛圍是對聾啞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條件
(1)創(chuàng)造民主、寬松的校園環(huán)境
在學校中,由于教師與學生所處的特殊地位和學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帶有很多強制性的管教方式。對學生的行為規(guī)定了許多禁區(qū),這也不行,那也不準,似乎學生的一切必須服從老師的意志,這就容易造成學生感到自己無能、羞怯、退縮,形成過分服從與依賴等心理品質,或者形成反抗、仇視、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為特征。因此,能否為學生提供一個民主、寬松的環(huán)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根本性的意義。
(2)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建立在平等、和諧師生關系上的師愛,不僅能增加學生對教師的信賴,而且也能促使聾啞學生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為自己內在的需要,積極去實現(xiàn)老師提出的希望。對于聾啞孩子,教師真誠的信任和理解會使他們感到一種人格的尊重,他們會主動向老師敞開心扉,訴說自己心中的秘密。這種愛能使老師隨時了解學生的心靈,從而及時幫助聾啞學生排除心理上的障礙。
2.進行心理輔導是矯正聾啞學生心理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
在心理輔導中,教師要掌握一定的疏導技術:
①教師要善于以情感人,耐心誠懇,使聾生意識到老師確實是為他好。
②要善于抓住學生心理深處的敏感點去攻破他們的心理防線,并幫助分析其問題。
③對不同聾生的心理問題要采取相應的應對策略,因勢利導,揚長避短,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對于活潑好動,愛好體育活動的學生,應積極培養(yǎng)他們體育活動的興趣,支持他們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在體育鍛煉中逐漸養(yǎng)成勇敢,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吃苦耐勞的性格傾向。
3.開設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是使聾啞學生放飛心情的好方式
針對聾生好動、好奇、貪玩、愛表現(xiàn)等特征,學??梢蚤_設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可以根據(jù)活動特點進行分類,設置成幾個活動角,以供不同性格學生參與。
(1)聊天角
學生在聊天角主要是以聊天的方式進行咨詢與輔導。學生在“閑聊”中不經(jīng)意地談出自己的苦惱、憂傷、憤怒等,老師可從中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痛苦、焦慮等,這樣打破了“咨詢”的神秘感。聊天角里的交談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除心理輔導教師與學生交談外,還可以進行生生交談,可一對一交談,也可以群體交談。這種方式是一種友好的協(xié)助,是一種愛心的合作。這樣就會營造出一種和諧、民主、寬松、自由的談話環(huán)境,使得學生自然而然地敞開心扉。
(2)發(fā)泄角
學生在發(fā)泄角主要是以情緒宣泄的方式接受心理咨詢與輔導。發(fā)泄角里有哈哈鏡、拳擊袋、涂鴉板、橡皮人等發(fā)泄工具。學生在發(fā)泄角可以對發(fā)泄工具采取砸、摔、涂、畫等方式,也可拼命運動、大喊大叫等。發(fā)泄是一種物理排解法,適合攻擊性強、性格內向的學生。當學生在發(fā)泄角充分宣泄了自己的苦悶、憤怒、無助等情緒后,心理輔導教師再對他做咨詢輔導。
4.指導聾啞學生進行自我心理健康調節(jié),是使他們心理素質提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幫助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2)教育學生樹立符合自己實際的奮斗目標;
(3)教育聾生正視生理缺陷,學會與人交往,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
(4)-教育學生常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有愛心地生活。
5.強化職業(yè)技術培訓,是消除聾生后顧之憂的有效措施
聾人在社會上受歧視,不僅因為殘疾,主要原因是聾人沒有生存能力,游手好閑,偷竊現(xiàn)象嚴重。如果有了技術,學會了生存,情況就會改變。面對現(xiàn)實,耷校應加強職業(yè)技術教育,培養(yǎng)耳聾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形成一技之長,使他們能適應現(xiàn)代生活的需要,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掌握技術后的耳聾學生,無疑打了強心劑,自信心十足,對待人、事的心態(tài)會發(fā)生明顯變化,自怨自棄心理大大改善,非常有益于健康心理的形成。
6.鼓勵聾啞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是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歸宿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聾啞學生適應社會,回歸主流。所以聾校應大膽地讓聾啞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擴大聾啞學生的生活圈子,增加他們的交往機會,學會交往,了解社會,熟悉社會,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消除由封閉隔閡而產生的心理誤區(qū)。聾??梢蚤_展多種社會公益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開辟校園社會廣角,增加外界信息的交流,拓展生活的空間,與普通學校開展“一助一”活動,與其他聾校結對子,讓聾啞學生走出孤獨,走出自卑,走出陰影,增強生活的信心,體驗人間的真情,改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