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
【摘要】目的:針對急性腦出血患者恢復期護理工作對其的影響,探討中醫(yī)護理在其康復期的具體應用效果。方法:此次臨床試驗的受試者選自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于我院急診因急性腦出血入院、滿足條件并自愿參與調查實驗的急性腦出血患者60名,根據其是否施行中醫(yī)護理綜合干預措施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同時對比進行相關干預護理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總住院時間。結果:參與實驗60名受選急性腦出血患者中,實施優(yōu)質的中醫(yī)護理干預后可一定程度降低腦出血患者搶救后恢復期內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同時整體上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病后康復的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積極有效的中醫(yī)護理干預可一定程度降低急性腦出血患者搶救后的恢復期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同時一定程度上提高病后康復的效率,值得在臨床繼續(xù)推行。
【關鍵詞】急性腦出血;中醫(yī)護理;神內科;臨床護理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5.107
在快節(jié)奏、亞健康的生活方式下我國國民罹患急性腦出血等神經系統(tǒng)危急重癥正在逐漸呈現著年輕化的趨勢;與此同時由于居民飲食譜的改變、生活品質的提高,我國國民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代謝性疾病的帶病率也不斷提高,給急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救治增加了一定難度,同時亦不利于患者的搶救后恢復[1]。高發(fā)病、高死亡率的急性腦出血疾病不僅僅嚴重威脅著亞健康、高血壓的中老年高危人群,同時也個人、家庭乃至社會帶去嚴重的醫(yī)療經濟負擔。特別是因急性腦出血為神經內科的危急重癥,其顱內的出血部位不同、出現的臨床癥狀及嚴重程度也是不盡相同的,在臨床上給治療和護理帶去了巨大的工作難度。同時對于急性腦出血患者來說緊急搶救穩(wěn)定患者生命體征之后,通過護理和康復減輕腦出血對于神經運動功能的影響、促進病后生理功能和社會功能的恢復顯得尤為重要。中醫(yī)護理因其針灸、艾灸、推拿等特色治療手段在腦出血患者的病后康復護理中或可發(fā)揮可觀的積極作用。因此針對急性腦出血患者恢復期護理工作對其的影響,為了進一步探討中醫(yī)護理在其康復期的具體應用效果,我院開展針對急性腦出血搶救后康復期患者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臨床試驗的受試者選自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于我院急診因急性腦出血入院、滿足條件并自愿參與調查實驗的急性腦出血患者60名,根據年齡、性別、心梗嚴重程度、是否合并高血壓病、動脈粥樣硬化等不同因素均分為20個配對組,根據其是否施行優(yōu)質中醫(yī)護理干預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所有參與實驗的患者及其家屬對實驗期間在科室內的研究內容、研究參與要求以及目的均表示完全知曉,且自愿配合;實驗受選者均無其他系統(tǒng)功能如心臟、腎臟、消化、免疫疾病及精神狀態(tài)的異常情況。
1.2方法
研究組:(1)在具體實驗之前,與參與試驗的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充分告知實驗期間在科室內的研究內容、研究參與要求以及目的;(2)護理工作人員根據腦出血患者病后的中醫(yī)辨證分型,配合使用中醫(yī)針灸病后肢體活動障礙部位,促進局部的運動神經功能恢復;同時通過推拿手段患者的局部肌肉緊張、酸痛的情況,促進身體的氣血流通[2];(3)急性腦出血患者病后恢復期、臥床期內若出現便秘等排便障礙,可嘗試使用中藥保留灌腸以保持患者的排便通暢;(4)中醫(yī)護理同時注意急性腦出血患者的病后恢復期情志是否調暢,護理人員通過及時溝通、語言引導、構建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等多種手段調暢患者的情志,促進病后康復。
對照組:對照組人員不需進行特殊干預措施,按照每日工作安排完成常規(guī)理療及相關功能訓練方案,并對患者病情變化進行記錄。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實驗使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分析,(x±s)表示急性腦出血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等資料,通過t檢測,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通過x2檢測,如果P<0.05,則表示數據之間具有統(tǒng)計意義。
2? ?結果
2.1 60名受選急性腦出血患者的基本情況對比
參與實驗的60名急性腦出血患者包括年齡、性別、是否合并高血壓病年齡等基本情況陳述,詳見表1。
2.2 60名急性腦出血患者實施干預措施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對比
從包括癲癇、應激性潰瘍等在內的多項搶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看,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3.3%)明顯低于對照組(3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研究組和對照組關于住院時間的綜合對比
實驗結果顯示研究組的總體住院時間(368.5天)和平均住院時間(12.28天)要短于對照組(總體住院時間462.5天,平均住院時間15.41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腦出血的發(fā)病率和高死亡率使得醫(yī)護人員及患者、患者家屬對于此疾病十分關注,高危人群提前預防、盡早診斷、通過開放綠色、降顱壓、控制腦水腫和血壓等對癥治療外,同時也有醫(yī)護人員越來越重視到不僅僅是有效的搶救方案能夠影響患者康復后,同時優(yōu)質、高效的搶救中護理也十分關鍵,其或可進一步提高急性腦出血的存活率及病后恢復效果。此次試驗結果顯示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3.3%)明顯低于對照組(3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可知,實施積極有效的中醫(yī)護理干預可一定程度降低急性腦出血患者搶救后的恢復期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同時一定程度上提高病后康復的效率,值得在臨床繼續(xù)推行。
參考文獻:
[1]章昊蘇,吳雪海,胡錦,陳亮,吳惺,孫一睿,虞劍,毛穎,周良輔.老年腦損傷住院患者流行病學調查及對策分析[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6,25(06):779-783.
[2]王俊杰,楊郁文,汪麗娟,邊雪梅,李培君,谷娟娟.中醫(yī)護理操作技術臨床應用現狀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1):1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