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勤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兒園的課程活動越來越關注孩子的興趣,關注孩子的生活,傾向班本化?!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加強與家庭、社區(qū)的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币I家園合作融入到班本課程的生成與實施中有利于幼兒更為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關鍵詞:教師引領;家園合作;班本課程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隨著“課程游戲化”項目的深入推進,教師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更新。在一次次的教研活動中,孩子的“興趣”,孩子的“需求”,孩子的“生活”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班本課程”作為關鍵詞,它的多樣性和適宜性也在不斷的被思考、被探究……。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家庭和幼兒園對于孩子的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將家園合作融入到幼兒園班本課程的探究中,發(fā)揮家園雙方的教育優(yōu)勢,在“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循環(huán)模式中,嘗試生成切實可行的班本課程。
一、家園合作——尋找 “生活”中的興趣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用生活來教育?!鄙畈粌H是幼兒成長和發(fā)展的天然土壤,也是幼兒園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同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幼兒樂于學習、積極創(chuàng)造的動力。家園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為幼兒創(chuàng)設機會,尋找“生活”中的興趣。
在小班主題《春天的旋律》的背景下,教師主動引領家長志愿者和孩子們一起走出教室,感受春天的天氣,尋找春天的秘密……,經過幼兒園的小竹林時,有孩子發(fā)現(xiàn)了小小的竹筍,大聲的說:“看,有竹筍!”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紛紛的圍過去,有的相信,有的不信?!斑@真的是竹筍嗎?”“竹筍怎么這么???”“樹山也有竹筍的?!薄⒆觽兗群闷嬗峙d奮。
二、家園合作——發(fā)現(xiàn) “生活”中的需求
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庇變旱纳顭o時不變,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而幼兒的生活離不開家庭和幼兒園這兩個因素,家園合作,共同關注幼兒生活中的興趣,分析思考,發(fā)現(xiàn)幼兒“生活”中的需求。
虞永平教授在《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中指出:“判斷幼兒教育是否有價值,最重要的標準就是這種教育能否滿足幼兒的需求?!碑敽⒆訉ふ业健吧睢敝械呐d趣——竹筍后,回到班級我們在班級群里開展了一次關于“竹筍資源”的交流……
首先,教師對孩子的興趣點進行探究和思考,區(qū)分孩子的興趣和需要,選擇有教育價值的點進行延伸和拓展。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孩子對竹筍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竹筍是我們通安樹山當?shù)氐囊环N特產,春天較為常見;“陌生”在于孩子對竹筍的特征并不了解,有些孩子甚至叫不出它的名字。
其次,對現(xiàn)有的課程資源進行分析,充分的挖掘和運用課程資源?!毒V要》中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良好的條件?!币环矫?,從幼兒園自身的資源,逐漸拓展和延伸。園所臨近樹山,有一大片竹林,春天竹林里的竹筍就是天然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課程資源不只是自然資源,還有音樂和文學作品等文化資源,比如:音樂《筍娃娃》、語言《竹子瑤》等,也可以在觀察、總結竹筍特征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歌曲和兒歌。其中家長的參與也非常重要,可以讓資源更全面和完整的運用,讓課程回歸生活。
最后,在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反復過程中,幼兒獲得發(fā)展,生成班本化系列活動《春天里的竹筍》。
三、家園合作——體驗“生活”中的多姿
陶行知先生強調:“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逼鋵嵸|是讓教育與家庭,教育與社會實際緊密聯(lián)系。在生活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會知識。
《綱要》也將幼兒快樂學習、生活、成長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多次強調了“體驗”、“感受”等關鍵詞。基于幼兒的興趣,基于幼兒的需求,生成了“春天里的竹筍”這一主題線索,教師引領家長共同帶領幼兒圍繞這一線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體驗活動。
1.認識竹筍(預設)
2.烹飪竹筍(預設)
3.與竹筍比身高(生成)
①起因——發(fā)現(xiàn)竹筍長高了
②實踐——和竹筍比身高
③拓展——畫竹筍
④發(fā)現(xiàn)——竹筍變竹子啦
四、家園合作——感悟“生活”中的多彩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不是以學校為整體的狹義教育,而是包括學校教育在內的整個社會生活的廣義教育。”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環(huán)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需要學校與社會密切聯(lián)系。教師有效引領家園合作,來拓展空間,讓幼兒感悟“生活”中的多彩。
1.親子游
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孩子們走進了太湖濕地公園,這里的竹子比幼兒園的更高,竹筍比幼兒園的更大。孩子們還看到了大熊貓吃竹子,原來熊貓真的喜歡吃竹子,熊貓一次能吃很多的竹子呢。
另外,利用周末的時間,爸爸媽媽帶領幼兒去樹山,去更多的地方進一步探索竹筍的秘密。樹山當?shù)氐氖止に嚾诉€展示、介紹了一些竹制品,如:竹籃、竹席、竹椅、竹花盆等等。
2.親子童謠創(chuàng)編
結合當下的課程活動,引導家長們積極參與親子童謠創(chuàng)編活動,孩子們愿意在集體面前分享創(chuàng)編的童謠,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激發(fā)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
家庭與班級課程有機結合、相互滲透,能更有效激發(fā)幼兒生活、學習的欲望。在班本課程的生成與實施中,家園合作有著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符合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種教育模式。我們將進一步探究家園合作的方式,不斷的分析、探索、落實家園合作在班本課程中的重要角色,促進幼兒更好的適應生活。
參考文獻
[1] 李琳玉.關于家園合作開發(fā)幼兒園課程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1,1:88-89
[2] 蔣怡.“生活”啟示錄——淺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指導下的班級特色活動開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