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瑞
內容摘要:把文學叫做“人學”,說明文學必須以人為描寫的中心,必須創(chuàng)造出生動的典型形象。而要“以人為描寫的中心”來“創(chuàng)造出生動的典型形象”,就應全面地展現人物的性格特征,立體地塑造人物的典型形象,從而達到像高爾基所說的“文學的目的”:幫助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他的自信心,并且發(fā)展他追求真理的意向,和人們身上的庸俗習氣作斗爭,發(fā)現他們身上好的品質,在他們心靈中激發(fā)起羞恥、憤怒、勇氣,竭力使人們變?yōu)閺娪辛Φ摹⒏呱械?、并且使人們能夠用美的神圣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p>
關鍵詞:小說創(chuàng)作 性格展現 形象塑造 方法技巧
我國著名文藝理論家錢谷融先生在他的《論文學是人學》一文中指出:“高爾基曾經作過這樣的建議:把文學叫做‘人學。我們在說明文學必須以人為描寫的中心,必須創(chuàng)造出生動的典型形象時,也常常引用高爾基的這一意見。但我們的理解也就到此為止,——只知道逗留在強調寫人的重要一點上,再也不能向前多走一步。其實,這句話的含義是極為深廣的。我們簡直可以把它當做理解一切文學問題的一把總鑰匙,誰要想深入文藝的堂奧,不管他是創(chuàng)作家也好,理論家也好,就非得掌握這把鑰匙不可。理論家離開了這把鑰匙,就無法解釋文藝上的一系列的現象;創(chuàng)作家忘記了這把鑰匙,就寫不出激動人心的真正的藝術作品來?!乃嚨膶ο?,文學的題材,應該是人,應該是時時在行動中的人,應該是處在各種各樣復雜的社會關系中的人?!保ㄔ目?957年5月《文藝月報》)錢先生在60多年前的這段論述,仍然可以作為當代微小說創(chuàng)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我認為下面所列舉的這篇微小說《負擔》,就符合上面的創(chuàng)作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原文如下:
負 擔
李冷云
老杜今年光榮退休,每天生活依舊嚴謹有序,一大早起床買好菜送回家,再和老伴一起送小孫女上學。老杜多年來依舊舍不得老伴泡廚房,總是親自下廚,偶爾對著菜譜,大多時候都是自創(chuàng)佳肴。雖然廚藝不及老伴,幾十年來卻樂此不疲,老杜的好,多年來都在圈子里傳為美談。
有一天老杜在大街上收到一張超市打折宣傳單,超市較遠,需要走一段路,老杜勤快,向來愛走路,這天比平時起得更早,老杜邁著矯健的步伐,流露著三十多年練就的和平微笑,和熟識的人客氣地招呼著。
老杜買了些蔬菜,轉到海鮮柜臺時,一眼看到,有老伴喜歡的蛤蜊。老杜隨意看了看價格。老杜心想,長得差不多,價格差別還挺大呢。
“是買花蛤呢還是買大蛤蜊呢?”老杜自言自語。
“算了吧,還是買大蛤蜊吧,省得老太婆又說我小氣?!崩隙艙炝思s兩斤大蛤蜊,一邊排隊稱重,一邊琢磨著,回家是做麻辣蛤蜊呢還是蛤蜊蒸蛋呢。很快就輪到老杜了,營業(yè)員是個中年瘦高個,一臉和氣,輪到老杜時,拿著老杜遞過來的袋子看了半天,問老杜,大叔,這是什么東西?叫花蛤還是叫青蛾還是叫什么來著?什么價格?
老杜一聽:“什么,什么嫦娥青蛾的?你不認識?”
