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揚,陳春民,張洪亮
【摘要】目的:探究在泌尿外科臨床治療中存在的感染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的防治對策,降低感染對患者造成的影響。方法: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將我院泌尿外科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感染的38例患者設定為觀察組,同期選擇本科室內未出現(xiàn)感染的38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意識清楚,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對比兩組患者的個人信息和臨床資料,總結容易引發(fā)感染的危險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的改進與防治對策。結果:經過資料數據對比,觀察組女性患者數量多,年齡相對較大;患者在治療期間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情況,侵入性操作的例數多;留置尿管時間與住院時間長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總結,容易引發(fā)泌尿外科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使用抗生素、住院時間、留置尿管時間、侵入治療等。結論:造成泌尿外科患者出現(xiàn)感染的因素較多,在分析感染因素后制定針對性的防治對策可以顯著降低感染事件的發(fā)生風險,建議推廣。
【關鍵詞】泌尿外科;感染因素;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R699【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
泌尿外科屬于高感染風險的科室,每日接診患者的數量多,在治療期間需要進行各種侵入性的操作。在疾病治療中,患者會應用抗生素治療,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會增加感染的風險。感染會影響患者疾病的治療,使自身的疾病更加復雜,延長住院治療的時間,增加經濟負擔。醫(yī)院感染一般分為兩個感染途徑,一種是直接感染,指的是患者直接接觸病毒或病菌所形成的感染,如手術操作、護理交叉感染等,間接感染指的是空氣傳播等非接觸性造成的感染。感染需要應用抗生素進行后續(xù)治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降低泌尿外科感染的風險。鑒于此,我們對我院泌尿外科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接診的38例在院內出現(xiàn)感染的患者作為分析對象,將治療中容易誘發(fā)感染的因素進行分析,并制定針對性的防護對策,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開展的時間范圍是2019年5月~2020年5月。抽取泌尿外科治療期間存在感染的患者38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性有11例,女性有27例,年齡范圍在47~78歲,平均是(60.51±0.36)歲。同期選擇38例未感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有29例,女性有9例,年齡范圍在21~60歲之間,平均是(35.92±1.34)歲。
研究病例選擇標準:患者經過檢查符合泌尿外科疾病的確診標準;需要住院治療,在治療期間可能涉及留置尿管;年齡在18歲以上,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與護理配合能力;全程參與,臨床資料與患者的個人信息完整。排除以下情況:存在肝腎功能不全等其他嚴重疾病;腫瘤疾病;對治療使用的藥物過敏;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入院前有感染情況;中途退出研究等。
1.2研究方式
本次研究選擇資料回顧法進行分析,全面整理患者的個人信息和治療資料,要求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正確性。在資料收拾完畢后,將資料存入系統(tǒng)中,進行數據的對比分析。根據兩組患者信息之間的差異,尋找患者的感染原因。為了保證資料整合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在研究開展前對醫(yī)護人員進行培訓,要求醫(yī)護人員掌握信息收集的方法和流程?;颊邆€人信息包含年齡、性別、既往病史、住院時間和治療相關資料等,例如是否存在侵入性操作、尿管留置時間等數據。
1.3感染診斷
參照《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對患者的感染情況進行診斷,結合患者的治療實際情況和身體特征進行分析,確?;颊呤窃簝戎委熎陂g獲得感染,使研究結果準確。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指標數據納入SPSS26.0軟件中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表示為(率),差異檢驗的工具是X 2。計量資料表示為(x±s),差異檢驗的工具是t。當組間數據對比存在差異時,P<0.05。
2 結果
2.1臨床資料
從表1中數據分析可知,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存在侵入性操作、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和合并其他疾病這些方面,均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
2.2住院時間和留置尿管時間數據
觀察組的住院時間長,留置尿管時間長,數據經過比較存在差異,P<0.05。
3 討論
3.1泌尿外科患者的感染因素
從上文表1和表2中的數據分析可知,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存在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存在其他合并癥方面、住院時間和留置尿管時間等方面存在差異性,因此總結如下容易引發(fā)感染的因素。(1)性別因素。女性患者更容易感染,這與患者的生理結構有一定關系。女性的尿道較短,外生殖道環(huán)境復雜,因此更容易發(fā)生泌尿感染。(2)年齡因素。年齡與身體的免疫力有著直接的影響,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的自身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患者受疾病治療的影響,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會明顯降低。年齡越高,患者感染的風險就越大。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相對較大,超過50歲以上的例數有27例,表示年齡是患者住院期間感染的主要因素。(3)存在侵入性操作。觀察組患者侵入性操作例數多,最多的就是手術治療,表示手術治療等侵入性操作會增加感染幾率。侵入性操作暴露了患者的內環(huán)境,使得外源性細菌及病毒都有機可乘,在創(chuàng)口及血液等媒介下侵入到機體,增加了感染風險。(4)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療感染的有效方式,但是不合理應用抗生素會造成耐藥性增加,反而增加感染的風險。觀察組患者中有25例患者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物治療的情況,與對照組相比較存在差異,P<0.05。