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亞
(江蘇省鹽城市新洋初級中學 224000)
展開初中生物理課程學習行為習慣的調查研究,這可以有針對性的了解當前學生在物理課程上整體的學習狀況,尤其是可以了解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習慣,可以讓教師不斷指導學生做出改善與優(yōu)化.從目前很多中學實際的物理課程教學狀況來看,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一些典型問題,不少學生還會養(yǎng)成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應當引起教師的重視,并且糾正學生身上存在的一些典型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物理課程的學習中更加高效,能夠更好的建立學生的學科能力,物理課程的教學實效也會得到明顯提升.
在基于不少初中展開學生物理課程學習狀況的行為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存在一些典型問題,這是造成學生物理課程整體的學習效率不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甚至產生一定的學習和思維障礙的主要造成原因.在學生存在的一些典型問題中,缺乏對于實際問題的探究精神,這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種.從物理課程的學科特點出發(fā),想要學好這門課程,需要學生有更多的探究實踐和思維過程.學生如果對于很多問題都是一知半解,就一些具體問題缺乏深入的探究精神,那么學生在知識的吸收掌握上永遠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一旦問題轉變考察方式,或者是問題的形式發(fā)生變化,學生便不知道應當如何處理與應對.對此,教師要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革新,要基于課程教學加強對于學生問題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在剖析解讀一些典型問題時一定要讓學生將問題的實質弄清楚,強化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知識掌握更加牢固,這不僅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這也會有效實現學生學科能力的構建.
比如,學習完《力》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后,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開放化的問題考察學生的知識吸收與掌握程度.例如:自行車上坡前,往往要加緊用力蹬幾下腳踏板,是為了什么?有相當數量的學生都會說為了好上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答案也無可非議.但當教師進一步推敲其中的原因,讓學生結合力學規(guī)律給出具體的分析解讀,從物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為什么好上坡,很多學生都說不清楚.從學生的這些實際表現可以看出,大家對于這個問題背后包含的力學知識掌握并不牢固,學生普遍存在知識學習不求甚解的毛病,這會很大程度阻礙學生學科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物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用物理語言講道理的習慣,要讓學生善于利用具體的物理學知識有理有據的分析解讀實際問題.這才是學生學科能力的體現,這也是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有牢固的吸收掌握的依據.
從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調查結果來看,很多學生都不具備獨立思維的能力,學生普遍上沒有養(yǎng)成分析探究的習慣.這會直接阻礙學生物理學科能力的建立,并且會讓學生在很多實際問題的分析上受到阻礙.因此,教師要在這個問題上引導學生做出積極改善與革新,要加強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掌握一些實用的問題分析探究的方法,并且能夠借助有效的思維過程良好解答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物理課程的學習中有更多學習收獲,大家整體的學科能力和素養(yǎng)也會得到提升.
如,在講《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時,當教師提問學生“凸透鏡成像情況與物體到凸透鏡間距離有什么關系”的問題時,不少學生都答不上來,部分學生能夠回答,但是答案內容不夠完整也不夠準確.對此,教師可以增加凸透鏡在各種情況下成像情況的演示,并且利用圖形作為知識分析的輔助(如圖),讓學生觀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改變了,所成像的情況也隨之改變的現象,加深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促進知識教學目標的達成.
從實際情況來看,不少學生并沒有養(yǎng)成好的物理課程的學習習慣,這是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經常會產生困難和阻礙,知識的掌握不夠牢固,在分析解答復雜問題時難度較大的主要造成原因.對此,教師要加強對于學生的學法指導,并且加深學生實踐探究習慣的培養(yǎng).結合物理課程的特點,如果能夠讓學生具備更好的實踐探究能力,那么大家會在很多問題的分析上找到有效的路徑.不僅問題探析的過程會更加順暢,學生解答問題的準確度也會更高.這才是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的學科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加強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這會讓學生的課程學習更加輕松.
比如,在學習《浮力》這部分內容時,與其教師僅僅從理論上給學生分析解讀這部分知識要點,教師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式的實驗探究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完成實驗過程.對于分組實驗,在學生預習實驗內容、明確實驗目的、原理、步驟的基礎上,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做,教師在旁指導.這樣才能養(yǎng)成學生想動手、敢動手、愛動手的實驗習慣.當然,實驗中可能會出現異常情況,這就要求學生尊重客觀事實,不弄虛作假,實事求是地記錄,對于出現的問題做理性分析,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有效探尋解決的路徑.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有更豐富的學習收獲,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涉及理論知識的理解記憶,學生課程學習的綜合效率也會更高,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帶給學生更多學科能力上的進步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