營業(yè)員說:“麻煩你去看一下,這是什么,我不認識,太忙我也走不開,不知道名字沒法輸入。”
老杜樂呵呵地說,沒問題沒問題,我也糊涂了。
老杜一看,水產那一片牌子上果然有青娥、花蛤、蛤蜊,價格相差很大,青娥和花蛤都是6元,蛤蜊19元。老杜看完后跑過去,對營業(yè)員說,小伙子,我看了,這個叫青娥。于是老杜的袋子上貼了張12元的標簽。老杜心想,這個不怪我,誰讓你不認識來著。
老杜拎著袋子,心思恍惚了半天,老杜心想,我要不要再買幾斤呢?老杜跑到蛤蜊攤前邊挑選邊糾結。算了算了,萬事毀于貪,占點小便宜已經很好了。于是老杜很果斷地倒出了已經揀好的另一袋蛤蜊。
從超市出來的時候,老杜心里還是很開心的,但是也是很糾結的,老杜覺得自己堂堂一領導,占幾塊錢便宜就樂成這樣,真是沒格局。
路過一個市場門口的時候,老杜看到一個斷胳膊斷手的乞丐趴在地上,在路口暴曬。從前老杜看到類似場景是繞著走過去的,今天老杜沒有繞路,他走到乞丐前,掏出了一張嶄新的20元人民幣,輕輕地放在乞丐的碗里。走遠了回頭的時候,老杜發(fā)現,乞丐已經被人推到陰涼的地方了,手里還多了一塊饅頭一樣的東西,趴在地上努力地啃著。
老杜沒有了任何心理負擔。
(摘選自《今日頭條》“校長傳媒”頭條號)
讀完全文,我發(fā)現這篇微小說不僅生活味兒濃、很接地氣,而且敘事清楚、故事完整,主要講述了一位剛剛退休的領導出門到超市買菜,由形成心理負擔到消除心理負擔的全過程。實事求是地說,該微小說所講述的故事內容并不令人覺得新奇,但是讀著讀著卻又十分引人入勝。究其原因,是這篇微小說能“以人為描寫的中心”來“創(chuàng)造出生動的典型形象”——老杜,尤其是從這“典型形象”——老杜身上所展現出的各種性格,讓我們讀者覺得他是一個真實的人,一個立體的人,一個雖然偶有不良心理和不檢行為、但卻仍然受人尊敬和被人喜愛的人。
創(chuàng)作者在這篇微小說中,全面地展現人物性格,立體地塑造人物形象。然而,刻畫“老杜形象”和表現“老杜性格”所采用的手法,則主要是人物的動作描寫和人物的心理描寫,對人物的語言描寫用得不多,基本上沒有用到人物的外貌(肖像)描寫,所以讀完這篇微小說,我們還不知道作品中的主人公“老杜”到底長的是個啥模樣兒。然而,我們僅從作品中對“老杜”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看,一個活脫脫的、性格鮮明的“老杜”已生動地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下面我們先來明確一下作品中的主人公——“老杜”的具體身份。從作品開頭的第一句話“老杜今年光榮退休”和文中的一句心理描寫“老杜覺得自己堂堂一領導,占幾塊錢便宜就樂成這樣,真是沒格局”來看,作品中的主人公“老杜”是一位剛剛退休下來的領導干部。既然“老杜”在退休之前是位“堂堂一領導”,那么必然應該具有與“領導”身份、“領導”角色相符合的性格特征。所以,我們接下來再看看,創(chuàng)作者是如何主要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和人物的心理描寫,來全面展現“老杜”的性格特征和立體塑造“老杜”的人物形象的。
