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菊花
虛擬仿真技術在體育專業(yè)運動解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吳菊花
(廣西科技大學體育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
運動解剖學是體育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往往表現為形式單一、學生興趣不高等,虛擬仿真技術則可更形象、逼真地模擬解剖結構,將知識點教授給學生,顯著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隨著高校新型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開展,將虛擬仿真技術應用于運動解剖教學將變得更加迫切和重要,這將有利于運動解剖學教學成效的提高,更加有利于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發(fā)展
虛擬仿真;運動解剖學;應用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印發(fā)頒布,其部署推動著中國體育的不斷演變:由競技體育向全民體育發(fā)展,體育強國的穩(wěn)步構建。由此提示:當前社會對于體育專業(yè)人才的需求將逐漸增多,并且越來越需要豐厚知識儲備的體育專業(yè)技術人才。在體育相關專業(yè)教學中,除了專業(yè)方向所需學科的學習外,還需進行一些基礎專業(yè)理論課的學習,比如: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等,其中運動解剖學作為所有體育相關專業(yè)的必修基礎課程[1],是其他課程的先修課程,也是其后續(xù)課程的前提與基礎。而運動解剖學并非純粹的理論學科,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聯(lián)系的學科,例如增強機體核心力量時,需對哪些肌肉進行訓練等等。運動解剖學專業(yè)名詞繁多,內容略顯枯燥,隨著課改的深入運動解剖學課時也隨之減少,這給運動解剖學的課程教學帶來了一定挑戰(zhàn)。近年來,科學技術與教學技術密切融合,越來越多新穎實用的科學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并給課程教學帶來了新視角和新切入點,如虛擬仿真技術。虛擬仿真技術是一種可創(chuàng)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系統(tǒng),是以計算機軟件及硬件為基礎、以必要的技術手段為輔助,通過對已知或未知世界的仿真,使人獲得真實感受的一種計算機應用技術[2,3]。那么,虛擬仿真技術對運動解剖學教學是否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呢?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試著從運動解剖學教學現狀、虛擬仿真技術在運動解剖學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分析、虛擬仿真技術在運動解剖學教學中需注意的問題等方面著眼,對虛擬仿真技術在運動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探討。
在體育專業(yè)理論教學中,運動解剖學幾乎是所有體育專業(yè)方向的必修課程,也是為后續(xù)課程開展提供一定基礎。目前,運動解剖學課程主要涵蓋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其主要內容為人體基本形態(tài)結構,多數內容為固定知識,僅有少量內容需靈活掌握[4],而體育專業(yè)學生在中學階段,精力多用于體育實踐,而對于文化課程的學習存在一定缺失,因此,體育專業(yè)學生剛踏入大一階段,就需要學習內容較繁雜、知識點較瑣碎的運動解剖學課程,對其而言,往往存在一定難度。運動解剖學除了理論學習外,還會伴隨約四分之一的實驗教學[5],眾所周知,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理論融合實踐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傳統(tǒng)的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往往僅通過辨析骨骼或部分模型,進而完成該部分教學,由此可能會減弱學生對于運動解剖學的整體觀認識、三維立體認識,進而可能導致體育專業(yè)學生在該課程結束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運用能力相對薄弱[6]??傮w上看,運動解剖學是理論與實踐緊密聯(lián)系的主干課程,其解剖學專業(yè)名詞復雜繁多,教學內容枯燥難懂,并且隨著教學改革要求,其課時量也呈縮減趨勢,其實驗教學用的骨骼、臟器模型等帶給體育專業(yè)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等,這給運動解剖學課程的教學帶來了十分嚴峻的挑戰(zhàn)。
傳統(tǒng)的運動解剖學教學往往采用實物模型演示。在課堂理論教學中,任課教師給學生展示某一部位的解剖學實物模型,給學生直觀印象,同時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性,在解剖學知識傳授過程中具有條理清晰、解說形象的特點,然而實物模型也存在一定缺點:靜態(tài)展示,無法真實反映人體的動態(tài)情況;局部性強,缺乏整體感官性,還有一些精細的結構,如:肌肉的斷面解剖、心血管系統(tǒng)的動態(tài)、神經系統(tǒng)抽象等,均無法給學生呈現出真實性。并且隨著使用年限增加,這些實物模型會出現大量磨損,而解剖學實物模型造價較高,這無形中會增加較多財政負擔。此外,體育專業(yè)學生對于抽象學科的學習,缺乏立體觀,由此運動解剖學的教學更加需要靜態(tài)實物與動態(tài)圖像結合,進而提高體育專業(yè)學生對運動解剖學的學習興趣[7]。因此,可考慮引入虛擬仿真模型教學技術,對此進行一定彌補。