(5)存在合并癥。如果患者同時患有2種或以上疾病時,患者感染的風險會明顯增加。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泌尿外科治療中感染的幾率會更高。對于存在腎小球高灌注、高壓力狀態(tài)的高血壓患者而言,其尿液中的抑菌成分會發(fā)生非常大的變化,在排尿過程中可能有感染風險。(6)住院時間和留置尿管時間。這兩項指標的時間越長,表示患者的疾病越嚴重。醫(yī)院內含有病菌數量多,長時間接觸也會增加感染的風險。留置尿管時間長,針對導尿的護理操作就會增加,如果出現(xiàn)尿管規(guī)格不相符、護理操作不當等,會大大增加患者感染的風險。留置尿管時間長,影響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復,延長康復時間,從而造成住院時間長。(7)醫(yī)護人員因素。在患者治療和護理期間,需要直接接觸醫(yī)護人員。雖然在本文研究并沒有直接體現(xiàn)出醫(yī)護人員對感染造成的影響,但是作為醫(yī)療活動的執(zhí)行者,醫(yī)護人員的操作對于感染的影響非常密切。醫(yī)護人員是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徑。醫(yī)護人員每天會接觸很多患者,與攜帶感染病菌患者接觸后再與其他患者接觸時,會出現(xiàn)交叉感染或自身感染的情況。如果醫(yī)護人員無菌護理觀念差,在醫(yī)療活動中沒有嚴格落實無菌操作和護理,會明顯增加感染的風險。
3.2防治對策
泌尿外科的治療中,預防患者感染是非常重要的。感染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影響,增加原發(fā)性疾病的治療難度,延長患者的治療時間,增加經濟負擔。院內感染的控制需要成為醫(yī)院護理管理的重點,特別是在泌尿外科這個高發(fā)感染的科室中,需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規(guī)避引發(fā)感染的危險因素,為患者制定有效的措施來降低感染風險。上文中分析了感染的常見因素,針對以上因素制定針對性的防治對策,可提升管理效果。
(1)加強基礎性護理。醫(yī)院內存在大量的病菌,容易因空氣接觸導致感染。做好日常通風和消毒,減少病房內病菌數量。每日對病房環(huán)境進行清潔,物品也要消毒,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進行空氣消毒。患者的個人物品也要清潔,特別是貼身的衣物要每日更換,做好清潔和消毒。(2)營養(yǎng)供應。疾病的治療影響患者的進食,加之患者的食欲下降,會導致患者機體營養(yǎng)不良,身體免疫力下降。護理人員要科學的安排患者的飲食,增加優(yōu)質蛋白、微量元素和營養(yǎng)物質等供應,增強患者的身體免疫力。鼓勵患者多進食,多飲水,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3)護患溝通。護理人員要維系和諧的護患關系,當患者入院后主動溝通。首先做好健康教育,講解患者自身的疾病和治療方式等。針對容易感染的風險進行仔細講解,叮囑患者規(guī)避,提升患者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更好配合護理工作的開展。在溝通中把握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疏散患者的心結。鼓勵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獲得最佳的康復效果。(4)感染預防。護理人員要提升感染預防的意識,注意在日常護理中規(guī)避易感因素。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要重視無菌護理的嚴格執(zhí)行,置管后注意密封性,避免細菌侵入。選擇符合患者實際情況的導管,置管完畢后要妥善固定,不要有滑脫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叮囑患者做好對留置尿管的保護,避免出現(xiàn)意外性拔管事件。導尿管的位置要低于膀胱,使導尿順利,避免回流感染。(5)加強管理。手術操作和護理是容易感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手術室和應用的器械要嚴格消毒,發(fā)現(xiàn)污染要重新消毒。手術室需定期對空氣、臺面和物品等進行消毒,減少病菌的數量。病房內要控制人數,規(guī)定家屬探視的時間,減少人員流動,實現(xiàn)感染的良好控制。(6)提升護理素養(yǎng)。泌尿外科需要重視對患者感染的預防控制,定期對醫(yī)護人員進行培訓,并且增加科室的硬件水平投入。醫(yī)護人員要定期接受教育,提升護理安全意識,主動、嚴格的執(zhí)行無菌操作,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要做好認真、負責。引進先進的消毒設備,減少環(huán)境內病菌的數量。
因此,泌尿外科患者在臨床治療中面臨非常多的感染因素,如年齡過大、住院時間長、存在侵入性治療、留置時間長、存在合并癥等。在治療期間針對以上因素進行針對性的防治管理,可以降低患者感染風險,提升患者的治療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晉.泌尿外科臨床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防治對策研究[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9,27(07):1278-1280.
[2]袁星,胥振國,曹雷.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大腸埃希菌的耐藥性分析[J]. 華北理工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9(01).
[3]曹仲,徐珊.泌尿外科臨床感染的因素分析研究[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20,12(31):80-83.
[4]王振林.泌尿外科臨床感染因素與防治對策分析[J].中外醫(yī)療,2020,39(28):82-84.
[5]吉久婷.輸尿管碎石術患者術后感染的影響因素及防護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07):33-35.
[6]Straccia Patrizia,Bizzarro Tommaso,F(xiàn)adda Guido,et al.Comparison between cytospin and liquid-based cytology in urine specimens classifed according to the Paris System for Reporting Urinary Cytology[J].Cancer cytopathology,2016,124(7):519-523.
[7]龔悅輝,張慧波.泌尿外科病人留置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影響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20,18(31):4365-4368.
[8]黃發(fā),吳志娜,孫立光.頭孢唑林鈉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急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處方藥,2020,18(09):134-135.
[9]胡忠春,趙明,張文才.泌尿外科患者醫(y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與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8,25(1):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