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后,福建沙縣富口鎮(zhèn)姜后村一棟小樓里傳出陣陣樂曲聲,一群六七十歲的老人正在老師的帶領下練習演奏葫蘆絲。在這些干了一輩子農(nóng)活的老人中,有不少人以前甚至還不知道手中的樂器叫啥。
變化,從村里開辦樂齡學堂開始。去年7月起,沙縣以農(nóng)村幸福院為平臺,通過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辦起鄉(xiāng)村樂齡學堂,培育了一支樂齡學習志愿者師資隊伍。
每次上課,68歲的陳清姬都坐在第一排聽課,課后有空就自己練習,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用葫蘆絲吹奏近十首曲目。76歲的茅明姬怎么也想不到,這把年紀還有機會赴外地演出。前年2月,全省首屆鄉(xiāng)村樂齡學堂學習成果文藝匯演在古田縣舉行,姜后村樂齡學堂選拔了14人演出,茅大娘就是其中一員。他們選送的《柔力球》《筷子舞》兩個節(jié)目受到觀眾好評。
而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qū)中華街道辦福苑社區(qū),近9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幾乎沒有“空檔期”:老年模特隊、京劇社、書畫社、葫蘆絲社……15個由社區(qū)中老年人組建的文藝社團,成為豐富離退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支生力軍。
“我們的口號:美麗我一人,幸福一個家。人老了,更應該找到愛好,精神愉快,生活才開心。只要音樂一響起來,再大的煩心事都拋在腦后了?!蓖诵菥用駝⒒埯愓J為,社區(qū)這方小舞臺,讓他們在晚年提升了幸福感、獲得感和優(yōu)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