虛擬仿真技術應用于運動解剖學教學,在理論教學方面,是通過高度仿真的虛擬解剖學結構,使用并結合了多媒體、人機交互、仿真、虛擬現實等技術,在課堂進行教學時,可將大信息量的解剖學知識點形象化展示給學生,進而調動體育專業(yè)學生積極性,增加師生互動,能夠及時得到學生反饋,提高運動解剖學的課堂教學效率[8]。在實驗教學方面[9],虛擬仿真技術具有其特定的優(yōu)勢,例如,可有效使用解剖標本,減少標本損耗,節(jié)約解剖資源;解除時空限制,解除了傳統(tǒng)解剖學實驗課程必需在實驗室進行的空間限制,可隨時實現解剖學實驗課程學習;人機互動性增強,可充分提高體育專業(yè)學生的學習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運動解剖的興趣,減少傳統(tǒng)解剖學實驗課堂上學生對解剖結構的淡視。例如,建設基于慕課平臺的醫(yī)學虛擬仿真實驗室的使用,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顯著[10]。張齊等[11]人則在局部解剖學教學中使用了數字化虛擬仿真技術,并通過實驗法對其應用效果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實驗班解剖學成績顯著性高于對照班,且實驗班學生對其應用滿意度較高。又如,在動物解剖方面,張利衛(wèi)等[12]在動物解剖學實驗課教學課堂,改變傳統(tǒng)的“人——動物”的實物實驗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如:采用虛擬仿真系統(tǒng)和手機軟件云班課App等方法應用于動物解剖學教學實驗,有效改善了動物解剖學實驗的教學效果。虛擬仿真技術雖然在解剖學教學中應用已較為廣泛,但多應用于醫(y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學或農林院校的動物解剖教學,在運動解剖學教學方面則尚較少,仍需探索其在運動解剖學教學方面的作用效果。
人體解剖學虛擬仿真模型是通過計算機技術,構建人體各個解剖系統(tǒng)的詳細結構,使其呈現動態(tài)化呈現在顯示器上,具有顯著的具象化和生動性。目前,院校常用的仿真模型包括兩種:Visible Body[13]和3D Body[14]。其中,Visible Body是全球知名的人體解剖學軟件,是由國外研發(fā)專業(yè)的人體透視三維虛擬軟件,該軟件構建了人體系統(tǒng)結構的三維立體空間,從某種程度上講,與傳統(tǒng)解剖學教學中的尸體解剖相類似,由真實尸體數據3D重建的解剖模型與立體化數字冷凍切片圖像技術結合,可對3D解剖模型進行模擬解剖,由此可方便學生較好地理解解剖學結構及其相鄰組織的關系。該軟件可在電腦、手機等平臺上使用,無論何時何地,學生均可進行學習,僅通過觸屏操作,即可完成對不同解剖學部位的名稱、功能、結構等的學習,動態(tài)性較強,可滿足體育專業(yè)學生對解剖學知識的動態(tài)認識。然而,該軟件為收費軟件,需購買方可使用。3D Body是由國內公司研發(fā),主要通過構建三維立體數字模型,其特點是按照人體系統(tǒng)進行解剖部位分類,分為男女兩類型,可提供骨性標志、肌肉形狀、肌肉起止點、肌肉動作動畫、斷層解剖、運動解剖動態(tài)模型等詳細的圖文信息解釋,涵蓋了5000+的人體解剖結構,是十分完整全面的解剖學虛擬仿真應用軟件。3D Body也可在電腦、手機等平臺進行應用,教師或學生使用時,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該軟件版本部分免費,部分收費。在對比以上兩種虛擬仿真的解剖學應用軟件后,針對體育專業(yè)學生對解剖學知識需求的側重點——運動系統(tǒng)在體育專業(yè)中的應用較為深入,建議選擇使用3D Body。
虛擬仿真技術應用下的運動解剖學教學,可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精準定位不準確、三維立體不清晰等問題,有利于教師更加直觀系統(tǒng)地講述知識點,并將關聯(lián)知識點同時點映,由此幫助學生形成立體全面的人體解剖學結構映像,進而改善教科書上圖像二維性給學生帶來的困擾[15]。然而,該技術下的仿真平臺也具有其明顯局限性,如:解剖虛擬仿真平臺只能無限接近真實地解剖學實物標本,但仍無法取代標本;此外,解剖虛擬仿真平臺缺乏實物模型的真實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需對相應樣本進行觸摸觀察,進而增強對該解剖結構的真實感;解剖實物模型也具有與學生互動性強、直觀方便的特點。因此,雖然虛擬仿真技術極大地改善了運動解剖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但我們仍需以運動解剖學教科書和解剖學實物模型為主,同時輔以相關虛擬仿真技術制作的解剖學結構軟件,虛實結合進行教學,以實為主,以虛為輔。
目前,解剖學的虛擬仿真軟件眾多,比如Visible Body、3D body等,這些軟件已得到廣泛應用,且受眾滿意度較高。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公司自行開發(fā)了虛擬仿真解剖學平軟件,例如“山東易創(chuàng)中國數字人解剖系統(tǒng)”[15]等等。各類型的解剖學虛擬仿真軟件各有其特點,然而,多數解剖學虛擬仿真軟件只針對醫(yī)學院開發(fā),側重于系統(tǒng)解剖、局部解剖等,而體育專業(yè)所學的運動解剖學側重點在于解剖學與運動的關系,重在強調運動系統(tǒng),因此,需開發(fā)其相應的運動解剖學虛擬仿真系統(tǒng),方可更有利于體育專業(yè)學生學習。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設計開發(fā)的“運動解剖學軟件”,其實踐也表明該軟件可有效幫助體育專業(yè)學生直觀清晰地理解運動系統(tǒng)相關知識點[16]。然而據文獻檢索發(fā)現,對于運動解剖學的虛擬仿真軟件開發(fā)目前尚少,并未呈現如同Visible Body、3D body等成熟度較高的運動解剖學軟件,因此,仍需增強運動解剖學虛擬仿真軟件的開發(fā),進而為體育專業(yè)運動解剖學教學提供技術支持。
