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慶祝
摘 要:看圖寫話是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基礎,也是提高和培養(yǎng)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觀察力、想象力、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對學生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如何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不僅能養(yǎng)成樂于表達自己觀點的學習習慣,而且還能提高就圖片素材內容發(fā)揮合理想象、根據(jù)圖意寫出生動文章的寫作能力,為本文重點探討的內容。
關鍵詞:小學語文;看圖寫話;教學
看圖寫話是一種符合我國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寫作技能訓練,它通過向學生展示一幅或多幅有趣的圖片,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讀圖規(guī)律,將畫面中的人物、背景、事件等,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出來。若學生具備細致觀察事物的能力及豐富的想象力,則不難理解圖片內容;若學生同時兼?zhèn)淞己玫恼Z言表達能力,則能輕松完成轉化圖片內容的學習任務。因此,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看懂圖意,并使用符合邏輯、形象的文字將其內容表述出來,將對學生今后更高層次的寫作訓練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
一、有序觀察圖片內容
眾所周知,良好的觀察能力是看圖寫話的重要基礎,學生若想出口成章、有話可寫,就必須學會有序觀察圖片內容。由于大部分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有限,他們的看圖觀察隨意性和思維的跳躍性較強,這也是為何其在看圖寫話過程中常常呈現(xiàn)出語句雜亂無章、邏輯結構混亂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農村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的教學設計,一定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正確觀察圖片的基本方法,引導他們通過仔細觀察圖片,了解圖片所反映的主要事物和內容,并充分發(fā)揮豐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寫出新鮮生動、具有獨特個性的話語,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集中注意力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師在選擇看圖寫話素材時,需要綜合考慮教學對象的實際年齡、生活閱歷、寫作學習階段等,若在網(wǎng)絡上、課外閱讀材料中隨意摘錄幾幅圖片就直接講授,學生的學習效果必將大打折扣。對此,本文認為可通過以下三種教學途徑對學生進行引導。
首先,觀察圖片概況。從個體來看,學生可以對圖片中各要素的距離、大小、屬性等進行關系判斷;從整體來看,學生也可以就圖片的局部要素入手,分析、判斷局部要素與圖片整體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在確定了觀察的方式之后,還需對學生的觀察過程進行嚴格把控,確保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按照確定的觀察方式了解圖片概況,為觀察細節(jié)內容做好鋪墊。
其次,觀察細節(jié)要素。比如可以觀察圖片中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也可以同時觀察圖片中其他要素的特有屬性能給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帶來的特有影響:例如,教材中“烏鴉喝水”的經(jīng)典圖片,圖中有一只烏鴉頂著大太陽,站在盛了大半杯水的細杯上,杯中填有半杯的石子,杯外還有一堆石子,烏鴉嘴中也叼著一塊石子。從圖中可以觀察到以下細節(jié),教師可就各細節(jié)要素之間的關系向學生作進一步地引導分析:烏鴉頭頂著烈日且面前有水,那么烏鴉可能是因為天氣炎熱而口渴了,需要喝水;杯中有水但杯口細小,因此烏鴉將杯旁的石子一顆顆叼如杯中,以增高水面。
最后,推測圖片背景。引導學生觀察主要圖片要素之外的人物、景物,以此對圖片故事的發(fā)生背景作進一步的闡述,使得故事更加生動、完整。沿用“烏鴉喝水”的例子,若水杯旁邊除了一堆石子,還有兩只烏鴉幼鳥站在地上,張著口、撲騰著翅膀,那么可以引導學生就此圖片背景進行進一步分析:烏鴉將石子叼進杯中的目的,是為了自己喝水解渴,還是為了給一旁嗷嗷待哺的幼鳥取水喝?對圖中主要人物與背景要素間的關系作出不同的判斷,將使得故事情節(jié)朝著不同的方向發(fā)展,因此,背景信息是看圖寫話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
二、就圖片內容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
