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走慢走,走不出老街?!遍L沙老街的魅力就在于一份美好的記憶、一份獨特的情懷。拐進城市一角,驚喜尋得一處凈土,那便是大隱于市的西文廟坪。
與高樓大廈咫尺之隔的西文廟坪,曾是昔日長沙府最高學府所在,是老長沙的核心區(qū)域,這個文化底蘊深厚的老街片區(qū),住著一群地道的長沙老口子,有著老長沙最具韻味的市井煙火。從學宮門正街到南墻灣,青磚灰瓦,古典而幽靜,走進悠悠的古巷,仿佛走入了時光隧道,穿越了千年,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歷史氣息,體會著古樸文化底蘊。
西文廟坪片區(qū)位于坡子街街道,東起長郡中學,西至湘江路,南臨西湖路,北達人民路,總占地面積約343畝。從學宮門正街到南墻灣的悠悠古巷內,每一處都透著古樸的歷史氣息、掩著厚重的文化底蘊、藏著悠遠的故事,老長沙氣韻流動其中。
走進西文廟坪,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道牌坊。牌坊正門上陽刻“道冠古今”四字,背面刻“賢關”二字,四根柱子的截面為正方形。牌坊的所有構件都由長沙丁字灣麻石制作,雕刻有“二龍戲珠”“獅子繡球”等圖形,正脊刻有麒麟、卷草等紋飾,正脊兩端為龍頭魚身螭吻獸。細細觀察,牌坊的雕刻刀法細膩、做工精致,可窺見當時高超的技藝水平。牌坊上黑色的印記代表著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湖南省文史館館員梁小進介紹,西文廟坪源于北宋創(chuàng)立的長沙府學宮,“文夕大火”后,這里僅存“道冠古今”牌坊。這是長沙城河東唯一保存至今的牌坊,是長沙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舊時,長沙府十二縣學子都要到這里來考秀才,學宮設有教諭、訓導等,學政、知府還不時來進行督導,整個片區(qū)人文興盛。舊時文武官員路過府學宮,都保持著“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傳統(tǒng),以示尊師重教。
毫無疑問,這里是湖湘文化傳承的一塊寶地,坐落于西文廟坪旁的長郡中學,系湖南省名校,創(chuàng)始于清末,以長沙府中學堂的身份面世,弦歌至今不絕,是千年學宮的延續(xù)。而位于湘江風光帶上的杜甫江閣,也與西文廟坪牌坊遙遙相望,在歷史的悠悠長河里,文化傳承就在千年沉淀中徐徐推進。西文廟坪是學宮重地,具有千年歷史,是長沙文脈的發(fā)源地。對西文廟坪進行有機更新,是對文脈的一種延續(xù),是對湖湘文化的更好傳承。
(摘自《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