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彩虹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承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民辦高校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在思政理論課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目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民辦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現狀;對策分析
近年來,隨著民辦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民辦高校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中承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各大民辦院校也在不斷地致力于改革創(chuàng)新中,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從教學效果上看,目前民辦高校的思政課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民辦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現狀
(一)學校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視度不夠
民辦高校在投資主體和決策層因素,導致了學校的教育理念狹隘,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擺不到重要的位置,盡管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有明確要求,但思想政治教育卻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軟任務,重視與否無關緊要,因此,決策層就不重視,這項工作在實踐中就被輕視,存在機構設置不合理、課程安排上存在輕視與擠占 的情況、師資配備不足、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
(二)學生因素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各種新思想、新觀念與新事物不斷 涌現,這種環(huán)境強化了大學生的功利意識,以“有用 ”、“無用”來衡量課程的重要性,而思政課恰恰不像專業(yè)課及外語、計算機等課程那樣有較強的實用性,所以學生認為思政課沒什么用處,這也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實用主義在大學課堂上的一種反映。對于民辦高校而言,由于受到就業(yè)壓力和市場經濟的沖擊,考慮到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在專業(yè)設置和課程安排上注重了市場需求,弱化了思政課,這些做法給學生一種錯誤的導向,就是思政課不重要,因而使學生在潛意識或者無意識中抵制著思想政治教育,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功效。
(三)教師素質參差不齊
由于民辦高校建校歷史都比較短,受辦學條件和經費投入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民辦高校教師在科研和教研方面參加學術交流、學習考察和實踐活動的機會偏少,因此欠缺相關教育教學理論的領悟與運用能力,創(chuàng)新性不強,由于民辦高校本身發(fā)展快等原因,思政隊伍的專業(yè)化水平較差,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的人員從事思政課教學的占有較大比例,他們根本不具備承擔思政課教學任務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更談不上具備科研能力。有的教師照本宣科,無系統(tǒng)性理論性講解知識的能力;有的對學生提出的熱點、焦點或難點問題,不能正面準確回答,讓學生感到失望和空泛,無法滿足大學生的內在需要,很容易引發(fā)接受主體產生精神厭食障礙;還有個別教師存在“信仰”問題,存在著信仰不堅定的問題。
(四)教學內容與方法
課程內容當中有一些內容出現橫向或縱向的重復,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加之教師在授課上并沒有對內容有更深的挖掘,不能凸顯大學階段課程內容的特點。課程內容設計上只重視理論知識的解讀,忽視了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無法應用所學的內容去處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會產生懷疑的態(tài)度,更嚴重的是會產生抵制情緒。
在教學方法上,還停留在“填鴨式”的“滿堂灌”,根本不顧及學生分析和思考能力以及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單調、呆板、枯 燥的教學方法由于缺乏生動性和感染力,使得學生處于消極應付的學習狀態(tài),往往以一種逆反心理被動地去背那些理論性的條條框框,很少認同和接受教師傳授的“育人信息”。
二、提高民辦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相關對策
(一)正確認識民辦高校思政課的重要性
為了民辦高等教育的長遠發(fā)展,民辦高校要充分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性。民辦高校的黨委書記、董事長和院行政領導要轉變觀念,不僅要在機構設置、人員 配備、經費使用以及條件改善等方面給予支持,而且要在工作中給予指導,重視和支持思政課的學科建設、課程建設及師資隊伍建設等。
(二)加強思政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師在學校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思政教師數量和質量有很高要求,保證數量滿足教學的需求,質量上滿足提高人才質量的要求,所以,學校應關注思政教師的隊伍建設,如按照師生比配齊思政教師數量、規(guī)范教師的選拔程序、加大教師的培訓力度,增加思政教師自身的價值感,改變對思政教師資格的認知。
(三)增強教學內容的實效性,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
授課教師應該潛心研究,根據教學大綱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將教材體系按內在思想和邏輯關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劃分為相對獨立而又彼此相關的若干個專題進行講授,專題講授要突出難點、熱點,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貼近民辦高校學生的生動鮮活事例、新穎活潑的形式來活躍教學氣氛,啟發(fā)學生思考,增強教學效果。
(四)積極探索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新途徑
要提高民辦高校思政課的實效性,必須探索新途徑,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師轉變教學理念
作為教師,要突破原來“重教師單向灌輸,輕師生雙向交流;重教師一言堂,輕學生群言堂;重教師教學積極性,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使其變?yōu)槔碚撜n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2.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嘗試把PBL教學法應用于思政課堂教學當中,以問題為導向,啟發(fā)學生思考;以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以分享交流作為過程考核依據,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加學生的獲得感。比如可以把講臺適度讓給學生,使其走上講臺鍛煉表達和闡述思想的能力;嘗試師生調換教學角色,讓學生充當教師進行教學或制作PPT進行演示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參與精神。
3.加強實踐教學
從實際出發(f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規(guī)范和學生實踐課考試評分辦法;建立實踐課資金保障體系、實踐教學質量保證和監(jiān)督機制;大力爭取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逐步建立一些有特色的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等等,促使思想政治課教學上水平。把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以及專業(yè)學習等結合起來,最好建立學生寒暑假社會實踐制度。實踐教學可以采取課堂 實踐、校園實踐及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思政課教學與專業(yè)教育相結合的高度去思 問題,提高學生的“實戰(zhàn)”能力、思想認識和社會責任感。
4.教學手段多樣化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其它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對課堂教學進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實現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討和思考問題的交互式學習方法,讓學生認識到思政課對個人的學習、生活、成長 和成才的重要意義,從而有意識地主動學習。
小結:
綜上所述,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想要取得更多的成績,首先要在學校層面提高重視度,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其次在教育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上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堅守教育者的初心,保持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才能完成思政課程的改革及深入,才能確保民辦高校將思政課建設得越來越好,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 莫秋嬋.我國高校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教育探索 .2005(12)
[2]? 白顯良.以課堂為主戰(zhàn)場打好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的攻堅戰(zhàn)[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9)
[3]? 王雪燕,金紅艷.新時代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探索[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