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yīng),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薄抖Y記·樂記》
《李憑箜篌引》是李賀的代表作,大約作于公元811-813年。當(dāng)時李賀在長安任奉禮郎。李賀年少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懷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艷詭譎的詩風(fēng),被稱為“詩鬼”。其作品繼承前代積極浪漫主義傳統(tǒng),馳騁想象,熔鑄詞彩,創(chuàng)造出—種新奇瑰麗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fēng)格。
一、閱音之味——品人生傳奇
史料記載,李賀是一位短命的天才詩人,短短27載,卻有著一個傳奇的人生。寫《李憑箜篌引》時,李賀任奉禮郎。奉禮郎是朝廷里有關(guān)喪葬儀式的主事,他在長安做了三年的奉禮郎。他每天看到的就是凄涼的祭祀場面,這和他后來的詭異的詩風(fēng)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
他少年成名,7歲時就寫下了詩歌《高軒過》。曾驚動過文學(xué)大家韓愈。18歲時,他到東都洛陽去拜訪韓愈,就奉上了一首《雁門太守行》,韓愈當(dāng)時拍案叫絕。其中有兩句“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至今仍文為流傳。《致酒行》是他20歲所寫,其中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也很有名。選修教材里面就有收錄,后來毛澤東還化用了他的這句詩?!督疸~仙人辭漢歌》是他21歲所寫,其中的“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币彩墙?jīng)典名句。而且為后代許多詩人借用,從宋代的石曼卿“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到元好問“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毛澤東在《采桑子》里面也曾用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可見李賀詩歌的影響力之大。李賀因家道中落,20歲時參加科舉考試,就因為他父親的名諱,受到了質(zhì)疑,被迫放棄科舉考試,回到故鄉(xiāng)。他一生都有著從軍夢、俠客夢,但身體瘦弱,所以他非常失落,可以說報國無門。后來他到了長安,受到韓愈等人的推薦,做了三年的奉禮郞。因失望歸鄉(xiāng),最終抑郁而死。李賀從少年成名的輝煌,家道中落的苦傷,舉仕無門的惆悵,從軍無路的失落,孤獨潦倒的絕望,抑郁而死的唏噓。因而李賀的詩風(fēng)與他短命的一生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
二、閱音之妙——品金石絲竹
其一,知李憑。
詩歌中的李憑是梨園弟子,因擅彈箜篌名噪一時。李憑是中唐時期著名的宮廷演奏家之一。當(dāng)時在長安,李賀主持喪葬祭祀,在祭祀儀式時會有音樂伴奏,因此而認(rèn)識了李憑。史書記載,“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可見李憑當(dāng)時的地位和影響。
詩歌《李憑箜篌引》,“引”是古代詩歌的題材,篇幅較長,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所以它有五言、七言、還有雜言。該詩主要是七言。
其二,曉箜篌。
箜篌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撥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箜篌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從十四世紀(jì)后期就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我們只能在古代壁畫和浮雕上看到箜篌的圖樣。
三、閱音之聲——品箜篌詭異
其一,聽箜篌詭異之聲。
《李憑箜篌引》是一首寫音樂寫到極致的詩歌。我們就要先聽一聽朗讀,播放朗讀視頻,聽聽李賀如何寫出箜篌的詭異之聲。
從后世評論《李憑箜篌引》中我們感受到有突破和諧的詭譎之美:對優(yōu)美音樂的描寫與贊嘆——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聲震林木,響遏行云。瓠巴鼓瑟,而鳥舞魚躍。座上美人心盡死,尊前旅客淚難收。
其二,析箜篌詭異之點。
從聽讀和評價里,我們感受到李賀詭譎之美的妙處在哪里?李賀在這首詩里面是怎么描寫箜篌的美妙的?我們可以從詩句中語言去分析?!皡墙z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薄皡墙z蜀桐”吳地的絲,蜀地的桐,吳絲和蜀桐都是制作箜篌的精良材料?!皬垺备咔?,這個“張”字非常有意思,在這個詩句里面,可以解釋為“彈奏”。而“高秋”是指秋高氣爽的秋天,在秋高氣爽的天地里頭彈奏箜篌,可見它的張力之大,它可以令人聯(lián)想到彈奏者的胸襟博大、開放。在此彈奏的音樂聲到底如何呢?“空山凝云頹不流”,在天地間彈奏的箜篌,空山凝云也就有了著落了。云彩是在天空自由流動的,可此時在這里“空山凝云”,因這美妙的箜篌聲,讓天上的流云都停下來了。在此,可見李賀的想象真的是功力無限。
