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揚
《牛津筆記》
作者:張力奮?
出版:學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9月
定價:88元
20世紀初,牛津一個學院餐廳里直徑兩米、長達45米的橫梁被蛀空,一時找不到如此巨大的橡木。一位年輕院士提議,學院擁有很多土地,沒準也種了橡樹。于是院方找來學院分管林業(yè)的管家,管家平靜地表示,他們等待這個召喚已經(jīng)等了幾百年。自1379年學院初建時就種了一批橡樹,據(jù)說歷代管家交接時都會重復一句話:“這批橡樹不能砍,以后學院餐廳大梁要用?!?/p>
在《牛津筆記》一書里,張力奮又將這個段子講了一遍,他還為此在牛津考證了一番,結論是“尚無可靠證據(jù)”。
2017年4月到6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力奮在牛津大學新學院擔任了一學期客座學者,然后就有了這本《牛津筆記》。
這些年,去國外訪學然后寫下一本書蔚為風潮。這些書水平不一,但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缺憾,就是基本都是一種書齋式寫作。作者往往大量引用資料,但卻缺乏對當?shù)厣鐣囊皇稚钊胗^察,尤其是,缺乏和當?shù)厝巳旱纳钊虢煌伎继喽w驗太少,掉書袋過多而人情味兒太少,只見制度而不見人。而《牛津筆記》幾乎是對以上這種“寫作傳統(tǒng)”的一種徹底顛覆。縱觀全書,你很少看到作者大段討論英國的保守主義和制度沿革,更多是看到了他與當?shù)厝说母鞣N溫情互動。
特別是書中寫到的那些“牛津老先生”,作者或許沒有刻意寫他們的風骨,但卻在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中,讓人感覺他們才是英國文明甚至人類文明的“托命之人”。他們的身上見不到時下盛行的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只有溫情、專業(yè)、友善、豁達與人類的共同情感。老先生就是牛津,就是大學,就是傳統(tǒng)。
書中寫到了一位牛津古典學教授羅賓。他還是一位明星園丁,經(jīng)常穿著西裝給學院的花園澆花,“手上有泥,精通古希臘文明”。最驚人的是,羅賓可能是全世界持續(xù)寫作最久的專欄作家。他從1970年起為《金融時報》的專欄寫稿,整整47年,一人單挑半世紀的專欄,沒落下過一期,并且,專欄是關于園藝,而不是他的本行古典學。
以人情厚重見文明,于生活細節(jié)見制度。正如本書的特約編輯陳季冰先生所說:“英國保守主義的精髓不是某種意識形態(tài),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對人類精神和文明的堅守和傳承?!?/p>
關于牛津的傳統(tǒng)與保守,張力奮特別提到了牛津草坪的“規(guī)矩”。據(jù)說一些學院規(guī)定,只有導師才可以踏入草坪,學生只有在畢業(yè)儀式上才可以象征性地走一次。年輕學子們自然多不喜牛津的圍墻與清規(guī)戒律,專欄作家凱拉韋就曾感嘆,她在牛津讀書時也很討厭牛津城堡式的封閉,但二十多年后應邀回校演講時,突然醒悟自己如此幸運,“曾在被陽光烤成金蜜色的圍墻里,享受思想的芬芳”。
我想,這就是英式的保守之美、牛津的傳統(tǒng)之美吧。
這本書雖是張力奮在牛津兩個多月的訪學日記,但時有其他場景和記憶的閃回。80年代初的復旦往事、80年代后期作者的赴英求學及在英工作經(jīng)歷穿插其中,也很奇妙地符合牛津的溫潤氣質。
剛到萊斯特大學留學的張力奮英文水準不佳,在朋友的指引下找到了學校附近一位“免費教亞洲學生英文”的獨居老頭。這位叫戴瑞克的英國老頭嚴苛、自傲,對英文有潔癖,經(jīng)常將上課變成對張力奮的“堂上審問”。每周同一時間,同一張沙發(fā),同樣的英式下午茶,同樣的昏暗光線,在近三年里,戴瑞克與張力奮之間建立了包裹在嚴厲與克制之內的濃濃師生情誼。畢業(yè)后,張力奮在BBC找到了工作,據(jù)說這讓戴瑞克很是自豪。1993年圣誕,張力奮回到萊斯特度假時,得知戴瑞克突然在圣誕夜去世了,并在遺囑中給他留了一些“遺產(chǎn)”——一排英文辭典。這些辭典,現(xiàn)在多數(shù)仍在張力奮的復旦書架上。
在讀到這一段時,我分明覺得戴瑞克和那些牛津老先生都是一樣的人。
什么是大學精神?什么是一流大學?這本書通過牛津的傳統(tǒng)和牛津的老先生們講述了很多,但我還是偏執(zhí)地覺得,書中講的那則復旦往事最得我心中的大學氛圍。
1984年4月30日,美國總統(tǒng)里根來到復旦演講,謝希德、蘇步青、陸谷孫、譚其驤這些復旦老先生們的聲音與里根磁性自然的聲音一起回蕩在3108教室。演講結束時,全場激情的掌聲里飽含著對中國未來的憧憬,提問的學生的聲音里閃著樂觀,“因為國家正向前走”。
《終結所有和平的和平》
作者:[美]戴維·弗羅姆金
譯者:欒力夫
出版: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出版時間:2020年9月
定價:138元
經(jīng)歷了“一戰(zhàn)”的血腥后,西方各國人民對帝國主義擴張已興味索然。1922年,一系列中東問題解決方案艱難出臺,英法兩國強行將西方政治體系移植到了中東。紛爭的種子已然埋下。列強聲稱可以給中東帶來和平的解決方案,成了“終結所有和平的和平”。
《折騰吧,1960年代》
作者:[英]漢娜·韋斯特萊克
譯者:孟瑞琳
出版: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定價:56元
20世紀60年代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年代,那時候的所有人都想改變世界,小到一顆避孕藥的上市,大到馬丁·路德·金領導的民權運動。本書就像一臺“時光機”,291張歷史照片呈現(xiàn)了這段時期最重要的政治和社會事件,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這10年的極度狂熱。
《亞洲高原之旅》
作者:[英]阿諾德·湯因比
譯者:李娟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7月
定價:65元
1960年,71歲的阿諾德·湯因比在亞洲高原進行了五個月的旅行。自“二戰(zhàn)”后分道揚鑣的印度與巴基斯坦、處于內憂外患但一直沒有放棄現(xiàn)代化努力的阿富汗、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幕后大國……這一幕與歷史何其相似:文明的興亡與角逐,一直是這片土地不變的話題。
《慢慢微笑》
作者:[英]德里克·賈曼
譯者:王肖臨
出版: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一頁folio
出版時間:2020年9月
定價:88元
這是英國導演德里克·賈曼生前最后一部日記,記錄了他在身患重病后對生活、藝術、疾病、愛情的深刻思考,文字中同時充盈著歡欣與痛苦、憤怒和寧靜。這本書是賈曼的墓碑,藝術家的靈魂棲息其上,所有的話語都凝聚為一行字:“我活在愛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