運動解剖學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扎實的解剖學知識點,還需要學生根據學科特點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及熟練的動手能力。許多實踐證明,解剖學虛擬仿真平臺作為解剖學教學的輔助手段之一,可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標本缺乏的問題,增強學生的三維立體感和全面觀,更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盡管解剖學虛擬仿真平臺具有眾多優(yōu)點,但也存在一定弊端,如不真實性,即“看得到摸不著”。因此,在運動解剖學教學中,需堅持以運動解剖學教科書和解剖學實物模型為主,同時輔以相關解剖學虛擬仿真技術平臺。
[1]王艷,田鑫,王志偉,等.微課在運動解剖學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科技,2019,40(4):104-105.
[2]凡梨花.3D數字虛擬仿真系統(tǒng)在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12):111-112.
[3]李佩珍,應俊,金晶,等.分子生物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11):99-100.
[4]沙繼斌.運動人體科學基礎課教學改革芻議[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24(1):7-9.
[5]李杰,楊健科,蔣寧.論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改革對策[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2):86-87.
[6]劉陽,王英杰.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體育院校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19,9(36):80-81.
[7]林曉彤.淺談虛擬仿真模型應用于解剖學科教學的優(yōu)勢[J].廣東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2015(2):92-93.
[8]楊磊,吳菊花.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在體育理論課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10):24-25.
[9]陳丹,劉小菊,張美芝.淺析虛擬仿真技術在人體解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學研究,2018,40(3):227-229.
[10]黃坪,李紅松,潘克儉,等.基于MOOC的醫(yī)學虛擬仿真實驗室建設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2):104-106.
[11]張齊,周國偉,賀毅呈,等.數字化虛擬仿真在局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學雜志,2018,41(1):109-111.
[12]張利衛(wèi),霍軍,李月勤,等.應用型本科動物解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畜禽種業(yè),2019,15(12):45-46.
[13]孫大中,張志剛,孫振山.可視化人體(Visible Body 3D)軟件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科學進展,2014,20(6):598-600.
[14]李玉彬,牛倩.3D虛擬解剖模型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成才之路,2020(3):12-13.
[15]肖莉,石清明,魏小于,等.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在系統(tǒng)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學雜志,2019,42(5):531-534.
[16]賀昆,云穎,李日昌.虛擬現實運動解剖教學軟件的設計與實現[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4(2):36-38.
Discussion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Sports Anatomy Course
WU Juhua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545006, Guangxi, China)
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一般項目A類(2018JGA210);廣西科技大學博士基金(??撇?7083)。
吳菊花(1985—),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與研究。