“江娥啼竹素女愁”寫了一個典故,這是娥英、女皇的傳說,兩人曾在湘水邊為舜帝而哭泣,因淚痕留在竹枝上而形成今天的斑竹。這是把悲劇性的典故,與箜篌的音響效果連接在一起,使它歷史的境界得以延伸?!袄顟{中國彈箜篌”,正是在這個博大的歷史時空中,引出了李憑高超的箜篌彈奏技藝。
其三,賞箜篌詭異之地。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边@兩句歷來為人所稱頌?!袄ド接袼轼P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其中用到了兩個動詞“碎”“叫”。李賀選擇這一組的意象“昆山玉”“鳳凰”“芙蓉”“香蘭”。這兩句寫的是箜篌的音響效果非常強烈。連昆山之玉都被震碎。有一種理解是說形容箜篌的音調(diào)尖銳,或者形容它的音高。《詩經(jīng)》曾經(jīng)有云:“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边@里的鳳凰、梧桐是高貴、高雅的物象,所以在此,李賀是在表現(xiàn)箜篌音樂的高雅。詩人在寫音樂聲的時候,是以聲類聲:玉碎,狀其聲之清脆;鳳叫,狀其聲之和緩;蓉泣,狀其聲之慘淡;蘭笑,狀其聲之冶麗。李賀在此運用多種意象,極力描摹音樂的效果。
四、閱音之典——品神話故事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逼渲小笆T”是指大唐盛世時整個長安城的建筑,也可借代皇帝?!岸z”是箜篌的弦數(shù),可以借代箜篌;“紫皇”是道家的神仙。由此可見,李賀筆下的箜篌聲上天入地,感動天,感動地,感動無數(shù)身份尊貴之人。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這兩句詩歌,女媧補石大家知道從《紅樓夢》里面我們可以讀到,還有從神話故事里頭也可以讀到。當(dāng)箜篌美妙的音樂聲傳到天上時,女媧正在補天,但是聽得入迷了忘記了自己正在補天的職責(zé)。結(jié)果石破天驚,秋雨大瀉,自己工作忘記了,然后秋雨乍泄,失職了。你看這個想象非常的跳躍,從地上想到天上。
五、閱音之色——品詩畫色彩
色彩是神秘的語言。色彩語言之于文學(xué),就如丹青之于國畫,旋律之于音樂。因而品詩歌中的色彩畫面,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觸動心靈。李賀是善于運用色彩語言的高手?!皦羧肷裆浇躺駤?,老魚跳波瘦蛟舞?!崩钯R用詞往往非常奇特,常出人意料。以蛟與魚為意象,物物皆顯示出詩人語不驚人死不休。箜篌的聲音上天入地,老魚也可以跳波?!皡琴|(zhì)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睂懙搅嗽聦m中箜篌的樂音,使吳剛忘記了勞作,吳剛不眠,而轉(zhuǎn)入沉吟,任斜飛的露水濕了月兔,這是形容沉吟之專注。這里有幾幅非常特殊的畫面,如夢入神山,老魚跳波,瘦蛟起舞,還有前面的昆山玉碎,香蘭哭泣,那種紛飛的想象,既有靜態(tài)的,也有動態(tài)的。有人評價李賀的詩寫到音樂的時候,“冷若秋霜、艷若桃李”,這是形容李賀詩歌意象的跳躍性非常大,對比十分強烈。
六、閱音之象——品描摹意象
其一,卓異的意象選擇。
《文心雕龍·神思》中說:“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敝旃鉂撜J(rèn)為:“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的世界?!比缜八?,詩人分別選擇了靜態(tài)、動態(tài)的意象:玉碎鳳叫,荷泣蘭笑。空山凝云,石破天驚。老魚跳波、瘦蛟起舞,露濕寒兔……通過這些意象,作者營造出一種哀傷、凄冷的意境。
其二,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
在李賀的詩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側(cè)面烘托。用天空浮云停步聆聽;用江娥素女愁啼哀思;用至上紫皇扣動心弦;用補天女媧石破天驚;用山中神嫗折服請教;用老魚瘦蛟跳躍起舞;用伐樹吳剛通宵不眠;用月宮玉兔如醉如癡。這在李賀這首詩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七、閱音之本——品類比群文
清代方扶南評價:“白香山‘江上琵琶,韓退之《穎師琴》,李長吉,皆摹寫聲音之至文。韓足以驚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卑拙右住杜眯小分械呐免?,使人心動神迷。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中的箜篌泣鬼,鬼神為之動情、流淚。韓愈《聽穎師彈琴》,古琴足以驚天,天地為之驚嘆。
在同類寫音樂的詩歌中,可以選擇類似的作品加以比較賞析。
如李白曾經(jīng)寫過《聽蜀僧浚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托南戳魉囗懭胨姟2挥X碧山暮,秋云暗幾重。”其中也借助景物描寫音樂。
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yuǎn)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皇。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銀瓶乍破水漿進(jìn)。鐵騎突出刀槍鳴,四弦一聲如裂帛?!?/p>
[作者通聯(lián):福建教育學(xué)院課程與教學(xué)研究所;廈門外國語學(xué)校石獅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