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李碩
摘要:幼兒教育一直是社會和家長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雖然幼兒教育水平和教學質量在逐步提升,然而鞏固幼兒認知基礎、培養(yǎng)幼兒學習能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始終是幼兒教師努力的方向?;诖?,本文分析了提升幼兒教育有效性的策略,以期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 ?生活化? ?游戲化? ?信息化
幼兒的教育工作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要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常識、學習能力、思維發(fā)展等成長性技能,使幼兒獲得自主發(fā)展的快樂。因此,教師應將生活化、游戲化等內(nèi)容融入基礎教育,加深幼兒對身邊事物的了解,增加幼兒學習的渴望程度,并讓幼兒自主、積極地展開學習,促進幼兒教育良性發(fā)展。
一、運用生活化案例,提升幼兒的生活能力
幼兒正處于心智發(fā)育的關鍵期,對身邊的事物感到陌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幼兒對生活的認知發(fā)展,如果教師沒有正確地引導和教育幼兒,可能會讓幼兒產(chǎn)生膽怯、內(nèi)向的心理,導致幼兒心智發(fā)育不健全,不利于幼兒未來的成長。因此,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應積極運用生活化案例,將身邊的事物和素材引入課堂教育,使幼兒建立生活化的基礎認知能力,幫助幼兒正確使用、運用生活化的工具,從而消除幼兒對事物的陌生感,提高幼兒的生活能力。
以體育課活動中教幼兒包餃子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日常吃飯的種類問題引出課堂教學主題。如教師可以問:“小朋友,你們平常在家吃什么呀?”幼兒都會積極地舉手回答:“米飯、包子、饅頭、面條、餃子、小米粥……”等幼兒發(fā)言結束后,教師可以呈現(xiàn)餃子的圖片或者播放生活中餃子的相關視頻,并詢問幼兒:“今天我們一起包餃子,好嗎?”幼兒看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后,都興奮地要求主動參與。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有模有樣地參與包餃子活動。教師通過生活日常中的食物作為引導,組織幼兒學習生活技能,提升了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時,在包餃子的過程中,幼兒能感受到做飯的辛苦,懂得體諒父母,珍惜糧食。
二、利用游戲化教學,增強幼兒學習能力
幼兒正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死板的學習活動不利于幼兒健康成長,也不利于幼兒有效轉化知識。因此,教師要掌握幼兒愛玩的心理特點,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提高幼兒把握課堂知識的能力,提高思想素質。
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結合幼兒的心理活動,以游戲化講授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幼兒在娛樂的同時,了解課堂知識,理解活動的意義,從而增強幼兒課堂學習能力。
如在教學“太陽、月亮、星星、風、雨”識物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利用游戲展開教學活動,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太陽、月亮、星星等角色,并讓幼兒說出自己對物體的直觀感受。有的幼兒說:“太陽紅,太陽亮,照在身上暖洋洋;月亮圓,月亮彎,月亮月亮掛天邊?!边@樣的順口溜可以加深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幼兒的學習能力。
三、使用信息化教學,促進幼兒思維發(fā)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fā)展,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探究思維、學習意識等,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因此,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信息,積極構建教學情境,營造課堂活動氛圍,使幼兒在“身臨其境”的環(huán)境中探究課堂知識。同時,教師可以將課堂問題無縫滲透,讓幼兒在不知不覺的思考中激活思維,養(yǎng)成愛思考、勤動腦的良好習慣。
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化設備,將課堂設計為路口、商場、動物園等場景,指導幼兒展開思考,告知他人自己的位置,并簡單描述身邊的事物。同時,在講授過程中,教師應告訴幼兒遇到事情時不要驚慌,穩(wěn)定情緒是關鍵。如教師可以模擬幼兒在商場走丟后的情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身邊的柜臺和標志建筑,思考如何正確回答他人自己所處的位置,從而促進幼兒的思維發(fā)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將生活化、游戲化、信息化等內(nèi)容融入幼兒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幼兒教育的質量,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同時,教師應運用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使幼兒在快樂、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琦.探究如何有效進行幼兒教育[J].好家長,2019(6).
[2]胡蘭霞.淺析幼兒教育的有效途徑[J].中華少年,2018(21).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