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才 蘇琦 王發(fā)
【摘 要】目的:探討舒適化護理干預應用于麻醉恢復室中的價值。方法:選取本院于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期間接收的行全麻處理后手術患者10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實施舒適化護理模式,對照組實施基礎干預,記錄兩組T1、T2時點心率、血壓變化、麻醉護理滿意度、恢復室停留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T2時點心率、舒張壓和收縮壓和T1時點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恢復室停留時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麻醉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舒適化護理模式應用于麻醉恢復室中,有利于護理滿意度的提升,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
【關鍵詞】舒適化護理;麻醉恢復室;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241-02
前 言
舒適主要是人體處于一種十分輕松、安全、自由的狀態(tài),無約束、無焦慮感。舒適護理是目前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1],整體性、個性化、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護理體制,是讓患者無論在生理狀態(tài)下、亦或是心理狀態(tài)下均無不舒服反應?;颊邔嵤┞樽硎中g后,將送往麻醉恢復室,手術以及麻醉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心理恐懼和緊張,嚴重導致患者不舒適[2]。因此文章以上述為目的,評定舒適化護理干預應用于麻醉恢復室中的價值。
1 數(shù)據(jù)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納入本院于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期間接收的行全麻處理后手術患者10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50)和對照組(n=50)。
觀察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1.33±15.20)歲。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19-63歲,平均年齡(41.32±15.00)歲。兩組基線數(shù)據(jù)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基礎干預,麻醉測定等常規(guī)環(huán)節(jié)。
觀察組行舒適護理模式,具體流程為:①心理干預,麻醉誘導插管前5-10分鐘給患者講解插氣管導管關鍵性,講述在手術完成后,蘇醒過程中會有一根導管經口鼻插入,在整個手術進行中幫助呼吸,保持和平時一樣的呼吸,等待麻醉藥物逐漸代謝完成,肌力恢復,意識清醒,呼吸正常。②吸痰時間的選擇,盡可能在患者入室自主呼吸未恢復狀態(tài)時,患者氣管內部、口腔里痰液和分泌物吸入干凈,降低清醒后吸痰給患者帶來不適感,按需吸痰。③術后舒適護理,術前訪視過程中為患者實施心里干預,講解術后切口對神經的機械性損傷變化。④術后鎮(zhèn)痛泵應用,疼痛作為舒適護理最為迫切問題,臨床被認作是術后影響舒適的關鍵因素。如果術前預約鎮(zhèn)痛泵患者,則依據(jù)疼痛程度評定對患者進行劑量調整。⑤體位干預:患者手術后如果沒有禁忌癥反應,則可以將患者床頭抬升30-45°,以此提升患者舒適度?;颊咴缙诳刹扇“肱P位形式,讓膈肌下降胸腔容積增大,達到呼吸功能恢復的價值。⑥低溫寒戰(zhàn)干預,麻醉恢復室的溫度需要保持在25-27攝氏度狀態(tài)下;⑦穿好衣服,蓋好被子,降低患者身體的暴露,如果出現(xiàn)寒戰(zhàn)患者采用升溫設備復溫處理,患者在5-10分鐘內將體溫上升同時維持溫度。⑧因術前處于長時間的禁食狀態(tài),同時術中身體的暴露,導致患者水分丟失,因此患者蘇醒后口干反應普遍存在,因此需要準備5.00%~10.00%葡萄糖水或者滅菌注射用水10-15毫升,為患者濕潤口唇。
1.3 觀察標準
記錄T1、T2時點心率、血壓變化以及護理滿意度、恢復室停留時間。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100例數(shù)據(jù)應用SPSS21.0軟件記錄,兩組T1、T2時點心率、血壓變化、恢復室停留時間對比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兩組滿意度對比用率(%)形式表示,行卡方檢驗。
2 結果
2.1 2組T1、T2時點心率、血壓變化
觀察組患者T2時點心率、舒張壓和收縮壓和T1時點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 2組麻醉護理滿意度、恢復室停留時間對比
表2結果分析,2組恢復室停留時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麻醉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舒適護理模式是維護舒適狀態(tài)的需求,在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中,大眾對護理需求的要求有所提升[3],護理內容不再是一種被動、機械性的遵照醫(yī)囑,而是通過解決患者的具體要求為宗旨[4]。舒適護理是患者得到的最為科學的照料。通過本文分析證實,觀察組患者T2時點心率、舒張壓和收縮壓和T1時點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恢復室停留時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麻醉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數(shù)據(jù)說明,在麻醉恢復室中,通過舒適護理模式的應用,降低了患者蘇醒階段的焦躁感,為患者圍術期安全恢復提供基本保障[5]。
綜上所述,對處于麻醉恢復室的患者行舒適化護理模式,有助于患者血流的穩(wěn)定,滿意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祁海鷗,葉志弘.浙江省三級醫(yī)院麻醉恢復室護理設置現(xiàn)狀調查[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17,33(7):531-534.
[2] 高蘭,李雅蘭.快速康復理念下的經口腔前庭腔鏡甲狀腺手術患者麻醉復蘇期的臨床護理[J].廣東醫(yī)學,2016,37(18):2718-2720.
[3] 王慧,楊文曲,韓沖芳, 等.前饋控制在麻醉恢復室全身麻醉病人躁動護理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2019,33(11):1995-1997.
[4] 廖禮平,王曙紅.全身麻醉術后患者蘇醒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6,31(2):61-63.
[5] 陸婷婷,金潔.分析全身麻醉術后患者蘇醒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調查[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