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摘 要】目的:探討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在急診內科護理管理的應用價值。方法:將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急診內科就診的110例患者納入研究并依據(jù)隨機分組。對照組55例采用急診科常規(guī)護理管理流程,觀察組55例則采用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模式,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干預后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及患者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急救反應時間少于對照組,且死亡率更低,差異顯著(P<0.05)。結論: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在急診內科護理管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提高護理質量及滿意度,縮短急救反應時間,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診內科;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模式;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0--02
急診科是醫(yī)院日常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患者多有病情重,疾病類型多的特點,且部分醫(yī)院患者就診人數(shù)多,超過科室正常負荷,導致日常工作往往繁忙,而此可對患者的及時治療造成一定影響。傳統(tǒng)護理模式在接診急診患者時往往流程較為簡單,各環(huán)節(jié)銜接欠緊湊,嚴重時可影響患者及時救治。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是近年來提出的優(yōu)化管理模式,旨在院前急救時即根據(jù)患者病情提及時針對性的干預,從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縮短急救反應時間的目的[1]。筆者將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急診內科就診的110例患者納入研究并隨機分組,觀察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模式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本研究所有于我院急診內科就診的患者進行分組,所有患者均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診,共110例。隨機分成兩組,各55例。對照組男34例,女21例,年齡20~76歲,平均(52.73±8.53)歲。觀察組男32例,女23例,年齡18~75歲,平均(52.48±8.80)歲。納入標準:①于我院急診內科就診且均告知風險,簽署知情同意;②經(jīng)醫(yī)學倫理會審核。排除標準:①依從性差不配合者;②就診時已死亡者。
1.2 方法
對照組:予急診內科常規(guī)護理,完善120交接工作,評估患者病情,根據(jù)患者病情予心電監(jiān)護、吸氧,完善分診前相關工作。觀察組:采用急診科常規(guī)護理管理流程。(1)接診階段:接診3min內立即安排救護車,行駛途中簡單詢問患者發(fā)病原因及目前生命體征情況,與家屬保持聯(lián)系,指導患者平臥,必要時提供相應用藥指導;(2)院外轉運階段:到達現(xiàn)場后立即評估患者生命體征及受傷機制,詢問基礎病史,根據(jù)初步判斷選擇急救類藥物,完善吸氧及心電監(jiān)護。若胸前區(qū)疼痛劇烈,囑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心臟驟停者應立即行規(guī)范化心肺復蘇,轉運期間監(jiān)測生命體征,與家屬簡單客觀說明病情,爭取家屬配合;(3)院內轉運:患者到達醫(yī)院后完善交接,快速評估病情后立即上心電監(jiān)護全方位評估,遵醫(yī)囑用藥,對于清醒的患者應及時行簡短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預,提高其治療依從性。聯(lián)系科室,告知患者基本信息,報告初步判斷結果及采取的措施,搬運時盡量輕柔平穩(wěn),以免引起損傷,轉運途中應密切觀察靜脈通道在位且順暢;(4)急診室內階段:患者進入急診病房后在護理人員協(xié)助下取合適體位,與轉運護士完善交接,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仔細詢問患者主觀感受,突發(fā)緊急情況應及時搶救。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護理質量評分及患者滿意度情況,護理質量評分包括技術水平、文書書寫規(guī)范性、應急能力、責任心等方面,總分100分。滿意度量表由我院自行設計,滿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分值不低于95分),基本滿意(分值61-94分),不滿意(分值小于61分);比較兩組急救反應時間及死亡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所收集數(shù)據(jù)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P<0.05提示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數(shù)值()表示。
2 結果
2.1 護理質量及滿意度評分
比較兩組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護理質量及家屬滿意度評分升高,差異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上述評分更高(P<0.05)。見表1。
2.2 兩組急救反應時間及死亡率比較
觀察組急救反應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死亡率3.64%(2/55),低于對照組的20.00%(11/55),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護理質量管理旨在通過動態(tài)性、持續(xù)性的護理質量檢查方式,不斷解決護理工作中的問題,從而使護理質量顯著優(yōu)化,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但傳統(tǒng)管理模式接診患者時應用價值有限,難以規(guī)避必要風險,對護理質量提升的影響非常有限[2]。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是一種新型管理模式,通過應用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及綜合理論知識,及時評估病情,對患者實施預見性質量管理,旨在提高護理質量并有效規(guī)避治療風險。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模式以護理人員的執(zhí)行力及主觀能動性為前提,護理質量管理工作在持續(xù)性風險監(jiān)測下開展,體現(xiàn)了人性化、科學性及高效性特點[3]。急診科患者具有疾病分類眾多、起病急、病情重的特點,急救反應時間在疾病預后中起著重要作用,而此需要急診內科接診治療與護理手段非常高的配合度。縮短急救反應時間對于急診科患者搶救而言至關重要,如對于腦梗死患者而言及時介入或PCI治療可有效改善預后,心肺復蘇則對于心臟鄹?;颊呔哂兄匾饬x。本研究觀察組采用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干預后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及患者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急救反應時間方面,觀察組較對照組明顯縮短,為患者爭取了更多時間??梢娫撟o理模式的應用可優(yōu)化護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時由于護理流程更加專業(yè)化,患者滿意度也得以提升。綜上,筆者認為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在急診內科護理管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蔣秋紅.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在急診內科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8,10(36):191-192.
郭婧,李靜,彭琦.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在急診內科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9,16(26):51-52.
蒙創(chuàng)燕.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在急診內科護理管理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2):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