農村小學低年級的看圖寫話素材,通常是根據(jù)一個簡單、有趣的事件繪制的單幅圖片,或是由共同講述一個小故事的多幅相互關聯(lián)的圖片組成。若學生僅能將看到的信息描述出來,而不對圖意展開聯(lián)想的話,則很難有更多的“話”可寫。上文在講到“烏鴉喝水”的背景時,曾提到若對各要素之間關系作的判斷不同,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會隨之改變,這里的“判斷”即是“聯(lián)想”的開始。這時,引導學生使用“換位思考”的方式進行聯(lián)想,將能更快速、更準確地把握圖中故事的中心思想。
例如,“電腦中的貓”一圖,描繪的是電腦顯示器顯示著一只大花貓,顯示器旁有一只鼠標和一只驚慌失措的小老鼠。圖中要素如此只少,要寫出形象生動的故事談何容易。此時,教師可嘗試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首先可將自己想象為圖中的小老鼠,試想能讓自己“驚慌失措”的原因;其次,可嘗試探討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fā)生的途徑;最后,將想象的若干片段串聯(lián)起來,構成一個完整、連貫的小故事。筆者將此圖片素材在多個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寫作課堂上進行了多次教學實踐,學生最易理解和樂于表述的一個圖片釋義是:有一天,小老鼠出來找食物時路過一臺已進入“睡眠”狀態(tài)的電腦,它不小心碰到了一旁的鼠標按鍵,頓時電腦屏幕亮了起來,電腦桌面圖片展示的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花貓,畫面如此清晰和逼真,使得小老鼠誤以為這是只真貓,小老鼠被嚇了一跳,因此發(fā)誓下次再也不從這里經(jīng)過了。從故事情節(jié)中可以看出,學生使用“換位思考”的方式進行看圖聯(lián)想,不僅給圖片生硬、刻板、靜止的平面圖片賦予了生命活力,還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能夠為寫作技能的進一步提高打下基礎。
三、合理運用寫作技巧,逐步提升寫作技能
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自我認知的水平有限,無論是其觀察能力、理解能力還是語言表達能力,都很容易受到他們的年齡及其生活文化閱歷的雙重限制。為應對此類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語言表達不連貫、語句不通順、結構不嚴謹?shù)葐栴},教師可以嘗試以下三種教學策略。
第一,鼓勵就圖片內容進行自由發(fā)言。從這一訓練過程可以觀察出,經(jīng)常踴躍發(fā)表見解的學生往往比從不主動發(fā)言的學生思維更敏捷、語言組織能力更強、寫作能力提升得更快。教師應結合學生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言的機會,鼓勵學生將圖片中的事物完整、詳細地描述一遍,并注意學生描述事物時的邏輯合理性,確保學生敘述內容的準確性、完整性及具有連貫性。
第二,讓講述的內容形成文字記錄?!肮庹f不練假把式”,學生把從圖片中觀察到的信息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后,教師可引導他們大膽地嘗試把剛才所說的內容用文字記錄下來,使用連接詞、承上啟下的短句將圖片中各關鍵要素緊密聯(lián)系起來,將碎片化的語句串聯(lián)成符合邏輯的敘事文。
第三,使用技巧讓文章變得更加生動。學生平時的表達往往比較傾向于口語化,僅要求將其所講內容照搬于紙上,對學生今后寫作能力的提高幫助不大。因此,在確認學生已養(yǎng)成主動發(fā)表自己見解、樂于動筆寫話的好習慣了之后,教師應對學生提高寫作要求,指導學生如何發(fā)揮想象力,使用一些比喻、擬人等寫作手法進行遣詞造句、潤色語句,以使所寫文章變得更加生動、形象、飽滿。
結束語
看圖寫話的教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富教于樂,激發(fā)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寫作興趣。為逐步培養(yǎng)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讀圖寫字、思維拓展和語言表達的能力,首先應引導學生學會想象、觀察,要學會看圖、看得懂圖;其次應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并用自己的語言繪圖、描述圖;最后應引導靈活運用一系列寫作技巧為文章潤色,逐步提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向榮.看圖寫話——讓學生擁有好的習作意識[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chuàng)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貴陽會場)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chuàng)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236-238.
[2]李麗萍.小學生看圖寫話教學的幾點體會[J].甘肅教育,2019(16):69.
(作者單位:西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