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剛
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作文資源平臺,教師應該在作文教學中,將新媒體及時迅速和豐富多樣的信息資源融入到作文教學的實踐中,從而促進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新媒體平臺的感官沖擊力強,可以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只要能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就一定能從新的視角做好作文教學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
一、新媒體資源的現(xiàn)實利用價值
1.新媒體的互動性能催生學生的寫作熱情。學生的寫作動力是需要情緒支持的,教師要把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作為增強學生寫作動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只有重視并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才能引導學生關注和思考現(xiàn)實問題。通過利用多媒體的手段,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思考和表達的欲望。
2.新媒體的信息豐富性能擴充學生的知識來源。寫作是建立在個人認知的基礎上的,而認知則來源于知識信息的獲取、吸收和理解。新媒體首先在知識的獲取方式上就占有先天優(yōu)勢,它所傳達的知識信息是多維立體的。其次新媒體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將時政新聞和社會熱點傳播開來,這就大大提高了知識信息的傳播力,容易引發(fā)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3.新媒體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是以教師的講解傳授和例文模仿進行的,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思考熱情普遍不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得也很慢。將新媒體資源運用到作文教學中,可以立體多元地對學生展開作文教學,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個性化思考去對接媒體信息,對社會現(xiàn)實問題進行深入的探求和追問,有效地解決作文教學的難題。同時,新媒體上有豐富的、多層面、多視角的素材,學生可以借鑒、比較和歸納整理,方便在以后的寫作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
二、新媒體資源和時評文寫作融合的有效途徑
1.篩選媒介資源,增加并整理備用素材,明確寫作角度。新媒體平臺有豐富的時新資源,也有大量的可檢索的信息,寫作素材可謂豐富多彩。更重要的是,這些素材或可播放,或可剪輯,或可復制,或可保存,為我們利用好這些現(xiàn)成的教學素材提供了多樣的選擇。在確定好寫作主題之后,可以很方便的了解相關的知識信息,廣泛搜羅與寫作主題相關的素材,梳理相關事件的發(fā)展脈絡,了解當下社會的現(xiàn)實狀況,提供不同的解讀視角。根據(jù)學生的理解水平,滲透教學想法,確定寫作方案和激勵機制,使自己的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例如,在教授以“精準扶貧”為主題的寫作中,在授課之前,我們可以利用媒介資源,播放我國城市鄉(xiāng)村的發(fā)展歷程,播放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等各方面的條件差異,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查閱黨和政府幾十年來在消除貧困這個問題所做的大量工作,實施的一系列扶貧政策等資料。讓學生了解有關的新聞報道、媒體評論、群眾感言、以及存在的問題和合理建議等。這樣就豐富了寫作素材,拓寬了學生的寫作視野,豐富了切入角度,學生在寫作時就會有感而發(fā)、信手拈來。
2.利用新媒體表現(xiàn)形式多樣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靈感。教學實踐過程中,選擇優(yōu)質(zhì)媒介資源,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chuàng)設跟寫作主題相關的畫面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地觀察、判斷、比較、思考,使學生如臨其境,內(nèi)容就變得容易被學生理解,培養(yǎng)并發(fā)展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指導學生寫作“青年擔當”的話題時,先讓學生觀看宣傳片《后浪》,看完后,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看上去激情洋溢,似乎有話可說,表明學生已經(jīng)被感染了。何冰老師出色的演繹和富有情感的語言表達,再加上一束追光和一段壯闊的配樂,就營造出一個有效的溝通場域。在這種情形下開始的寫作,寫作效果當然會讓我們耳目一新。
3.有針對性地定制新聞,定向檢索,確定立意,確立寫法。新媒體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細分的特定受眾,受眾可以運用新媒體選擇信息、搜索信息甚至定制信息。受眾也可以隨時對信息進行反饋、評論、補充和互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受眾的參與性和主動性。多媒體能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幫助學生從形象思維順利地過度到抽象思維,突破理解認識的瓶頸。在時評的寫作過程中,要養(yǎng)成對于新近發(fā)生事情的思考,不要只聽別人怎么說,不能人云亦云。時評強調(diào)的多角度訓練到位后,會使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指導學生寫作“中國文化符號”話題時,讓學生上網(wǎng)查閱中美兩國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各有哪些,了解各種文化符號的歷史來源和文化含義,進而明確這些文化符號的深刻內(nèi)涵,并通過比較,明確我們中國文化發(fā)展的路徑和前景。從而確立由文化符號現(xiàn)象談起,到揭示文化內(nèi)涵,再從文化歷史到文化現(xiàn)狀,從而樹立起學生的文化自信,明確文化發(fā)展的方向,這樣,學生的寫作思路就很清晰了。
三、新媒體資源和時評文寫作融合的幾點建議
1.新媒體教學是一種全新的、現(xiàn)代化的教學實踐形式,利用新媒體資源進行寫作教學,更是一個新的課題。我們既要緊跟時代步伐,大膽應用,勇于探索,又要尊重規(guī)律,循序漸進,宜用則用,不為了用而用。多參加理論學習和技能培訓,多借鑒成功的做法和經(jīng)驗,多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愿望,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和課件制作運用的熟練程度。引導學生多聽廣播,多看報紙,多看時政類電視新聞節(jié)目,多閱讀時評類文章,多管齊下,立體多面地提高學生時評類作文的寫作水平。
2.高中階段課程多,學業(yè)重,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這就要求老師課上使用新媒體教學時要精心選擇,精心制作,熟練運用,盡最大可能避免因新媒體資源使用不合理造成的時間浪費、效率低下等問題。這就需要老師在課下做足功課,多向專家學習,多與同事切磋,多和學生溝通,對新媒體資源進行充分預覽和整合,對所制作的課件等要做到精煉、簡短、高效,保證把更充足的時間留給學生思考、討論,留給學生確定立意并進行寫作的究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反思修改完善,并保證留出足夠的講評時間。
3.新媒體平臺資源豐富,信息量大,但同時也存在著很多不良信息、虛假信息,存在一些片面極端的思想。這就要求老師和學生,尤其是學生,要客觀對待,理性思考,學會質(zhì)疑,學會鑒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精神,切莫不假思索,不加鑒別,人云亦云,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要引導學生主動加強對有利于社會進步的熱點議題的關注,積極傳達社會的正能量。這樣在分析問題、闡述道理的時候,才能提出科學正確鮮明的觀點,分析問題才會深刻中肯,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會客觀符合實際,經(jīng)得起檢驗。
[作者通聯(lián):山東蒙陰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