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
【案例背景】
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有效掌握英語文章內容,同時對于英美等國的初中學生的學校生活具有一定了解。本單元內容是講述學校生活的,在這一方面,牛津譯林版的英語教材安排的非常不錯,通過短小精干的英語課文為學生們介紹了歐美的中學校園文化在本次教學當中,除了要讓學生們能夠理解文章內容之外,還必須得掌握文章中的經(jīng)典句式和生詞以及語言運用。
【案例描述】
本節(jié)課最關鍵的地方在于能夠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來感受到外國的中學文化,同時讓學生能夠通過不同的閱讀方式,最終達到理解文章的效果。而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學生還要能夠通過教師對課文的解讀和結合自己的思考理解作者。對于外國中學的個人感受以及一些觀點,所以這一節(jié)閱讀課嚴格來講難度還是比較高的。而由于這篇課文中大量運用比較句式來對英美等國的初中學校文化進行對比和展示,因此教師所需要進行的準備工作更繁雜。
在這節(jié)課開始之前,我首先讓學生們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個:How many lessons do you have everyday?
第二個: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第三個:Do you often attend class meetings?
第四個:Have you joined any club?
第五個:What after-school activities do you have?
在這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我就在黑板上寫下了這四個問題,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們的思考。我所選擇的這四個問題都和學生們的學習與校內生活息息相關,這樣的話能夠讓學生們更好更快地得出思考結果并給予反饋,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這四大問題提出之后,同學們經(jīng)過短暫的思考,很快就開始舉手并踴躍回答。有同學回答說:“I have seven classes a day.”也有同學說:“I have seven classes from Monday to Friday, and three classes from Saturday to Sunday.”
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的回答都是很積極的,這是一個好的開端。接下來是面對第二個問題,在這個問題當中,由于可給的答案更加開放,因此同學們的活躍程度相比第一個問題來說更加提高了一些,很多同學用英語回答著不同的科目名稱,像“Math”“Chinese”“Geography”“History”“Physics”之類的內容數(shù)不勝數(shù)。第三個問題,同學們的回答基本上都是一致的“Yes,I do.” 而到了第四個問題,學生們在回答“是”和“否”之后,還要回答為什么他們沒有參加任何一個俱樂部的原因(這個是我臨時加上的,為的是拓寬學生們的思維面)。而在第五個問題當中,同學們的回答興趣點達到了一個高峰。有的說自己喜歡放學之后去“Play basketball”的,也有說自己喜歡“play computer games”的,還有的說自己喜歡“read novels”的??傊?,這五個問題的出現(xiàn),不斷地將整個英語課堂教學帶向最為活躍的區(qū)域。
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當中,我開始讓學生們閱讀課文,首先讓他們?yōu)檎n文劃分段落,并且用英語寫出每一個段落所講述的內容,接著讓他們嘗試用自己的話來表達一下課文當中所提到的英國或者是美國的中學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樣的?這一階段的目的同樣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而設計的。接下來我又開始按照課文被劃分的段落來設計每一個部分的問題。如第一部分我所設計的問題是“是誰寫了第一封信?”(Who wrote the first letter?)因為課文第一段所講述的內容就是一群身在美國就讀初中的中國學生向他們的父母寫信的事情,而這里面有一個人為了能夠給其他同樣來自中國的小組成員做一個展示,就寫出了第一封信。接下來由于這段里面又提到了校園的周年活動,所以我又設計了第二個問題:“這個學校每年會舉行什么樣的活動?”(What kind of activities does the school hold every year?)在設計了這兩個問題之后,我開始讓學生閱讀課文的第一部分,并讓他們進行仔細的思考,最后通過舉手的方式將答案給我。我還特地為他們規(guī)定了時間:5分鐘。這五分鐘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速讀能力,而且也能逐漸加快學生的思考速度,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在課文第一部分的閱讀結束之后,我立刻開啟對課文第二部分的分析和閱讀,按照第二部分的課文內容,我繼續(xù)向學生們提問:
“誰寫了第二封信?”(Who wrote the second letter?)
“這篇文章中還提到了誰?”(Who else i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相比課文第一部分所要思考的問題,這兩個問題要更深入一層。
和上個部分一樣,學生們依然展開了高速的思考。而這次我也將時間調整到了4分鐘,再次加深了學生們的緊迫感。
在對課文的兩個部分進行分段的簡單分析之后,這一天的第一節(jié)英語課結束了,而我也對此展開了相應的反思。
【案例反思】
其實嚴格來說,如果要是第一節(jié)英語的閱讀課只進行到將課文進行分段然后速讀并回答部分問題的話,那么在我個人看來這種速度的確是比較緩慢的。盡管我對學生的閱讀時間進行了一定限制,但我個人依然覺得所耗費的時間有點太長了。我在仔細分析了一遍原因之后,才發(fā)現(xiàn)是我在剛開始的提問環(huán)節(jié)所花費的時間有些太長了。當時我為了保證能夠讓全班同學都參與進來,就沒有對同學們回答的次數(shù)和時間進行限制??墒沁@樣做的后果也顯而易見,那就是第一節(jié)課并沒有完成一半的英語教學目標,教學效率大大下降。對此我感到十分后悔,我在進行這節(jié)課的教學的時候沒能把握好對時間和節(jié)奏的安排,這對于英語教學來說是最為致命的。所以我后面提醒自己,必須要在下一節(jié)英語教學的過程當中把握好時間和節(jié)奏安排,這樣才能上好一節(jié)英語閱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