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友艷 程墊豐
摘 要:中國是一個擁有著五千年悠久文化歷史的文明國家,富饒的土地更是孕育了一處處的優(yōu)美景色,深深的吸引著全國人民,而隨著國際旅游的發(fā)展,中國作為第一大目的地旅游國度,更是受到外國人民的青睞。旅游業(yè)對于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起著關鍵作用,而導游詞在旅游中也是處于主導性位置,導游詞是宣傳中國文化、描繪中國景色、促進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本文主要以目的論的角度去分析如今導游詞英譯的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并提供相對應的策略
關鍵詞:目的論;導游詞;英譯
1 研究理論基礎
20世紀70年代,德國費米爾創(chuàng)建了功能派翻譯理論,為翻譯理論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功能派翻譯理論認為“翻譯有明確的目的和意圖,在譯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為基礎的跨文化的人類交際活動”?!澳康恼摗笔枪δ芘煞g理論的核心理論且有三個重要的原則,即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目的原則指譯文文本所要達到的交際目的;連貫原則要求譯文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忠實原則指原文和譯文之間應具有連貫性,即相對于傳統(tǒng)翻譯理論所說的忠實于原文。
2 導游詞英譯的現(xiàn)狀
2.1英譯傳達效果較好
根據(jù)目的論的三大原則,目前國內(nèi)的導游詞英譯的效果越來越好。導游詞大多都能夠以想要向游客傳達的意境、表達的情感、描繪的當?shù)鼐吧攸c等等為目的,以能夠連續(xù)的表達完整的句意為原則,以不違背原本英文詞匯以及語法的意思為核心,并結合中文的語言背景以及西方的語言表達邏輯基礎,更加清晰自然的轉換導游詞英譯的意思,通過這樣所英譯的導游詞不僅能夠更加貼切的表達中文的意思,而且以能夠更加清楚的讓游客理解體會。
2.2英譯過程中的出錯頻率降低
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外國有人來到中國旅游,這也使得在導游的過程中與外國人的交流更見深入,也讓彼此更加了解對方的文化習俗、語言表達習慣,為在導游詞英譯的過程中錯誤率的減少提供了幫助。
3 導游詞英譯存在的問題
3.1英譯不夠傳神
中國語言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極具魅力,既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詞匯去形容一件事物,也可以言簡意賅的就表達出其核心意思。不同于中文,英文的一個詞匯會有很多層不一樣的意思,所以這就使得在翻譯的過程中,導游詞并不能很直接準確的去傳達其意境。
比如:“楊貴妃名叫楊玉環(huán),唐開元間人,是州司戶楊玄炎的后代。相傳她出生時,左臂上隱有“太真”二字。古名“玉環(huán)”。天生麗質(zhì)姿容絕艷,涕淚好似紅冰,沁汗尤如香玉,容貌之美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程度。其導游詞應譯為“Yang Gui Fei(719-756)before she became an imperial consort,was Yang Yuhuan,a daughter of local official in Sichuan in the Tang Dynasty.She grew up to be a rare beauty.”
雖然在英譯的過程中比較簡潔明了易懂,也遵循了目的論的三大基本原則,但是,卻并沒有將中文意思中楊玉環(huán)的極美之處傳達出來。
3.2不夠符合英文邏輯
英文與中文的語言邏輯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在于,英文習慣于一針見血的先訴說出主謂賓,再表達修飾性的定狀補成分,而中文恰恰相反,中國人習慣于先表達其他修飾性的東西,再突出主題。再導游詞中,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中英文語言表達邏輯的不符,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英譯為“East or West,Guilin landscape is the best”,這句導游詞的英譯內(nèi)容上是比較準確到位的,但是在邏輯上,還不太與西方的相符合。
3.3英譯不夠靈活
在目的論下的一個原則就是忠實原則,要求的就是所翻譯出來的導游詞要與原本的中文含義相符合,不能偏離主旨意思,但是這一點并不是只限制要原封不動的去翻譯??墒窃诂F(xiàn)在會出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就是,生硬的將其翻譯過來,翻譯過程中也嚴格遵守了目的論的三大原則,表達了主要意思、句子通順連貫、符合原本含義,但是卻忽略了靈活性。比如:“秦始皇是中國一位皇帝”,譯為“秦始皇:Qin Shihuang is an emperor in Chinese history”,這樣的翻譯是沒有問題,由于不能夠靈活的增添一些背景知識,會讓游客覺得不知所云。
4 解決策略
4.1運用貼切的詞匯
盡管如今的導游詞是越來越符合規(guī)范,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小的問題,再上面提出的英譯過程中不夠傳神的問題,在實際的過程中導游們就應該運用到更為貼切的詞匯去表達中國文化的璀璨。比如在形容楊玉環(huán)的美貌時,可以使用“when she looks back and gives a smile,Whats so attractive!”
4.2注重英文的表達邏輯
針對導游詞英譯時不太符合外國人思維邏輯的問題,那么在后期的規(guī)劃中就得注重這方面的改變,要以他們的邏輯向他們表達,才能夠更好的進行交流與描繪中國的特色景點。對于上述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問題,為了更加符合老外的邏輯,我們可以這樣表達“Guilin landscape is the best,East or West”
4.3靈活英譯
在真實的將導游詞翻譯的過程中,一定得靈活的運用目的論,而不是生搬硬套,英譯的目的就是要讓游客能夠清楚的了解中國的文化歷史以及旅游地的風土人情。比如,在向游客第一次介紹到秦始皇時可以這樣英譯:“Qin Shihuang,the first emperor in Chinese history who unified China in 221BC.”
5 結論
導游詞作為在旅游過程中向外國游客傳達中國文化的核心之處,不僅僅在溝通上占據(jù)重要的位置,對于中國的旅游行業(yè)的發(fā)展已經(jīng)經(jīng)濟收入的增長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認真研究分析目前導游詞英譯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相關建議,使其表達能夠更加完善及貼切。
參考文獻
[1]李良辰.基于目的論的景點現(xiàn)場導游詞英譯[J].中國科技翻譯,2013(05):51-53.
[2]李球瑩.基于目的論的景區(qū)導游詞英譯——以廣西民族博物館為例[M].廣西大學,2015.
[3]高晨晨.功能目的論視角下的中文導游詞英譯研究——以山東曲阜孔府、孔廟、孔林的旅游景點為例[M].哈爾濱理工大學,2016.
[4]羅基萍.目的論視角下麗江景區(qū)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M].云南民族大學,2014.
作者簡介
寧友艷(1995—),女,四川涼山,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