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軍
河北省武安市磁山鎮(zhèn)西孔壁小學
經典誦讀是我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國的經典代表。小學學校也開始逐漸對文化經典重視起來,但是只有經典誦讀的是不夠的,經典文化的誦讀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教學做了簡單的探討。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授予學生語文知識并不是教學的全部,除此之外,還應在學生綜合素質方面,重點培養(yǎng),以此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實際語文教學中,將經典誦讀誦讀環(huán)節(jié)融入于課堂中,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學生眼界得到開闊,知識面也因此拓寬。
雖然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語文教師對待經典誦讀已經有了充分的重視,每天都會安排一定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但是很多教師對于經典誦讀的認知還存在著一定的偏差,認為經典誦讀就是讓學生透徹地理解經典文學的內涵。因此,很多教師在開展經典誦讀時,都會帶領學生進行經典文學的剖析,卻忽略了學生對誦讀內容的整體理解,這樣的現(xiàn)象就會導致學生在經典誦讀過程中的思維發(fā)展受到局限,無法進一步實現(xiàn)經典誦讀的價值。還有一部分教師在經典誦讀教學過程中仍然使用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的方式進行誦讀教學,這種單一的誦讀方式無法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與積極性,很容易讓學生對誦讀產生惰性心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提升經典誦讀質量,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就一定要對經典誦讀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知,讓誦讀與教學進行有機融合,并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誦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經典誦讀的樂趣,并從經典誦讀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與學習能力,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教學價值。
在小學語文教學開展過程中,要想讓經典誦讀對學生產生更深遠的價值與意義,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時一定要注重學生主觀思維的發(fā)揮,讓學生能夠對誦讀內容產生自己的感悟與理解。在日常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經典誦讀時,可以將更多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試著自主進行對于誦讀內容的深度思考,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誦讀思維,還能讓學生在誦讀學習過程中尋找到正確的思考方式,以推動學生在誦讀學習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夏日絕句》這首古詩的誦讀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自主地對誦讀內容進行深度思考,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直接帶領學生進行古詩內容思考的局限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思考這首古詩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傳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學生帶著思考進行誦讀,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fā),促使學生在誦讀中獲得語文知識的同時還能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篩選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總結概括能力等多項綜合能力,從而實現(xiàn)學生在經典誦讀學習中的綜合性成長,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經典誦讀的教學價值。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教師也要對學生提出要求,不能僅限于將誦讀文章作為任務布置下去,而是要和語文教學知識進行融合,指導具體的誦讀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技能,提高學生誦讀效率,促使教學研究工作順利進行。對于學生們在誦讀過程中所遇到晦澀難懂的字詞、句子、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作指導,且為學生提供了練習的機會,打造出相應的誦讀環(huán)境。讓他們在具體的語境之中,感悟這些字詞的具體含義,使得開展的經典誦讀工作和語文教學工作進行切實的融合,不僅提高研究的效率,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誦讀氛圍可以提高誦讀質量。可以多方營造誦讀氛圍,例如,可以開展讀書角、廣播每日一誦、早讀等日常課外誦讀活動,定期開展校級經典誦讀比賽,教師也根據本班實情開展特色誦讀,如課堂主題誦讀活動,設計每課誦讀方案,有效將經典誦讀引進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教授《沁園春.長沙》一課,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了橘子洲頭的浪漫景色,播放背景音樂,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誦讀氛圍,開展誦讀接龍等有趣活動,激趣課堂,促使師生精彩解讀文本,完成經典誦讀和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
經典誦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落實,對于學生更好地弘揚與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知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也是完成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對經典誦讀教學提起充分的重視,并對目前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度的探究與分析,尋找出有效的解決策略,促使學生能夠在經典誦讀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收獲,以此推動學生在經典誦讀學習中的全面發(fā)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經典誦讀的教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