作品中為我們展現出的“老杜”的性格特征之一是:一貫勤快和勤勞、生活嚴謹有序(如果反映在工作上也許就是“勤政”和“嚴謹”)。如作品在開頭一段中這樣綜合介紹道:“老杜今年光榮退休,每天生活依舊嚴謹有序,一大早起床買好菜送回家,再和老伴一起送小孫女上學。老杜多年來依舊舍不得老伴泡廚房,總是親自下廚,偶爾對著菜譜,大多時候都是自創(chuàng)佳肴。雖然廚藝不及老伴,幾十年來卻樂此不疲,老杜的好,多年來都在圈子里傳為美談。”這里的“每天生活依舊嚴謹有序”,表明“老杜”幾十年如一日已經養(yǎng)成了好習慣;“老杜多年來依舊舍不得老伴泡廚房,總是親自下廚,偶爾對著菜譜,大多時候都是自創(chuàng)佳肴。雖然廚藝不及老伴,幾十年來卻樂此不?!?,表明“老杜”不是退休后才關心老伴、學著下廚的,而是“幾十年來卻樂此不?!?,體現了一種勤快和勤勞的好品質;“老杜的好,多年來都在圈子里傳為美談”,表明“老杜”身上的這些好習慣和好品質是被大家所公認的。
作品中為我們展現出的“老杜”的性格特征之二是:脾氣溫和、平易近人、不擺官架子。這一性格特征集中在作品第二段的一個動作描寫細節(jié)上反映出來:“老杜勤快,向來愛走路,這天比平時起得更早,老杜邁著矯健的步伐,流露著三十多年練就的和平微笑,和熟識的人客氣地招呼著。”我們僅從他“流露著三十多年練就的和平微笑,和熟識的人客氣地招呼著”這一細節(jié)就可以看出,“老杜”平時注重領導形象,非常平易近人,絲毫不擺官架子,特別是那“三十多年練就的和平微笑”顯得十分自然而親切,這可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裝顯得出來的。
作品中為我們展現出的“老杜”的性格特征之三是:為人大氣、毫不吝嗇。這一性格特征具體體現在這兩處心理描寫上:在超市里,“是買花蛤呢還是買大蛤蜊呢?”老杜自言自語?!八懔税?,還是買大蛤蜊吧,省得老太婆又說我小氣。”老杜撿了約兩斤大蛤蜊,一邊排隊稱重,一邊琢磨著,回家是做麻辣蛤蜊呢還是蛤蜊蒸蛋呢?!纱丝梢钥闯?,“老杜”平時不是一個小氣和吝嗇的人。在家對待老婆是如此,不言而喻,在工作中也一定不會是一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的人。
作品中為我們展現出的“老杜”的性格特征之四是:具有與普通人一樣的狡黠、想占點小便宜心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能被普羅大眾認可和喜愛的人物形象,一定不是那種“高、大、全”似的毫無缺點的人。而生動的、立體的人物形象,一定會或多或少地帶有某些方面的缺點與不足,就跟這位“老杜”在超市買了“兩斤大蛤蜊”一樣,由于收銀員不識貨,不知道怎么按價收費,于是信任地叫“老杜”自己去看所買貨品的價格。而等到了水產貨架跟前,“老杜一看,水產那一片牌子上果然有青娥、花蛤、蛤蜊,價格相差很大,青娥和花蛤都是6元,蛤蜊19元。老杜看完后跑過去,對營業(yè)員說,小伙子,我看了,這個叫青娥。于是老杜的袋子上貼了張12元的標簽。老杜心想,這個不怪我,誰讓你不認識來著?!狈置髯约禾舻氖?9元一斤的“大蛤蜊”,卻對收銀員說是6元一斤的“青娥”,從而被少收了26元錢(兩斤大蛤蜊應收38元錢)?!袄隙判南?,這個不怪我,誰讓你不認識來著。”這里的心理描寫,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老杜”的狡黠和不拘小節(jié)地偶爾占點小便宜。多么真實而可愛的人物性格??!多么生動而立體的人物形象啊!
作品中為我們展現出的“老杜”的性格特征之五是:能自我克制、有道德底線。作品中寫道:在超市付完“兩斤青娥”(實則是“兩斤大蛤蜊”)的錢之后,“老杜拎著袋子,心思恍惚了半天,老杜心想,我要不要再買幾斤呢?老杜跑到蛤蜊攤前邊挑選邊糾結。算了算了,萬事毀于貪,占點小便宜已經很好了。于是老杜很果斷地倒出了已經揀好的另一袋蛤蜊。”我們從“算了算了,萬事毀于貪,占點小便宜已經很好了”的心理描寫和“于是老杜很果斷地倒出了已經揀好的另一袋蛤蜊”的動作描寫中,可以看到“老杜”是一個在誘惑面前能自我克制、毫不貪婪的人,因為他懂得做什么事情都得有“度”,都得堅守一定的道德底線,既然成為不了一個高尚而純粹的圣人,那么也要做好一個正直而清廉的凡人。正因為“老杜”具有這樣思想品質,所以才有出現在微小說開頭第一段最后的那句“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杜的好,多年來都在圈子里傳為美談?!?/p>
作品中為我們展現出的“老杜”的性格特征之六是:善于自我反省。如作品中有這樣一段心理描寫:“從超市出來的時候,老杜心里還是很開心的,但是也是很糾結的,老杜覺得自己堂堂一領導,占幾塊錢便宜就樂成這樣,真是沒格局?!痹谶@里,我們看到了“老杜”對自己之前在超市占了點小便宜一事是心里糾結與懊悔的,從而反映出“老杜”在本質上還是一位人性純樸、品德純正的人。古人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惫湃擞衷疲骸爸獝u近乎勇。”所以,敢于自我反省,既顯示了“老杜”的思想覺悟,也反映了“老杜”的勇毅性格。
作品中為我們展現出的“老杜”的性格特征之七是:心地善良、勇于自我救贖。在作品的倒數第二段是這樣寫的:“路過一個市場門口的時候,老杜看到一個斷胳膊斷手的乞丐趴在地上,在路口暴曬。從前老杜看到類似場景是繞著走過去的,今天老杜沒有繞路,他走到乞丐前,掏出了一張嶄新的20元人民幣,輕輕地放在乞丐的碗里?!蔽覀儚摹皬那袄隙趴吹筋愃茍鼍笆抢@著走過去的”的動作描述中,可以知道“老杜”對這種施舍幫助乞丐的事情是平常從沒做過的,而“今天老杜沒有繞路”,表現出的是“老杜”對自己之前占超市小便宜的行為的一種悔改之心;“他走到乞丐前,掏出了一張嶄新的20元人民幣,輕輕地放在乞丐的碗里”,體現出了“老杜”是在通過某種方式來改正之前所做的錯事,即把自己多占超市的錢以一種做慈善的方式還了回去。這就不僅反映出了“老杜”心地善良的品質,而且體現出了“老杜”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一種自我救贖精神。
作品中為我們展現出的“老杜”的性格特征之八是:性格開朗、心胸寬闊、不背任何思想包袱。這篇微小說的結尾段雖然就只一句話:“老杜沒有了任何心理負擔。”但這句話除是說明了故事結局,使全篇脈絡清晰——從心理負擔的形成到心理負擔的消除,讓故事的結構顯得完整外,同時也是在篇末點題——因為微小說的標題是“負擔”,而“老杜”經過了上面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救贖”兩個階段,及時糾正了自己之前的錯誤想法與錯誤行為,所以不再有任何糾結、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于是格外輕松和愉快,使故事結局顯得十分圓滿。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創(chuàng)作者是在用這句“老杜沒有了任何心理負擔”,來進一步展現“老杜”性格中的一個重要特征,即他性格開朗、心胸寬闊,對過往已發(fā)生的事情不糾纏著不放、不背思想包袱、輕裝上陣……而這些也正是作為合格的“堂堂一領導”的人物角色,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與思想素質。
綜上所述,創(chuàng)作者在微小說《負擔》中,既為我們全面地展現了“老杜”的性格特征,又為我們立體地塑造了“老杜”的典型形象。最后,用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在他的一篇題名《讀者》的特寫中的一段話為本文作結:“文學的目的是要幫助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他的自信心,并且發(fā)展他追求真理的意向,和人們身上的庸俗習氣作斗爭,發(fā)現他們身上好的品質,在他們心靈中激發(fā)起羞恥、憤怒、勇氣,竭力使人們變?yōu)閺娪辛Φ?、高尚的、并且使人們能夠用美的神圣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保ㄞD引自錢谷融《論文學是人學》,原載1957年5月《文藝月報》)
(作者單位:湖北省孝感市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